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陈文

金融、理财

感官品牌的视野


  唯有打破视觉和听觉的二维通道,全面运用五种感官在品牌与消费者的每一个接触点提供支撑,品牌方能在营销的末路柳暗花明。

  品牌营销专家马丁·林斯特龙历时5年,在全球数百名研究者和数千名消费者之间展开调查。他得出的结论是,消费者忠诚甚至沉迷于某个品牌,最大的原因在于情感的触动与归属,而非理性的推理及判断。感官是激发情感纽带形成的最佳通道,这一点已被品牌营销者广泛认同。

  林斯特龙的感官品牌研究发现,人类的五种感官在任何形式的传播中,重要性不分上下。而且,给消费者提供的感官接触点越多,越有益于在其心中建立稳固的情感维系。在左右人们对产品质量及品牌价值的判断上,多维感...

Read more

PPTV网台联动 共赢营销


  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观众的注意力正逐渐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转移。CNNIC发布的一份关于网络视频网民应用的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0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年底增加7330万人,其中,26.3%(近1亿)的网民基本不看电视,43.2%(1.5亿)的网民看电视的时间明显减少。

  然而,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并没有随之减少,那些“抛弃”传统电视媒体的观众们,将目光转向了以视频网站为代表的互联网媒体。事实上,有注意力的地方就有经济价值,世界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的德勤声称,2010年全球电视广告收入为1800亿美元,而全球网络广告收入为63...

Read more

用人之道:有德有才,破格重用


 

“人才”二字对许多用人企业产生了误导。在用人的时候,人们总是喜欢有才的人,而疏忽了有德之人。即使有些企业家嘴上挂着“企业用人当然是有德者居先”,但人们往往发现整天转在领导身边的还是那些有才之人。其实,这也是人之常情。不妨想想,不少有才的人口齿伶俐,办事利落,讨人喜欢;有德的人总是坚守原则,固守本分,令人心生几分敬畏。讨人喜欢的人自然容易亲近,令人心生敬畏的人自然也容易被疏远。所以,企业在选拔人才的时候常常冲动,忘记考察一个人的品德,也属正常。
 
  这里我们回归到“人才”的定义。所...

Read more

把验证码做成广告


 

文/本刊记者 刘晓云
 
  现如今,广告的形式纷繁多样,但是,把验证码做成广告,这样的形式你应该还没见过吧?近日,“毕业”于YCombinator广告公司的DoubleRecall,就准备从验证码中挖掘价值,为广告主提供新的服务。
 
  在这种全新的广告形式中,DoubleRecall为内容发布商提供了一套全新的验证码方案:内容发布商可以使用DoubleRecall的网络和移动应用广告平台,这样,网站的验证码就变成带有图片的产品简介。用户想要跳过这个验证码或者浏览全文,只需阅读一条短消息,输入几个由广告主提供的、...

Read more

7喜:惊喜看我的


 

  文/ 本刊记者 刘晓云
 
  “7喜又出新作了!”
 
  8月初的一天,就职于某知名公关公司的张蕊刚进办公室就听同事说。作为7喜病毒视频的追随者,张蕊马上从网上找来7喜最新病毒视频《公主的男人》观看。该视频依然突出7喜“27%中奖率”的产品卖点、依然延续胡戈式的搞笑风格、依然能够带给观众欢乐,张蕊说:“7喜的病毒视频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品牌标签,期待他们的新作也成为一种习惯。”
 
  去年,7喜与因拍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而火的网络...

Read more

“90后”初入职场有何不同?


 

“90后”毕业生择业观念不同于“80后”。
 
  期望高薪 想进大公司 最看重培训体系
 
  1990年出生,6岁上学,18岁高中毕业考入大学,今年进入大四成为应届生,明年正式成为2012届毕业生。“90后”毕业生新鲜“上市”,由此开启了一个崭新的职场时代。
 
  作为“90后”出生的第一批大学生,他们的求职梦想是什么,职场中最为看重什么,为此付出了什么努力,面对社会的质疑又有什么回应?本期求职广场关注...

Read more

阿里35亿造幸福企业


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的社会责任,改善提升员工的生活品质,让员工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

 

35亿元!

 

8月16日晚间,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两万多员工收到了一封来自首席人力官彭蕾的邮件。在这封邮件中,彭蕾宣布了一项高达35亿元的“大计划”,其中包括30亿元的“iHome” 置业贷款计划,帮助员工安居乐业,另外投入5亿元成立教育基金,一揽子解决员工子女的学前和小学教育问题。

 

阿里巴巴官方微博同时简单公布了这一计划,并称“快乐工作认真生活...

Read more

企业文化是管理的“最高王道”


  市场无情,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企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什么样的管理才能使企业保持永远旺盛的生命力,实现基业长青?这已成为众多企业管理者思考的问题。在我看来,企业从初创阶段到集团化规模阶段,其管理方式的变化无非是——从人事的管理到人才的管理,再到人资的管理。管理的精髓、本质都是人的管理,换而言之也就是企业文化的管理,即通过对人的管理推动企业发展,引导员工和企业在统一的价值观下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有了巨大的进步,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我们也看到市场经济有很大的缺陷,要呼唤一种市场经济的修复机制。好管的东西,通过市场经济的规...

Read more

文化愿景:成功企业的精神支柱


  所谓文化智商就是指,培养一种企业文化,使其为公司和员工指明积极发展方向的聪明才智。实际上,一种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使公司更容易集中人力物力、明确目标并着手实践这些目标。文化智商在动荡和多变的时期尤为珍贵。文化智商不仅仅要求人们承认、理解并意识到人们文化背景中所存在的实实在在的微妙差异;在当下的市场中,只有当一家公司有足够的自信,在实现品牌与受众之间的交流中,以及在员工招聘、保留和培养过程中矢志不渝地实践这一愿景时,文化智商才算存在。

  当有人完全契合你的企业文化时,你应该能够即刻辨别出来,对吗?你的直觉会告诉你周围的人哪些持有和你相似的价值观,哪些没有。

  最具有进取精...

Read more

打破玻璃 实现无距离沟通


  一个老妇人每天站在屋里都抱怨隔壁媳妇的衣服洗得不干净。这种抱怨持续下来,老妇人就形成了一种既定的认识:隔壁媳妇永远洗不净衣服。直到有一天女儿回家,帮着老妇人把玻璃擦干净,老妇人才发现是自己犯了错误。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玻璃又会脏起来,老妇人的判断必将再度受到影响。

  领导和员工之间常常出现这种问题。“要想正确地评价员工,就必须穿越这层玻璃。”

  企业家若有所思地说道。

  是什么使这层玻璃存在?

  记得国内一位知名的学者曾经说过,“中国的人事管理是从皮鞭开始,到文化结束的。”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