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随区委区政府赴日照考察团对日照市的五家大型骨干企业进行了考察学习,感到很受鼓舞,很受启发。同日照相比,我区的工业企业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些差距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方面的差距,我们有的不能比,比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政策优势等,但主观上的差距,通过努力我们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尤其是在企业的决策管理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下面仅就这个问题,谈一下个人的一些想法。
通常讲,决策失误是最大的失误。企业的董事长,或总经理,作为企业决策的核心人物,他的决策水平、经营理念,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衰。若使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经久不衰,涉及到方方面面。通过学习考察日照这5家企业,我们桃城区的企业当前最紧要的是对以下几点要高度关注,引起重视。
1、正位置、聚合力。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在企业的发展和经营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在企业发展初期、规模还较小的情况下,一把手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过去,我们把它叫做能人经济。在企业,有一个好的厂长经理,就可以搞活一个企业;在医院,有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就可以搞活一个科室,这一点不容置疑。但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如果厂长经理再单枪匹马地去闯、去干,就很难保证这个企业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有较强的发展后劲。现代企业制度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要想做大做强,首要一条是树立全员人才观,只要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为什么30万元年薪聘不到一名高级技工?就是因为过去我们忽视了这些人才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手大遮不过天,一个人本事再大,你的企业做大了,如果没有方方面面的人才,企业也搞不好。杜双华的京华创新集团,在全国各地有若干个公司,员工一万多人,靠他一个人行吗?肯定不行。但是他会敛才、聚才、用才,靠集体研究,靠民主决策,靠科学决策,才发展到今天,才有这么大的规模。如果大家能认识到这一点,位置就容易摆正,形成企业发展的合力就不成问题。
2、巧借力、壮规模。我区的企业多是滚动发展起来的,自我创业、自我发展。但我们的产品中,并不是说百分之百都是低档次、低技术含量的产品,并不乏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甚至专利产品。为什么搞不起来?原因尽管很多,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排外心里在作祟,信守“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教条。日照黄海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就是由5家企业出资兴建的。还有,日照森博浆纸有限公司,一期工程投资29.3亿元,是与山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合资兴建的。企业干大了,你受益,我受益,大家都受益。除去年下半年国家紧缩土地政策外,资金问题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制约口,但紧紧盯着银行,渠道太单一,必须是,一要合资,二要多渠道融资。在我区,过去一些合伙企业、股份制企业,都干散了。究其原因:一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是规律。二是运作不规范,境界不够。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只有敞开眼界,才能天做到地宽,才能实现做大做强的宏图。
3、定目标、给权利。这属于管理范畴。追求最大利润,让企业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每一名厂长经理的不懈追求。实现这种追求,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很多。所谓给权利,就是每一个副职该干什么,每一个工作部门该干什么,一要明确下来,二要放手让他们干他们该干的事情。所谓定目标,企业要有企业目标,岗位要有岗位目标,既有战略目标,又有具体目标,也有微观目标。通过微观目标实现具体目标,通过具体目标实现战略目标。这三个目标是一体的,是有机结合的。让职工了解战略目标以振作精神,凝聚人心;让职工明了微观目标,以加强责任心,敬岗爱业。京华创新集团在建设过程中,创造了“京华速度”。干好了,目标实现了,企业受益,个人得实惠;反之,企业受损,个人少得。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金光制定了三步走战略和三个一目标,其中之一,就是人均收入1000元,这1000元是以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为前提的。总之,无论是放权力,还是明目标,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性,进而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4、搞改革,增活力。在区直企业,过去搞了股份制改造,总体上看,改制并不彻底。我们确定的7家改制试点企业,进展也不是太快。总体上看,区直工业的活力越来越大,形势越来越好。这是竖向比较。横向比较,发展的步伐还应该再快一点。这从根本上讲是有一个体制障碍问题,很难说厂长经理们的积极性都充分调动起来了,职工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必须得从体制上去解决问题。为什么有些民营经济发展得快,就是因为机制好。对现有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排序上,也应由“钦点制”、指定式,改为“报名制”、自发式。对有改制积极性的企业,我们都应该大力支持,率先改革,让他们活起来。作为机制灵活的民营企业,有没有改革任务?实践证明,回答是肯定的。也有机制创新问题。民营企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浮于事、职责不清、奖罚不明、粗放管理及企业家族化等等问题,很有必要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民营企业的改革,其核心就是搞好权力和利益的再分配,使全体员工对企业的所作所为得到普遍认同。通过改革,使企业向现代化管理模式靠拢。
5、上技术,创品牌。高技术和知名品牌有因果关系。牌子名,必须质量好。但质量好的产品并不一定是名牌产品。技术靠引进,靠创新;品牌靠宣传,靠打造。这是我们的弱项。虽然我们有些产品做到了全国行业老大,但并不是全国知名品牌,主要是打造得不好。下一步,要不断强化品牌意识,通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把现有品牌做大做强,以品牌开发更多的产品,以品牌开拓更大的市场,最终实现以品牌组集团,以品牌建基地,以品牌立企立区。
从日照发展看我区企业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評論
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