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邓一同

神童

职位越高,EI的作用越大


 

“Emotional Intelligence”最早的提出者、哈佛大学(巧极了,又是一个哈佛!)著名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在他的《工作情感智力》中,引用了大量数据,以证明EI的重要性。这些数据来自国外数百个大公司和政府部门,包括亚洲、欧洲和美洲的。他们的研究把人分为两组,一组是一般的工作者,一组是做出杰出业绩的人,然后进行比较,总结出杰出人士的一些胜任特征。结果发现,这些特征都与情感智力有关。数据表明,智商和技能,两者的作用加起来,还不如EI的作用大;而且职位越高,EI的作用越大。在高层领导中,EI的...

Read more

“情智”高的人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情质智能可以概括为自我意识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社会意识能力、社会管理能力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各有五六个胜任特征,它们包括:察觉情感、正确的自我评价、自信、自我控制、值得信赖、良知、创新意识、适应力、成就驱力、承诺、主动、乐观、了解他人、服务导向、协助别人发展、善用多元资源、政治敏感、影响力、沟通、冲突管理、领导力、催化改变、建立关系、合作、团队能力,等等。这四方面能力在每个人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有的人善于控制处理自己的情感,有些则善于交往、驾驭他人情感、对别人有吸引力。总的来说“情智”高的人善于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感,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和融洽的人际...

Read more

情质智能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情质智能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       自我意识能力:
对自己的情绪状态能够认知,觉察自己情绪变化并以此来解决人生的问题。
(2)       自我管理能力:
主要是控制自己情绪,很快从愤怒、悲观、烦恼、焦虑中摆脱出来。克制冲动,延缓满足。能面对困难、挫折、失败不灰心、充满自信和希望。
(3)       社会意识能力:
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情感,理解别人,富于同...

Read more

“情质智能”


脑干的上面,大脑的中间部分控制人的情感。科学家们把它叫做“边缘(limbic)系统”,也有人称之为“上脑”。基于边缘系统生理功能的延伸所发展起来的人类智能,我将其定义为“情质智能”,含义远远不仅限于“情绪”的层次,似乎也比“情感”一词更加确切(因为“情感”容易让人误会是连哭带喊的台湾电视剧)。正如“理智”代表着人的“理性智能”,而“情质智能”(“情智”...

Read more

所谓“情商”


 

“EQ”之说最早似乎是台湾出版界的讹译,是从IQ(智力商数)讹借过来的。因为情智目前还是难以测量的,所以更难以计算,根本谈不上什么“Q”(Quotient的缩写,即“商”的意思)。较为确切的缩写应该是“EI”。当然,前文中我也曾说过不必过分反对入乡随俗,所以我们并不刻意纠缠“I”与“Q”、“智”与“商”之芥蒂,一个名词说出来能让大家心领神会、琅琅上口、不违犯法律、不败坏社会风习,就应...

Read more

“情智”时代


 

在生活中,人们经常见到无数家境一般、智力平平的孩子最终达到人生辉煌顶点的例子,也经常听到人们这样的叹息:“唉,这么聪明的孩子,真可惜!”IQ无法解释以上这诸多“不合理”的原因,所以人们必须转而寻求更加有说服力的因素。于是,“情智”之说便应运而生了。
如今,仅凭一枝笔、一张纸、一个人就能够建功立业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科研院所在推向市场,高等院校在深化改革,全世界人民都在忙着经济效益,留给“纯智商型”学者的生存空间已不再有立锥之地。“孤胆英雄”陈景润已...

Read more

“天才”并不一定能取得成功


 

始终令“智商万能论”者们感到底气不足、无法自圆其说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现实中的高智商(IQ)者、甚至于很多“天才”并不一定能取得成功,不一定能生活幸福,而许多更出色的成就却往往是智商不很高的人取得的?
这种例子太普遍了:把你十年前的同班同学名单列出来,按照他们的学习成绩(或者你对其聪明程度的印象)排个队,然后再按照你对他们现在的成功程度、生活幸福程度的评价分别排队看一看,你将会惊奇地发现这几条队列间巨大的差异。
或许你愿意把这种IQ与成就之间的不吻合归咎于环境、机遇等客观因素的干扰,但是请不要忘记“事在人...

Read more

社会应该提供专业的早期教育服务


 

    除了父母家长们的努力之外,社会应该提供专业的早期教育服务,因为家长们的精力和时间必须有很大部分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很难分身有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目前这方面的专业机构近乎于空白。传统的幼儿园很少接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只是以“照看住、不出事”为纲领。即便如此,许多幼儿园还不接收2岁以前的小孩子。
    学龄前幼儿教育,特别是早期婴儿教育,是目前中国教育体制中最薄弱的环节。然而,这一时期却是对孩子一生影响最重大、最关键的阶段。
    可以...

Read more

最后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


 

    教孩子识字,必须持之以恒达到一定的数量,这个“一定的数量”就是一种“阈值”。如果孩子识字的数量超过了这个“阈值”,他(她)就基本上可以独立阅读儿童读物。一旦孩子养成了自己阅读的习惯,识字的“链式反应”就将在孩子的头脑中快速启动,他就会在阅读中自己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生字,复习旧的熟字;阅读能力会大大地激发孩子学习知识的兴趣,而学习知识的兴趣又会反过来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孩子就越发地喜爱读书,实现良性循环。这时候,你就可以慢慢超脱出来,不必再...

Read more

“临界体积”与“阈值”


  常听很多父母说:“我也知道教孩子识字有好处。可是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教会了他几十个,也没看见什么特别的效果,后来干脆忘得一干二净。这么教法还有什么用?”于是,他们对早期教育也产生了怀疑。

  您知道原子弹是怎样引爆的吗?

  造出来挺复杂,凝聚了“两弹元勋”们多少智慧和血汗,不过原理上却很简单。有一种物质叫做铀235,因为本身是不稳定的放射性同位素,它自己就会衰变,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如果一块铀235的体积比较小时,这种衰变很慢,能量是缓缓释放的,可以被控制,不会引起爆炸,可以用作象核电站这样的“温和&rdqu...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