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喜欢武侠小说,喜欢快意恩仇的江湖。“江湖”一词,可以追溯到《庄子》的名言“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庄子的话不够酷,现今关于江湖最流行的说法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据说这句话出自古龙的武侠小说《三少爷的剑》,是剑客燕十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古龙有炒冷饭的癖好,这句话的版权究竟属于谁,没有认真考证过,真不好说。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简单一句话,不知道被重复引用了多少次。仔细揣摩,这句话早就背离了燕十三的本意。说好听点,可以解读为随波逐流;直白地说,其实是为各种各样的潜规则寻找借口。
当今社...
作者文章归档:文荣

企业能为员工储蓄点什么呢?
以工作为生的人怕失业,以储蓄为生的人怕通货膨胀。民不聊生,社会无法稳定,政府难以为继。因此每个国家的每届政府,在面对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的时候,都会如临大敌、慎之又慎。
据德鲁克在《养老基金的革命》一书中的分析,对现代社会威胁最大的不是失业,而是通货膨胀。因为现代社会渐入老龄社会,以储蓄为生,或者以养老金这种半储蓄方式为生的人越来越多,通货膨胀已经比失业更能影响人们的生计了。
企业是具体而微的国家。联系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纽带,除了薪酬之外,还有部分是储蓄,诸如知识荣耀、股权期权等等。和现代国家类似,对现代企业威胁最大的...
资本:血液还是毒药
2010 年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火爆年。全年共有476家中国企业上市,平均每家企业融资2.21亿美元。其中,129家在境外13个资本市场上市,融资332.95 亿美元;347家在境内3个资本市场上市,融资720.59亿美元。未上市企业也掀起融资热潮,媒体的说法是VC/PE群雄并起,拉手网B轮融资5000 万美元,京东商城宣称C轮融资将超过5亿美元等等。
资本对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资本是企业的血液,血液出现问题,企业将很快枯萎凋谢。现代企业已经成为资本方、管理层、员工、社会等多方利益的博弈场所,而资本已经全方位参与到了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之中,在博弈中拥有...
守成规还是创新变革?
在一部印度影片中,一位具有发明创造才能的青年人在有限的条件下,将吸尘器改造成简易的助产器,挽救了一对母子的生命。影片虽然搞笑,但其中的敢于创新,大胆尝试,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何平衡利益点?
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事要看远一点才好。佛家说随处做主,立处皆真,纠结于过去和未来,不如好好把握现在。现在和未来、短期和长期,偏废了谁似乎都不好。就像碗里有饭,锅里有肉,都吃到嘴里肯定是好事,但是如果两者不可得兼,如何选择就很费思量了。
短期和长期利益,常常会有冲突。德鲁克在《未来社会的管理》第4部分谈论“高管层的任务”时,提及了未来公司需要平衡三个层面的利益:经济、人、社会。当公司股权掌握在养老金和共同基金人员手里的时候,如何平衡短期和长期利益,这个问题就迫在眉睫了。
短期利益必须要保护:没有足够多的现实利润,员工、管理者、股东的生...
责任不是靠忽悠
工作中出现问题,最让管理者头疼的,就是员工找借口。借口多种多样,有说其他部门不合作的,有说资源不够的,有说是历史遗留问题的。说来说去,目的只有一个,证明责任不在自己,而在其他同事和部门。其实管理者自身,也有类似的情况。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下属责任心不够、能力不足,然后才是轻描淡写的自我反省。
经济学有个假设,在某种约束条件下,每个人都会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趋利避害,是经济学的基础,也是人性的自然流露。面对未知和危险,人们第一反应总是进入防御状态,先保护好自己,再说其他。
秉性难移,直接让人们放弃这种自我保护,很难有什么效果。有句套话: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我...
当好难当的中层领导者
很多人问我,管理企业时,什么问题最头疼?一时倒有很多个答案涌上来,员工工作积极性差、产品设计质量不甚满意、部门扯皮、客户难缠、……思来想去,没有个头绪。企业当中,无非就是那些个人,那些个事儿。管的是人,理的是事,两者孰轻孰重,还真是不好判断。
最难的就要算是做领导了,尤其是中层领导,又要管人,又要理事。下属协调不了的人,你来协调;下属完不成的事儿,你来协助;上线吩咐的工作,你要处理。管好这一大家子人,各司其职。理清这一大家子事儿,井井有条。既然做好领导有这样明确的要求,那么如何才做个好领导呢?
市面上教你做一个好领导的书太多了。企业制度...
做事就要做“到位”
管理者为何自称不是救火员
常常听到企业老总这样的抱怨,在公司,他们更是像名“救火员”,那儿出了问题,就得赶紧奔那儿去,公司大大小小的项目,样样都要顾及到,稍不留神, 就有可能出差错。其实这样的情形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管理者,尤其是第一管理者,在小企业中往往掌握了绝大部分的决策权。那也意味着,在关键时刻,必须担任 起更多责任。然而,个人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跟在员工的后面做“救火员”,也会常常因为事件的紧迫,很难做出正确的决策。
解决管理问题,就是要解决管理者的问题。负责人充当“救火员&rd...
老板为什么总是最后一个知道坏消息?
作为第一管理者的老板,在企业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看似风光无限,却长期以来被一个简单问题深度困扰,那就是:为什么企业内的坏消息,最后一个知道的总是老板呢?而有的“坏消息”对企业来说,很可能是一场灾难的降临。这里分享一个也许对于老板都似曾经历过的案例:
某公司一个有史以来最大合同额的项目,销售团队已经跟了大半年时间,销售费用花了无数,本周就要宣布中标结果了,从老板到销售经理都认为这个项目势在必得了。然而,开标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外,单子丢了!老板在惊愕之余,感到百思不得其解,昨天不是还一切“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