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鸣

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长在中国的“北极”北大荒。做过农工,兽医。初学农业机械,后涉历史,现在于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书。在吃粉笔灰之余,喜欢写点不不伦不类的文字,有的被视为学术著作,有《武夫治国梦》、《乡土心路八十年》、《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等数种,还有一些算是历史文化随笔,有《直截了当的独白》、《关于两脚羊的故事》、《历史的坏脾气》、《历史的底稿》,《历史空白处》,均遗憾多多。

习惯性撒谎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撒谎成性的人。一般人撒谎,都是碰到了比较尴尬,或者不想说的事情,但是他们不,不管大事小事,没有有必要,张嘴就是谎话,一句实在的没有。若要从这样的人嘴里掏出实话,必须得加压,反复质证。不幸的是,这样的人,这样的现象,正在增加。即便是完全没有必要撒谎的场合,人们彼此说的,真实的成分越来越少。很多时候,大家一起聊的很起劲,但真实的信息却很少,每当涉及自己的时候,真话就更少。

 

对于某些人来说,不说实话,是一种保护。我们现在的世界,已经很现代化了,但是,古老农村生活的习性,并没有完全消失。彼此传话的习惯,还是顽强地存在。你偶然说出的...

Read more

打破官本位走出中世纪


     广东中山市,发布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拟逐步取消医院学校等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这本是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项目之一,中山大概是想先走一步。无论先走还是后走,这一步,其实都不好迈。曾几何时,中国的顶尖大学,为了挣一个副部级待遇,都打破了头,使得中国的副部级大学名单,几度扩编。有多少名教授,为了挣一个副处级的行政位置,同样打破头。不仅如此,所谓副部级大学的学官们,还经常为副部级大学只有校长书记是副部级,而他们并没有因此而高升一步感到愤愤不平。估计,医院什么的,里面的人也同样会为行政级别争个不休。

  

  古代的中国,是个官僚帝国,官本位根深蒂...

Read more

怎样才能让政府讲规矩?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将会提上日程。这种改革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将社会和市场能办的事交给社会和市场办,彻底转变政府职能,建成一个服务型政府。

  所谓服务型政府的提法,无疑具有中国特色。其实,中国现在的改革,迫切需要的是建立一个讲规矩的政府。而我们所说的政府,在中国,主要指的就行政体系。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政府是一种管制型的政府,有国家而无社会,当然更无市场。市场化改革的启动,只能由政府拉动。所以,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经济变革和发展的火车头。进而实现了政府的第一次职能转变,用...

Read more

皇权不确定性下的统治术


  古代官僚机器只是帝制的“车轮”

  机会主义这个概念,出于法语词汇“opportunisme”,原意为妥协和应付,后指政坛中那些没有定见、没有操守、随机应变的政客行为。在时髦的制度主义经济学里,机会主义泛指为追求利益最大化、不讲规矩的投机行为。后来在中国,这个词被高度政治化。本文所说的是原初意义上的机会主义。自古以来,中国官场机会主义盛行。虽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无论儒家怎样强调士大夫道德操守,都未能遏制“墙头草”式的机会主义。草随风摆,而“风”就是凌驾于官场之上的皇权。
...

Read more

一个不识人间烟火的方案


 

关于退休年龄是否延后的问题,这两年已经吵了很多次了。官方和官方学者的意见,多半倾向延后,从60岁延到65岁。但民间则反对声四起,网上闹的沸沸扬扬,各种说法都有,甚至谣言四起。近日,清华大学拿出了一个系统的方案,主张从2015年开始,用逐年延长的方式,到2030年把退休年龄延后到65岁。原因是随着民国平均寿命的延长,退休年龄应该后推,到2030年,中国国民平均寿命,可能将达到80岁,所以,65岁退休是合适的。

 

 

姑且不论这个可能是不是会实现,而把“可能”作为一个养老制度改革的方案的基础,是不是合适,是否...

Read more

犯了该死罪的人


       査嗣庭是清朝雍正年间一桩文字狱的主角,此公贵为礼部侍郎,皇帝一句话,就进了监狱。人们传说,是因为他在做江西主考期间,出题“民维所止”,而维止两字,正好是雍正断头,所以倒了霉。然而,这种传说,不过是齐东野语,传说而已,因为他当年出的考题,就不是这个。另一个传说,是说他偷偷在写一本书,名曰《维止录》,记载了雍正时的宫廷斗争的事情,所以贾祸。但是,如果真有这样的书,三法司在罗织査嗣庭罪名的时候,一定会写上,即便有关碍文字,这样的文字不露即可,断不能一字不提,所以,这个传说,也不成立,依旧是故事。
...

Read more

漫议革命发生的机制


  革命在中国,好长时间以来,都是一个时髦的话题。执政者在野的时候,想革命,执政之后,依然说革命。但暗中却把自己革命成功所有的因子,悄然悉数扼杀。多少年来,革命在中国都是一个泛化的概念,陈胜吴广式的农民造反,似乎也是革命。而且一说革命,就是底层造反,起义,战争,混乱,然后颠覆统治者。这样泛化意义上的革命,会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在中国,所有人似乎都有答案。这个答案是经济学意义上的——老百姓活不下去的时候,革命就来了。

  但是,在历史上,农民活不下去了,真的会造反吗?未必。一般来说,农民活不下去的时候,首先的选择,是逃荒,携家带口逃离活不起的家乡,到别的地方去...

Read more

养人与改制


  事业单位,是一种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特有名词。用老百姓的话,就是吃官饭,由国家拨款供养。说起来,它们跟国家机关不大一样,里面的人不属于官员。但是,在中国凡是吃官饭的地方,都有共性,一个共性是都有官阶,科级、处级,局级……,还有一个共性,就是都能养人而且越养越多。

  事业单位大体上分成这样几类,有经营服务性的,有行政职能的,也有公益性的,比如学校和医院。不管哪一类,除了它本身的功能之外,最大的一个特性,就是养人,养很多人。改革开放之后,权力含金量大增,依附权力的事业单位多了起来,服务也就顺理成章变成了借权弄钱。有行政部门做靠山,不怕企业不就范。好多挂...

Read more

皇帝的老师不好当


  在清史界,有个说法,说是清朝的皇帝,没有昏君,个个都很勤政。其实,在我看来,这话不大准确。至少,同治皇帝载淳,似乎就大有问题。此公庙号穆宗,虽说谥法上“穆”字并不坏,所谓“布德执义曰穆,圣敬有仪曰穆,中情见倪曰穆,德容静深曰穆”。但历史上被称为“穆”的帝王,都不怎么样。头一个周穆王,就喜欢四处漫游,有几匹出了名的好马,一个好车夫,据说,还去见了西王母,有四处偷情的嫌疑。这个清穆宗,也是如此,他的暴病,坊间传说,就是因为外出游治,染了梅毒。如果同治的病,是正史上讲的天花,那时国门已开,西方种痘之术早已传入中国,此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