【上市公司评析】金科文化300459


  公司专业从事氧系漂白助剂SPC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全球SPC的主要生产企业之一;公司还同时经营TAED、TC、双氧水、醋酸钠、液体二氧化碳等产品。公司主导产品SPC为环境友好型精细化工新材料,广泛应用于日化洗涤领域,还可应用于环保、印染、造纸、医疗等领域。

  公司自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氧系漂白功能性原料这一主营业务的发展。近年来,公司把握住主流含氧洗涤剂市场稳定增长,以及新兴市场含氧洗涤剂需求启动的市场机遇,不断提升技术研发水平、产品生产和市场开拓能力,逐步形成了技术创新优势、产品品质优势、成本控制优势、客户群优势等综合竞争优势,从而使产品在主流市场具备了较强的性价比优势,在新兴市场具备了较强的质量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产品被国内外著名日化企业所广泛采用,公司经营业绩实现快速增长,盈利能力不断增强。

  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对公司现有的科技资源进行优化和整合,强化公司"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的作用,进一步引进、集聚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深入开展过氧化物产品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使公司在过氧化物、功能性日化原料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水平继续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公司将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为宗旨,继续扩大现有主导产品在技术、质量、成本和规模上的领先优势。加大新品和新兴市场的开发力度,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准,围绕过氧化物和功能性日化原料,开发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新产品。

  公司将着力培育包裹型SPC、无磷SPC等多个已具有领先优势的产品,推动国内日化洗涤等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浙江金科过氧化物股份有限公司招股意向书(三)发行当年和未来三年发展计划本发展计划是公司基于当前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对可预见的将来做出的业务发展计划与安排。投资者不应排除公司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和实际经营状况对本发展规划进行修正、调整和完善的可能。本公司将在上市后通过定期报告持续公告本节所述业务发展规划实施和目标实现的情况。

  1、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计划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公司一方面将积极跟踪国内外最新行业技术的发展状况,与中国日化研究院和国外知名洗涤用品生产商研发中心进行战略合作,做好新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持续创新工作,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增加活力。

  (1)加大研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与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研发机构的产学研合作与交流。在上海或杭州与相关院校共建研发中心,吸引高层次技术人才加盟,提高公司研发和技术创新水平。

  (2)公司建立以项目组为主导的新产品开发模式,以过氧化物等功能性日化新材料作为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

  (3)加大科研和营销力度,力争对过氧化物在非日化领域的开发与应用有突破性进展,并将造纸、印染、环保领域的应用作优先考虑。

  (4)不断改进完善现有生产工艺,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力争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2、市场开发与营销网络建设计划募集资金项目投产后,公司将继续完善客户管理体系,以稳定现有客户、积极开拓新客户、扩大现有市场份额、占领新增市场份额等方式扩大产品的销售量。力争通过三年努力,使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SPC生产企业之一。

  (1)继续保持在现有优势市场的市场领先地位,巩固现有客户关系。开拓产品新应用领域,结合新产品的推广积极发展培育新客户,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开拓新兴市场,实现主营业务的增长。积极培育国内市场,内销比例逐步提高。

  (2)改革内部市场营销组织机构,建立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要求的市场部组织体系。引进培养市场专业人才,特别是技术型营销人才,不断提高整个市场营销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3)主攻大客户市场,以其优良品质和良好的性价比进入全球采购体系。同时针对过氧化物产品应用领域广泛、用户分散的特点,有选择地设立和优化国际国内代理商或经销商队伍,以适应产品的市场开发和应用推广工作。

  (4)加强应用性技术相结合的服务手段、加快新产品的推广与应用。

  3、产能扩充计划本次发行募集资金到位后,本公司将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紧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力争项目早日投产、早出效益。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后,本公司SPC生产能力将达到20万吨/年,配套原料双氧水也将达到10万吨/年。在此基础上,公司将进一步扩充产能,加大国内战略性布点,在日化企业集聚地区进行设厂,覆盖华北、西南和华南等销售区域,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4、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公司的发展很大程度归功于专业化经营管理优势。随着公司经营规模和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对人才的各方面素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公司将继续本着"以人为本"的人才观,以"提升人力资源价值,强化专业化优势"为核心目标,继续完善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及素质提升等激励约束机制,形成职业化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三位一体的人才结构,公司将根据发展规划和新项目建设的要求,不断引进、优化团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