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煜辉

近年来在《经济研究》、《比较》、《管理世界》、《世界经济》、《中国社会科学评论》等国家一级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在国内外高级别学术会议报告论文多篇。经常为国内权威财经媒体《上证报》、《中证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撰写经济时评。主持和参与多项大型国家部委重点课题研究。曾组织开发基金管理公司、券商的风险管理和投资管理系统。

宽财政收紧导致的投资减速不可怕


  11、12月份的财政存款很重要,是否走老路(靠财政扩张顶住速度),从中可以验证货币松紧的真伪。1-10月财政盈余1.33万亿,预算今年是7000亿赤字,理论上政府最后两月可铆足劲花钱(至少2万亿以上)。这要看政府是否敢这么花。2010年是铆足劲花的,当年1-10月盈余9900亿,年终硬是花了个6770亿的赤字(接近预算7000亿)。2009年也是铆足劲花的,当年1-10月盈余8480亿,年终硬是花了个9500亿的赤字(刚好等于预算9500亿)。

  我看今年有点悬。经济下行日益明显,但10月份财政存款增加4190亿,同比多增3000亿,政府似乎没有过于放的意思。10月份货币依然...

Read more

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应该进行松绑


  2011财新峰会11月11-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为“寻找真实的成长”,凤凰网财经全程进行报道。

  以下是文字实录:


  谢谢白老师,谢谢财新,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个会,前面的嘉宾讲的观点我深受启发,志浩的报告我已经拜读过,有很多想法跟我目前的想法是相一致的。我本人带的课题组参与了中央银行调统司对全国地方融资撇太的摸底调查,我们了解110个城市债务的情况,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我知道这个问题在中国是非常现实,急迫要解决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中国银行[3.01 0.67% 股吧 研报]的一个梗塞,包括全球的金融市场,投资者的目光都...

Read more

欧债危机最大可能走向还是债务货币化


  新科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是现实的。欧元区10月通胀率维持在3%的高位,已连续11个月超过欧洲央行设定的“接近但不超过2%”的政策目标。如果按照常规,欧洲央行应该在今年4月和7月两次升息的基础上再次提高主导利率。

  敢于降息,此举说明他不是呆板的单一制的捍卫者,或足以表明他们已经做出了方向的选择--债务货币化。

  按照国际清算银行估测,目前整个银行体系中欧州主权债的风险敞口高达2万亿欧元。甚至有机构悲观估测达3万亿欧元。

  所以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FSF)总是面临扩容,2011年9月29日第一次扩容至4400亿欧元;但这个EFSF2.0版本...

Read more

治理地方债务激增


  地方债务激增主要是由于地方公共资本预算失控和投资过度,治理之道在于构建遏止地方政府预算失控和投资过度的政策机制

  近年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问题已经暴露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地方融资平台等地方政府举债方式具有形式上的独立性,但其最终信用主体仍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通过组建地方融资平台绕开有关对外融资的法律和制度障碍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地方政府债务隐形化的过程。

  地方政府债务隐形化造成的最主要的问题,是使得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很难对债务风险进行有效监控,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可能引发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进行预警,由此更容易造成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和过度投资的问题。

  ...

Read more

不妨下调存准率 上抬政策利率


  自2010年10月,中国开启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政策效果已开始逐步显现。进入2011年三季度后,在主动和被动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经济降速渐成趋势。三季度GDP增长同比下滑至9.1%,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将下滑至9%以下,并延续平稳回落格局。

  主动的因素是中央政府认为靠扩张的财政去维持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具备可持续性,被动的因素是地方财政状况。今年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下降几成定局。由于土地出让金收入是地方政府城市基建支出的主要资金来源,可以预期新增的地方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大幅放缓或不可避免。

  从实际投资增长看(剔除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后),中国在1994~2002...

Read more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上抬政策利率


  自2010年10月,中国开启新一轮宏观调控以来,政策效果已开始逐步显现。进入2011年三季度后,在主动和被动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经济降速渐成趋势。三季度GDP增长同比下滑至9.1%,预计四季度GDP增速将下滑至9%以下,并延续平稳回落格局。

  主动的因素是中央政府认为靠扩张的财政去维持经济增长的速度不具备可持续性。全球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剩余产能、重复建设、投资回报率低下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能被出口的超常规增长所缓解,而西方世界建立在全球化基础之上的需求泡沫,为中国过剩产能提供了匹配市场。当这一基础被危机改变之后,在过去三年已经上升到极端的中国投资率会逐步演变成通货膨胀、政府...

Read more

中国投资减速或使大宗商品下跌30%


  目前中国所存在的问题核心在于政府投资,正因为扩张的财政支出,政府才产生很大的融资需求。中国货币市场显现出高度的内生性,财政决定货币,他分析指出,中国政府投资活动扩张是中国货币创生的主体,而外汇储备增加所导致的基础货币增加并不是中国货币增加的主要因素。

  因此,观察通货膨胀的趋势还是要关注政府的投资,目前投资已经出现了减速,这主要受到了主动因素,即决策层发现依靠政府投资强顶中国经济的高增长是不可持续的,以及由于楼市调控地方政府无法维系土地财政,财政收支出现问题的被动因素所影响。

  对于被寄予拉动投资厚望的保障房建设,保障房的高开工率并不等同于进度,目前来看由于保障房周边...

Read more

减轻宏观政策羁绊 中央政府信用应出手


  财政部日前批准四省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27日,广东省财政厅率先公布了自行发债细节,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债自主发行不断深入推进。这一系列制度安排是地方融资“阳光化”的积极举措,也意味着困扰中国经济已久的地方债务问题,正逐渐探索出有效解决之道,经济再平衡有望实质性开启。

  最近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的政策面出现了松动。财政部最近在沪浙粤深四地推进地方债试点;银监会表示下一阶段将重点推进存量平台贷款的风险缓释和整改增信。缓释的重点举措是,对此前要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到期的贷款本息不得展期和贷新还旧”的禁令终于“松口&rdqu...

Read more

短债延展为长债 中央政府信用应出手解困地方债务


      地方政府债务无法善终

  记者:2011年前8个月,全国已实现7.4万亿元的财政收入,增幅超过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6万亿元,同比增长近35%。在财政收入如此好的情况下,为什么地方政府还债压力还那么大?真的无法独立还债了吗?为什么会出现地方政府自己无法善终局面?

  刘煜辉:谈地方政府债务时,很多人都会列出中国地方政府控制了多大规模的资产(包括土地和国有企业的股权),以证明这些债务偿还没有问题。

  但这种思路属于非专业的幼稚,或不负责任的。

  现代金融中,正常的信用活动都是强调以实体回报率为支...

Read more

谁主导中国货币供给的外生和内生?


  我一直讲,在中国是“财政决定货币”,很多朋友有疑问。为什么2003年以后,中国的货币扩张机制发生明显变化,内生性变得极强?

  用周其仁先生的话说,中国货币供给是在两个圈上跳舞,一个圈可以称之为外生圈,即央行向商业银行吞吐基础货币;另一个圈可叫做内生圈,即政府主导的信贷扩张。

  投资扩张成货币创生主体

  2003年以来,中国货币供给很大程度上被土地等要素资源所牵引。而政府是土地唯一的供给者,所以中国政府投资活动扩张实际上变成了中国货币创生的主体。外汇储备增加所导致的基础货币增加,并不构成中国货币增加的主要因素,为何?

  一是数据的...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