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文荣

文荣,今目标软件创始人兼CEO。多年来系统研读了德鲁克管理系列著作,并在其一手缔造的今目标软件中,将德鲁克管理精髓,尤其是著名的目标管理思想成功融入其中,打造今目标成为目标管理软件第一品牌!在业界被誉为“德鲁克的IT追随者”。微博交流:t.sina.com.cn/goodyao

保持持续学习的三个关键


今天,各个领域内的知识更新非常快,知识型员工除非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否则很快就会遭到淘汰。因此,知识型员工必须将持续学习作为一种任务。

曾国藩家书中谈到读书有三要: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这三要正是持续学习的关键。

第一要有志,“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如果没有志向,曾国藩就会在湖南老家安安心心地养鱼喂猪,彼得.圣吉也不会不远万里四次拜访南怀瑾。有志向,才会有方向,才会有持续学习的动力和胸襟。

第二要有识,“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见识,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Read more

管理是一种实践——被误解的德鲁克




《公司的概念》比《管理的实践》早出版八年,该书将“组织”确定为一个独立的实体,将对组织的研究确定为一门学科,因此也有学者将《公司的概念》看作是管理学的开山之作。


德鲁克被划归到经验主义学派,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管理是一种实践”这个观点。这个观点和德鲁克的名字一样,早就如雷贯耳、耳熟能详了。有趣的是,这句话知道的人最多,被误解的也最多。“管理是一种实践”,是德鲁克在代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管理学家们,向管理学、向企业界表达一种谦逊、谦恭和谦卑的态度。这么做不是为了作秀,不是因为虚伪,而是因为管理的本质使然。...

Read more

任务究竟是什么?


对于体力工作而言,任务往往是交代明确的。无论是哪里的家政服务人员,房屋主人都会告诉他们需要做些什么。工厂工人的工作也是由机器或是流水线程序决定的。但在脑力工作中,“该做些什么”往往是首要也是决定性的问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不是由机器设定的,他们大部分都要自己来决定任务,也必须靠自己来完成这些任务。因为他们,也只有他们,拥有并掌握着最昂贵的生产手段——他们受过教育,以及最重要的工具——他们的知识。

明确界定脑力劳动的任务,至少有两方面的益处:

一方面,是脑力劳动者有了清晰的目标。目标模糊的工作,很容易让人无所...

Read more

写的,要比说的靠谱


古时有个员外,发现出门用的马车的轮子坏了,让管家去买一个给换上。轮子买来了,非常结实,可就是装不上。员外一问,原来管家安排一个家丁去买的,那家丁刚来,从来没有近距离接触过员外的马车,最后只能凭自己小时候对牛车的印象买了个轮子。

管理者常常痴迷于语言的力量,在商业社会中,许多利益也都是通过语言赢得的。无论在办公室、谈判桌、还是饭桌,一个雄辩滔滔的管理者总要比一个寡言少语的管理者更加容易吸引别人的目光,获得更多机会。

但语言往往不是万能的,特别是在管理中。从管理者的口头命令到意图被实现,中间还有很长一段路。有的管理者口头下达命令的时候自己都不清楚目的是什么,对完成时间、实现程度也没有...

Read more

从目标,上升到绩效


    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这已经是许多管理者心目中的共识。实际上,纵观国内外优秀企业的成长史,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企业都在或有意或无意的沿着这条路线发展。

    企业草创期,老板和核心员工是多面手,什么都要参与,什么都要做,那个时候主要依靠的是干劲冲劲。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光靠这些就很难成事了。激情总有过去的时候,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这家企业很容易变得死气沉沉。现在经常听到一些企业里传出不和谐的声音。严重的,创业元老各奔东西;轻微的,也是内耗不断。员工对旧制度的挑战和不满情绪,直接影响企业对...

Read more

执行为什么会无效?


    我们可以看到,能够在艰苦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企业,大都有富有远见的领导者,也不乏高明的战略家和聪明而有能力的执行者。我们也经常听到,某企业领导者带领企业迅速壮大;独一无二的出色策划,使企业在市场上大获全胜。然而,除了数量上都还是凤毛麟角外,也不是发展的常态。

    大量存在的事实是;企业目标执行的结果与战略之间有着极大偏差,甚至彻底失败。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无法在第一线发挥所致,忽视了战略要在现场实施这一关键条件,也就是现场执行力差所导致的结果。

    现场执行力...

Read more

是什么让员工“无所适从”?


    不少中小企业的老总在抱怨,现在合适的员工越来越难招到了,非常羡慕同行企业拥有那么多有能力的人才,难怪人家的生意会那么好。

       其实在这个问题上,每家企业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那些经营的好的企业,一旦那些有能力的员工离开,马上会出现该岗位工作质量的降低,甚至会出错;而引进“合格”员工的企业,可能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很快又恢复原状,这种状况甚至出现在较低职位的岗位上。因为我们的确看到两家企业的保洁员,工作的效果相差 很大:楼面环境相差不多,一家企业环境整洁...

Read more

弹性办公,权宜之计OR长久之策?


    随着知识工作者这一群体规模的不断壮大,对其如何管理也显得越来越迫切。很多企业在这方面也是积极创新,不断打破旧传统,尝试新办法。弹性办公,就是一例!

    前不久,我们的客户王小姐公司,为配合世博会就实行了弹性办公制度。问及感受她说,一方面避免了上班高峰的交通拥堵;另一方面可以根据自身状态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另外,表明企业的信任,让我们很感动也很自豪。跟身边的朋友说起时大家都很羡慕,说我们公司真好。最重要的是,看上去我们的工作时间少了,可效率并没有降低,该干的活一样如期完成。


  &nb...

Read more

了解员工工作的四种方法


如何有效的、便捷的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需要面对的管理问题之一。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是企业中最大的群体,也承担了公司中最多的工作量,对他们失去关注,将会直接影响公司的长远发展。

杰克·韦尔奇这样告诉管理者:每隔一段时间,基层员工就会发现韦尔奇出现在身边,也许是午餐,也许是下午茶。韦尔奇的实践为管理者指明道路:每月或者每周都抽出一定的时间到基层员工身边去,进行一对多或者一对一的沟通,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该关心的关心了,该了解的了解了,员工的积极性就会上来,说不定还会有意想不到的贡献。

但目前很多的管理者的时间都非常宝贵,当他想了解员工工作情况的...

Read more

计划有效执行,目标才能落地


说起计划,所有的企业都能拿出一本厚厚的年度计划书来,计划做的好的企业比比皆是,但是计划最后实行,目标落地的企业却屈指可数。原因很简单,就是计划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否则,成功的道路上就人满为患了。那么,计划如何才能得到有效执行?

首先,把计划的制定状况和落实情况列入考核指标中。我们都知道很多做计划的规则和技巧,却忽略了管理者态度的重要性。计划要想得到很好的执行,从一开始,管理者就必须投入足够的精力,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指导。如果管理者都无所谓的话,员工更不把计划当回事了。


其次,计划的制定绝对不是员工个人的事情,它必须经过管理者的指导和审核。否则,个人计划很可能和部门目标不一致,...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