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山东老家济南「28」「散文」
老家山东老家济南「28」「散文」
1. 道教与泰山。
2. 泰山的道教:起始于一千八百年前:始于东汉末年时,张陵创五斗米道。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为太上老君,【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
3. 张陵弟子崔文子上山采药炼成"黄赤散九",瘟疫流行时,救人万计。从此,道教在泰山开始传播。
4. 道教视泰山为神仙所居之洞府和道土理想的修行地,称其为三十六洞天之第二洞天。道教认为泰山神和泰山奶奶是泰山最重要的神。现在来泰山的游客,都以朝拜泰山奶奶为首要目的。
5. 在泰山修炼过的著名道冠人物有:崔文子、张炼师、邱处机、张三丰等几十人。
6. 崔文子是泰山的早期道人,他采集山百药,制成了"黄赤散九",为民治病,为道教在泰山奠定了雄厚的民间基础。
7. 张炼师是泰山第一位女道人,她曾陪京师大臣朝拜岱岳,在泰山万仙楼桃花涧断崖上,还有当年张炼师的题刻。有一首【送东岳张炼师诗】:【东岳真人张炼师,高雅清淡世间稀。堪为烈女书青简,久事元君住翠微】。
8. 全真派在泰山的影响极大,出现了很多著名的道观,尤以邱处机的名气为大。据泰山地方史志记载,王重阳的队内弟子、全真龙门派创始人邱处机,曾修炼于后石坞的金丝洞。
9. 以碧霞祠为代表的道教观院,现在仍然是泰山宗教的主流,每到农历正月十五日,善男信女,不计其数。
10. 唐高祖李渊称帝以后,传说李渊是太上老君的后裔,子孙应当享国万年。唐代以道教始祖老子为李氏祖先,道教得到大力发展。
11. 唐高宗李治为老子上尊号为:【太上玄元皇帝】,令诸州各建观一所,在泰山王母池西侧遂建【岱岳观】,俗称【老君堂】。
12. 自唐太宗开始,对炼丹术十分重视,迷信长生不老之药,结果唐太宗、唐高宗均因服丹过多而中毒身亡。
13. 唐高宗和武则大于显庆六年(公元661年)。遣道士郭行真等人特到泰山建醮造像,并立《双束碑》。接着高宗、玄宗相继登封泰山,黄老道教在五岳之首即进入鼎盛时期。唐代不少著名道仙不断来泰山修道传教。传八仙之一吕祖曾三至泰山,并在岩洞炼丹。西王母:曾经久居泰山。
14.泰山道教在宋代又进一步发展。宋真宗封泰山时,晋封泰山神为:【天齐仁圣大帝】,接着拓建岱庙,创建碧霞祠,大兴土木,宫观林立。宋徽宗(公元1101-1125年)时,其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宋徽宗诏天下访求道教仙经,校定镂版,刊行全藏。宋徽宗于太学置【道德经】,【庄子,【列子】之博士职位,大宋朝:道教大盛也。
15.清代:泰山道教有两个重大变化:一是祭泰山神的活动,由帝王将相逐渐普及于民间。二是东岳大帝逐渐被碧霞元君取而代之。
16.乾隆三十五年(1770)的《重修岱庙碑记》中概述了这种演变:【盖由柴望一变为封禅,由封禅再变为神仙】。以碧霞元君为代表的神仙道教,在泰山得到空前的发展。
17.自古以来,泰山就是道教兴盛之地,道教在泰山历代不息、庙宇遍布。至今保留完好的宫观尚有20多处。岱庙,王母池、碧霞祠、玉皇阁、玉皇庙,三阳观、关帝庙,这一些道观,宗教生活得到法律保障,环境也得到了维护。道观作为名胜古迹,与泰山美景相辅相成,为泰山旅游增添色彩。
17.泰山道教音乐是一种山东省的传统宗教音乐。道教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之时使用的音乐。泰山道教文化的鼎盛孕育泰山道教音乐的繁荣。道教音乐是道教仪式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增强信仰者对神仙世界的向往。道教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宝贵遗产。泰山道乐曲目十分丰富,各种曲名丰富多彩,尚保存有一百多首曲目。
【待续】
黄盟原创。
2023-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