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
○许石林
桂公府出过两位皇太后:慈禧和隆裕——慈禧不是在这院里生的,但她娘家后来搬到这儿住,她就应该算是这家出的。出两位皇太后的院子不多,于是这个院子的身价就不用说了。我的朋友赵涛联合了几个人,把这院子租了30年。因为是文物,不卖,什么也不能动,在地上起块砖、房上换块瓦都得区文物局同意。因此就在经营上想办法,那天他请我去参观并吃午饭,席间说起如何弄一套公府菜,才能与这身份不凡的大宅子匹配,也让慕名前来就餐的人觉得有身份、体面。闲聊间我有什么主意,我嘴里嚼着酱鸭(这家的酱鸭特好吃!)说:就两个字儿:讲究!讲究品质、讲究礼节,千万别装神弄鬼什么壮阳啊美容啥地。公府菜的来源无非三处:一是自创、二是宫廷赏赐准许你吃的、三是外面的好菜传进来的。您比如,现在是春天,您待会儿上盘包子,一定要韭菜馅儿的!为什么?“初春新韭”啊!吃的就是时令。怎么做,您得学老北京东兴楼的“韭菜篓”,也就是韭菜包子,梁实秋写过:“面发得好,洁白无疵,没有斑点油皮,而且捏法特佳,细褶匀称,捏合处没有面疙瘩,最特别的是蒸出来盛在盘子里一个个的高壮耸立,不像一般软趴趴的扁包子,底直径一寸许,高几达二寸,像是竹篓似的骨立挺拔,……馅子也讲究,粗大的韭菜叶一概舍去,专选细嫩部分细切,然后拌上切碎了的生板油丁。蒸好之后,脂油半融半呈晶莹的碎渣,使得韭菜变得软润合度。像这样的韭菜篓端上一盘,你纵然已有饱意,也不能不取食一两个。”——这些文字是写这篇小文的时候补上去的,当时我就是用自己的话尽量靠。
同桌的人听了,说:你这么一说我都想吃了。我说;“这就是品质!”
问:“那礼节呢?”
“礼节就多了!”我又嚼了一块酱鸭说,“还是韭菜,到了农历5月底6月初,就是有人想吃这韭菜包子,给多少钱您也别做!为什么呢?‘六月韭,驴不嗅’,驴都不吃,公府里还吃?要是我,4月底就不做了,只用春天的头茬儿!大棚扣的也不要!至于外面的餐馆酒楼还有那是他们的事儿,到了这儿,这个还真没有!客人到了这儿,自然就懂得了什么叫有钱买不到,钱到了这儿还真不是万能的。这叫有所不为。有所不为方显尊贵。吃饭如同穿衣,您看人穿衣服,身份越高贵,衣服对她的束缚越大,身上戴的装饰也是对自己的限制,限制就是管理——戴俩大翠耳环,猛一回头,小心耳环磕了门牙!相反,身份低贱的,就说不上讲究,大夏天光膀子当众撮泥儿的都是贫民胡同的爷们儿。所以,尊贵就是自觉接受限制。时时处处知道不做什么,而不是今儿搞定这个明儿搞定那个,没有办不成的事儿,那顶多叫有本事,说不上高贵。高贵就是有谱儿,不靠谱儿的事儿不干!……咱扯远了啊!还说这韭菜,为什么过了季节不吃?因为的确不好吃了。天生万物,各有其性,您要吃它最好的时候,娶媳妇儿都挑水灵的——哟对不起!又跑题儿啦。就是说,凡事都要道法自然,比如您这儿供应的菜,不能有反季节的,反季节的菜多没文化啊?什么时候该有什么,自己不能说了算,得让老天说了算,这叫心存敬畏,对自己有管束……还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咦!怎么又绕回来了?再举个例子,这儿给客人吃完饭上水果西瓜,不能上没籽儿的……”
这时候,服务员端上来一盘素炒紫藤花瓣儿,用的是院子里长了几百年的老紫藤上的花。赵涛说:“这是特意给你做的!”
2009年5月4日夕照寺
相关文字:烧卖·烧麦·烧梅·稍麦·稍梅·肖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