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蔡明

.

品世博(5)·血色国土的的石雕奇葩


(此系列联名星际元会展·张昱共同发布)

 

  柬埔寨这个国家,算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葩。古老高棉帝国的首都吴哥,是隐匿在森林中的雕刻建筑奇迹。如果以一个发展中国家参展方做标准,世博园里的柬埔寨馆不错——它毕竟没有太多的声光电、高科技,或者前卫引领潮流的设计理念。但在展现这个古老国家神秘审美的一面,做得挺到位。作为东南亚区域除印度外几乎有着最广博历史的国家来说,柬埔寨的展馆可以让人有一游金边、吴哥的欲望。听我这么委婉地一说,你可能觉得柬埔寨馆大概表现力不太好——并非如此。表现很好,只是对比吴哥的雄浑气势,任何实景外的介绍都会相形见拙。

 

其实柬埔寨馆不太显眼。虽...

Read more

糖果盒、翡冷翠与玫瑰碗——最唯美的角斗场


  设计足球场其实是件很艰难的事。别看就是一个100多米乘几十米的草坪,四周座椅,但因为形式固定,所以难出彩。古人说,题之熟者,参之以新奇之想,可真要在动辄10万人的体量下,思考整体形象细节和结构的配比新奇,又谈何容易,不是功能不行就是过于标新立异而弄巧成拙。这就和看一个厨师是否内功深厚,蛋炒饭和土豆丝是最合适的考题——平凡才见功力。

 

   

  黄土沙漠上的足球城

 

  这次南非世界杯,足球城球场算是表现不错。乍看像鸟巢(当然现在中国人意识中,体育场都像鸟巢,体育馆都像水立方,也算不枉这两个加上央视大裤衩屡获国际建筑评比青睐...

Read more

荷兰建筑与荷兰足球,华丽至死与华丽致死


  日耳曼齿轮般咬合的战斗力,法兰西人不美丽毋宁死的浪漫,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彪悍硬朗。有些东西再怎么变,骨子里也改不掉。想说荷兰足球,看尼德兰人的情结,和这个城市的风貌就能体会。

 

 


  20世纪头20年,包豪斯已经准备开学的时候,荷兰才刚刚开始了它的工业化。但近水楼台先得月,欧洲的工业理性熏陶,让荷兰迅速进入状态。他们的建筑师们开始激情昂扬地在城市中建造“整体建筑”(你可以想象成整体足球)——每个单独的元素,都理所应当地成为联合体的一部分——从居民家里的壁炉、地毯、餐具、家具到城市里的桥梁、路灯以及所有楼房,都要融入整体,最后就成为了整体城市。当然,过于...

Read more

中式设计和中国设计,哪个已经有国际地位了?


 

  中国设计在世界算什么地位了?不好说,因为中国设计师整体水平还不够,中国设计的世界地位也没有多高。那如此多中国风又算什么呢?那算中式设计。从字面上说,全世界的设计师都可以进行中式设计,但中国的产品、中国设计师的产品,才是中国设计。

 

  是的,这差距还是在设计师群体素质上。中国缺乏创造性的设计,审美不足,再往跟上追,是中国审美教育的失败。我们培养出了不少有知识的人,但未必有文化。很多人靠知识和技能获取财富资源后再充实个体,吸收文化,和基础教育时就奠定了全民审美素养,这是两个概念,效果也截然不同。

 

  这不赖设计师,很多企业家也不愿意去购买设...

Read more

生活方式角度看,世界杯现在也就算体育展会


  体育文化,这东西归根结底源自西方。体育生活方式,在中国和在欧美大相径庭。世界杯在哪儿,球迷都一样热情激荡,商家都一样积极广告,媒体都一样八卦不断。但世界杯在西方国家,是盛宴的高潮;在中国,就是盛宴唯一的本身。足球、世界杯之于中国,往惨了点儿说,就是体育展会。办的时候热闹无比,完的时候烟消云散,4年之后再见。

 

  这根本原因是体育生活方式的区别——西方国家是由下而上的,中国是由上而下的。

 

  西方人物质文明已经发展过了,尤其是欧洲,如果不闹个金融危机,他们的生活会非常平静,整个社会非常稳定。整天无事可做,兴奋点又少,旅游也不能连跑50年啊,所以他们从小就...

Read more

品世博(4)·城市让生活究竟怎样?


(此系列联名星际元会展·张昱共同发布)

 
  娱乐社会,一个标语出来,多半会被各方加以分析调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未必,城市让生活更糟糕、让生活更危险、更无奈……总之,大众的观点风向这方面,现在的情况是,城市可以让生活更美好,城市也可以让生活更不美好。

 

  城市城市,城,权势居所;市,买卖场所。用现在话说,政治经济中心。吸纳了绝大部分资源,权势、商机、人脉、公共设施,必然成为现代文明发展的承载和体现,这是高效率与高融合度的典范。谁要尝试一下每天上海买了猪肉运到北京去卖拿着钱跑大连炒期货奔广州看歌剧上杭州吃晚饭么。如果有,那您估计是航空公司的广告商。但中国的问题...

Read more

品世博(3)·世博160年,不能再吆喝火车头起重机了


(此系列联名Star Group星际元会展集团执行董事、世博专家张昱共同发布)

 

  从1851到2010,世博将近160年的时间里,宣扬的东西一直在变。

 

  为什么第一届世博是在伦敦,是在1851年?那时英国刚刚成为日不落帝国,英国人对自己的描述,我们现在听起来,都未必有多少吹捧成分:“北美和俄国是我们的玉米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木材森林,大洋洲是我们的牧场,秘鲁提供白银,南非提供黄金,印度和中国人为不列颠种茶,而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那时英国有足够的底气和视野,向世界展示(或者直接说炫耀)自己作为工业革命领跑者的实力。这之后的半个世纪,是工业革命...

Read more

有一种人,居住在绚烂深处


  前天是“16间宅1+6不眠派对夜”的最后一场,和前5场直白可嗅的派对味道不同,这次是更加纯正的秀,一位亡者,也是王者的秀,Michael Jackson。

 

秀场的主题

  场地是16间宅中的炫奢华——我们做这个宅间的时候,内心就潜意识地倾向做一个家居概念的秀场。我们说一般的家都是温馨的,简约的,宜居的——总之,不是张扬而夸张的。居家经验多的人都会有感觉:一些夸张的颜色,夸张的手法,看起来眼前一亮,看久了就眼前全亮,闪光闪刺眼了,并不适合长时间居住。有媒体问我Soho家居是不是可以工作一些,夸张一些,我说那也不成,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样不舒服。即使你是职业股民,也不建...

Read more

中式设计文化血脉在于一统的儒释道


  中式设计在现在被广泛认知的概括就是:东方的核,西方的壳——以当代设计手法展现中式传统文化内涵。这次主要聊聊东方的核——壳错了可以重包再造,核不对砸碎了重来就难了。

 

  近10年来,博洛尼一直在与国际顶级设计师合作;近3年来,更是专门请他们为中国进行设计。西方设计师在审美、线条与空间架构上的感知力比我们要深厚,他们在纷繁资料中抽取中式元素的能力极强,但却总感觉欠缺一样东西——文化。而这一点,有文化根基和本土经验的中国设计师却也是缺乏的。

 

  文化不可能是符号,而是血脉中流淌的情感价值基因。中式设计没有碰触到文化层面,就不可能激起国内人文消费者的悸动...

Read more

再次铭记,愈加努力


  两年前,是中华民族,历朝历代,史上第一个平民哀悼日。那时死者长已矣,生者尚悲歌。肯尼迪曾说:评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两年前,中国国旗真正第一次为普通公民而降。对生命的尊重,是最基本的良知。

 

  那时谁都没有想到,转瞬间,只有两年,今天,我们会再祭同胞。

 

  很多人之前并不知道玉树,但我们谁也不再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知道一个陌生而美丽的地方了。

 

  经历过512汶川地震,很多人对地震有了更深认识,尤其是没有经历唐山大地震的80后孩子们。那一次对人们内心的震撼,无异于和平...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