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徐鹏曜

.

我是宅男


我都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有了“我是宅男”的想法,是早已有的习惯,还是突然迸发出的了呢?我自己都不清楚。

    最强烈的感觉应该是国庆,八天大假除了跟袁华到龙虾基地耍了半天,到还真没怎么出去,不知不觉的八天就一晃而过了。记得以前挺喜欢到处跑的,以前爱闹热,现在要清静;以前要扎堆,现在要独处;怎么不知不觉就变了呢,逛街这样的事情好像都已经不再是我的世界了,难道这是长大了的标志?有点搞不懂了。

    不过也挺好,很享受一个人呆在家里上网、看书、看电影、看电视、浇花、做饭、吃东西的生活,独守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宁静,悠闲、自在。同时,慢...

Read more

《高考1977》真的看哭了


    对这部电影有所耳闻,但并未有太大兴趣,只是因为片尾曲《高考1977》是宋祖英所唱,片子下在电脑里很久了,今天办公室无法上网,这才用一个中午的时间把电影看完。

    影片中,一代人的命运随着国家的命运一起跌宕起伏,随着片尾曲的响起,眼泪早已滚落下来。好久没有边看电影边流泪了,小时候看《妈妈再爱我一次》那样的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越来越少。而今天居然看哭了,真是久违的感觉。

    这样的电影注定不会热门,也不会成为经典,但这样的题材确实能够激荡起那么特定一群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我并不属于这一...

Read more

夏@重庆——一晃二十年


  

  20年前,随父亲在永川登上绿皮机车,去往一个叫重庆的城市。记忆中有白公馆、渣滓洞、中美合作所,除此而外,实在没有过多对这座城市的印象留存,倒是小萝卜头所在的牢房仍旧清晰!(这也不得不感叹基础教育的巨大魔力,就像我们这一代,没有哪个孩子不向往南京长江大桥、赵州桥一样,儿时的一篇课文,足以影响一代人的成长。)尽管如此,“重庆”不知不觉中占领了我内心深处相当重要的地位,原因不明。

    10年前,为了大学的事情,全家驱车赴渝。夏夜,这座城市异常闷热,下车来如同置身蒸笼,挂满外墙的空调外机呜呼呼吐着热气,加剧了内心的烦闷。...

Read more

殇@金陵——心与灵的邂逅


题记:“南京是值得留连的地方,虽然我只是来来去去,而且又都在夏天。也想夸说夸说,可惜知道的太少;现在所写的,只是一个旅行人的印象罢了。”——朱自清 《南京》

万翔开车急匆匆送我到禄口机场,离飞机起飞时间很近了,第一次享受被机场呼叫的待遇,心里还在暗喜,我,登上了从南京回成都的航班,结束了这次金陵之旅,这次心与灵的美丽邂逅。

过去的几天,并没有循着佩弦先生的足迹在南京城或“摩挲”、或“凭吊”、或“悠然遐想”。之所以是邂逅,仅仅就是擦肩而过,毕竟,我此行是出差,而且时间很紧,为了尽量了解这座浸泡在历史里的城市,我急匆匆的穿梭于南京的青山秀水,试图梳理浸润其中的文化脉络,想让我的...

Read more

心诚则灵


     又是很久没有更新我的博客了,但又实在找不到理由作出任何解释,如果懒也是理由的话,那可能算是最大的理由了。新的工作还没有想象中的忙碌,偷闲更新一下,就算是赎罪吧。

    坐在新的办公室,面对全新的工作,身边又是一群不甚熟悉的同事,时间又匆匆翻过一月。由于离任务攻坚还有一点时间,一个月来工作还算平稳,没出差错,没有难题,当然,也同样没有惊喜。一切似乎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但在按部就班的平淡之下,我分明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紧张,呼吸急促,思维呆滞,甚至于如坐针毡。在我周围,似乎一切都是如此的的波澜不惊,但我又...

Read more

到底我们该感谢谁?


    周洋的事情已经过了有一阵子了,各大媒体多方关注,不缺这样那样的评论,更不缺网路上的各路愤青谩骂。孰对孰错,暂不评论,今天也谈谈我对此事件的看法。

    首先,为什么周洋的几句感谢为何能引起轩然大波?这是我们要深思的问题。年年岁岁花相似,当今时代,各类颁奖礼层出不穷,各种明星谢词五花八门,除了偶尔有人摔摔话筒,爆爆新料,也没有谁真正因为答谢词引起这等争论。当然了,周洋事件谈争论还真谈不上,因为舆论也是一边倒的挺周,似乎是一场一对多的战役,这几乎不存在争论的问题。但为什么就一个年轻的奥运冠军会引起这个话题呢?难道真是因为8...

Read more

杭州的闲适,成都的市井


    注:这篇博文也是拖了很多的未完成作业,今天补上。

    杭州的闲适

    前不久浙江卫视播出专题纪录片《西湖》,不可否认,通过各种媒体了解的西湖,跟自己眼见的西湖还是有很大距离的。估计是我到杭州的时间不太对,冬日的西湖除了烟雾蒙蒙、草木凋零,真没有多少让我惊艳的感觉。断桥上铺就的沥青路面,苏堤整齐划一的柳树桃花……西湖——只是一个传说,这是我在杭州几天时间里最大的感慨。当然,我还是坚信西湖承载的至美远非我眼见所能体会,或许也是我拜访西子时间未对,佳人掩藏了那种让人震慑的美丽,或许我对人文...

Read more

低碳,低叹!


    今年植树节之时,突然萌生了要亲手种下一棵树苗的想法,我希望种下“十年树木”的期望,顺便埋藏曾经的过往。参加单位组织的植树活动,失望而归,江安河畔工人早已打好了坑,摆好了苗,我们只需把比我还高的树苗放入坑中,培上土,浇上水,浩浩荡荡的植树活动就此宣告结束,看着现场拉起的大红标语,路边一字排开的各色汽车,心里暗忖,这是在做给谁看呢?

    近年来,气候多变,灾难频发,环保的话题也从未如此热烈。在2012的话题甚嚣尘上的时候,我们都喊着为地球、为环境做点什么。但是,街上的汽车仍然与日俱增,工厂的烟囱从未丝毫停歇……那些天天喊...

Read more

如果给我一片蓝天


    曹保平拍完《李米的猜想》后说,把场景放在昆明是影片最大的遗憾。为了符合影片故事发生的背景,导演选择了昆明这座放在镜头里毫无视觉表现力的城市,平淡得可以在中国众多地级城市里找到同样的画面。相比重庆的坡坡坎坎、层层叠叠,昆明的城市景观太过于普通,毫无特色。近年来,很多导演把镜头朝向重庆,要的就是那种画面背后饱含的无声语言,欲从大屏幕上喷薄而出。而这种语言,昆明没有。

    周末时间去了趟昆明,遇到了同期罕见的高温。比起成都来,这样的天气实在算不了什么,但对于昆明,他们说太少见。由于有工作在身,时间也短暂,只能是匆匆而过。转...

Read more

回,一切依旧。


    从去的那一刻开始,就作好了回的打算。从没想过会留在那个地方,若要有此想法,估计几年前就去了,但我还是没有,一直固执地拒绝着这样的安排。

    终于熬过了三个月,终于工作告一段落,终于可以提出回到以前的地方。从一开始的突然,到不适,再到接受,进而按部就班,尽管新的环境还不算那么难以接受,但毕竟有太多我不喜欢的条条款款,太多的人需要你服从,太多的事需要你谨慎,在这种领导说一,你只能和一的地方,我要呆久了,会发霉、变质、枯萎。

    人的适应能力很强,虽然起初及其痛苦,但慢慢也总能...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