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匡忠先生《吴仁宝你该把真经告诉给大家》一文引起我注意的地方,不在于华西村和吴仁宝,而在于王先生在该文中称:华西的真经就是严格的“家长制”的优秀典范,有个严格的“家长”。我当时留言道:“家长制不过是另一种专制制——吴仁宝是个好人,天知道今后的李仁宝、张仁宝……是什么样的人?希特勒也是家长制,只不过是一个国家的家长。倘若因为华西村的家长制取得了经济上的成功,而欲在全国推广家长制,那是相当可怕的。”王匡忠先生回复说:“我从来不相信制度、法律、办法。制度、法律、办法是人定的,也是人破坏的。我历来相信人,同样的制度、法律、办法,掌握在你手里你是一种用法,掌握在别人手里又是一种用法,这就是制度、法律、办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法律、办法掌握好人手里,就会为人民服务,制度、法律、办法掌握坏人手里,就会滥用……”。
这里有两个有待商榷之处,特提出来与王匡忠先生及读者们交流。
第一问题是制度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王匡忠先生的前述观点是有可取之处的。但从根本上来说,制度、法律、办法(不妨统称为“游戏规则”)更为重要。所谓“橘生淮北则为橘,生淮南则为枳”;“蓬生麻中,不扶而植,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虽然从字面上看,说的是环境,但倘若将“淮北”、“淮南”、“麻”、“涅”之类,理解为“制度”或“游戏规则”,那么这些话,客观说明了制度的重要性。邓小平谈到这一问题时曾十分深刻而又精辟地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93页)诺贝尔经济学家得主诺斯在《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制度变迁》一书,对此有深刻的论述(该书的主要内容见本人将逐渐上传的读书笔记系列)。
第二个问题是吴仁宝的真经究竟是什么。王匡忠先生认为是“家长制”。但我今日看了一篇题为《吴仁宝的成功秘诀:"有福民享 有难官当"》文章,发现王匡忠先生的观点或许有误。现将记者与吴仁宝的一段对话摘录如下,供王先生和读者们参考(见《南方日报》2006年1月14日05版,http://www.nanfangdaily.com.cn/southnews/tszk/nfrb/dhdc/200601140149.asp)
记者:我们听说,这些年政府发给了您一大笔奖金,一共五千多万元,但您全留给了集体。为什么不要?
吴仁宝:照规定,我可以要,但我不要。一名共产党员,一定要想通。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如果一个人活在世上,有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而另一个人只有几百块、几千块、几万块,但到了马克思那里报到,都是一样。我今年78岁了,现在我有工资,拿那么多有什么用?
记者:但按农村的传统观念,可以留给子孙后代。
吴仁宝:我的子孙要自力更生,指望着我的财产可不行。我走的时候,如果分家不均匀,肯定闹翻天。没有了,我看更太平。
记者:会不会有人说,您这是在“作秀”?
吴仁宝:我哪怕拿了,老百姓一样拥护我。搞假的,我能当48年书记吗?我只要明富,不要暗富;明的少拿,暗的不拿。我始终做到“三不”: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拿全村最高奖金、不住全村最好的房子。
记者:还有人说,您在搞“家族制”,5个子女全是“官”。
吴仁宝:华西31个正副书记,其中5个是我的子女。但这些岗位,他们是通过数十年的工作得来的,是群众公认的,上级党委信得过的。现在社会上的确有舆论说我吴仁宝搞“家族制”。但从历史到现在,华西有过6任主办会计,我们一家没有谁担任过主办会计。华西的账,是从1961年开始的,都可以翻出来查。可以这么说,我这个家族的人,都是为了老百姓,而不是为个人牟利的。要求老百姓做到的,我一家首先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我一家首先不做。如果都像我吴仁宝一家,这样的家庭还是多搞的好。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家这5个书记,现在解决了3万人就业,有的人还比我们富。所以,我不在乎人家讲,而且不是哪个讲了,我就改变。如果哪个讲了,我就改变了,那就改变了我的意志,也就改变了华西走的这条路。
……
记者:当前,部分农村地区干群关系比较紧张,往往是“百呼不应”。但在华西,党组织却能“一呼百应”,诀窍在哪里?
吴仁宝:啥叫有权?廉洁才有权;啥叫威?懂行内行才有威。2003年,有一个外村的支部书记问我:“你们的老百姓这么听话,我那里的老百姓怎么不听话?”我对他说:“我是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自己不听群众的话。我听了老百姓的话,老百姓也会听我的话;我是不怕群众不听话,就怕自己说错话。所以,我的负担就比较大,怕说错,因为老百姓相信我。你比较‘自由’,负担也轻,你讲什么话都可以。因此你说对了,他们也不会听。”当好一个村干部,我们要始终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也就是要同各级组织保持一致,一手抓同人民群众保持一致;做一名干部,只要“两头”保持一致,就是一个不太差的干部。我们做干部,不一定做最好的,做不太差的就行了。这个“两头”一致,就可以健康长寿了,如果同上面不保持一致,单单同老百姓保持一致,上面不要你了,把你撤掉了,你没有办法为老百姓服务。
记者:上面和下面的意见“闹”不一致的时候,你的结合点在哪?
吴仁宝:我们华西提倡的是“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过去,人们讲“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这是对的。但作为党员干部也这样讲,我就觉得不够分量,体现不出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既能共患难,又能共富贵,党员干部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始终是“一面为民谋利益的旗帜”。要求老百姓做到的,干部首先要做到;要求老百姓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凡是“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的,就有战斗力,经济就能发展,老百姓也能得到实惠,较快地富起来,官和他的家庭,也能富在其中,老百姓也不会让官受穷。事实上,只要我们做到“有福民享”,老百姓就没有理由去上访、告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