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局总经济师称中国经济最坏时期已过去


  我读的这则新闻来自于网易。对中国的经济形势,作为职能部门的国家统计局经常会发表自己的统计结果和分析结论,曾经做过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的姚景源先生也多次代表国家统计局发布新闻或阐述个人的意见。

  然而,这一次姚景源先生在“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发表演讲时称中国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正处在企稳回升、企稳向好这样一种基本状态,却为什么引起了网友一边倒的议论呢?

  在我着手写这篇解读的时候,网易的该条新闻跟帖评论达到274条,可惜,没有一个是对新闻内容进行正面肯定的。相反,倒是骂声一片。比如,“这些人的话, 你完全可以当作放屁。”比如,“打了针兴奋剂还以为真牛逼了啊。”比如,“这帮狗屁能说出人话来么?”比如,“看到统计局,不用看内容,直接骂。”比如,“对内吹牛B 对外装孙子。”比如,“还是那句话,有统计局在,超过美英经济就是一句话!!!!!!!!!”比如,“被增长的统计让这个部门已经没有任何公信力,就当又随便放了个屁。那些所谓的专家已经成了奴才的代名词。”而且有个别的言论还是针对姚景源先生个人的。

  作为统计中人,看到这样的情况,不免悲从中来。因为国家统计局不是空中楼阁,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绝大多数来自于基层统计部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结果不被公众认可,事实上就等于广大基层统计部门的辛勤劳动不被认可。政府统计的公信力遭到质疑与非议,每一个有良知的统计人内心都不会好受。

  如何看待网友的责骂?目前看来主要有几种态度。第一,网友总是要骂的,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会骂。这是一种片面的偏激的态度,因为网友固然会有骂的,但并不是对所有人所有行为都骂,有些时候对有些帖子或新闻,我们也会看到一边倒的赞扬声、喝彩声。比如,四川省南江县纪委书记王瑛、航空发动机专家吴大观的先进事迹披露后,网上就是一片赞扬声。第二,网友的骂总是有道理的。这也是片面的态度。因为有的骂是在网友不明真相的情况下的随意表态,事实证明没有根据。比如,关于余秋雨向四川灾区捐款一事,就遭到了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的误伤。第三,网友的骂需要客观分析,骂有正确的,也可能会有不正确的。这是辩证的、实事求是的正确态度。

  认识问题解决了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正确处理网友的骂?

  关于这一点,目前也有几种态度。第一,两耳不闻窗外事。你骂也好,赞扬也好,都与我无关,都不会影响我。这是一种无为的策略,但也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下策。因为人毕竟是社会中人,不可能完全超脱。何况,有些时候,当事人有必要出来说明真相,以正视听。第二,我行我素。这种态度看起来与前一种有相近之处,但有着很大区别。因为当事人并没有故意隔绝自己的视听,对各种传媒所发出的各种声音也是及时了解的,只不过,即使听到了批评意见,也照样坚持自己的主张,或采取既定的行动,说穿了,就是不把媒体放在眼里。第三,患得患失。这种态度是前述网友的话总是对的的理论的衍生。因为笃信网友的评论总是对的,所以成天担惊受怕,网上一有风吹草动就汗毛直竖,即使感觉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也不敢坚持从而发生动摇。第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种态度是建立在对网友的言论进行客观冷静的分析基础上的。骂得对的,就接受,就改正;骂得不对的,可以反驳,也可以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作冷处理。无疑,这种态度是可取的正确态度。

  我想,对于网上出现的针对政府统计的骂声,统计界也应该坚持客观分析、冷静处理的正确态度,特别是要深刻反思,为什么在新的形势下,政府统计数据越来越不招人待见?为什么许多人会拿着《统计数字会撒谎》一书的鸡毛作为令箭,频繁地向政府统计发难?为什么对政府统计数据的质疑从少数专业蔓延到几乎全部领域?为什么不相信政府统计数据的人群从专家学者扩大到普通百姓甚至党政领导?如果这其中有政府统计部门主观上的原因,那我们必须抓紧研究针对性强的措施才行。否则,骂声只会继续而绝不会自动停止,更不会自动转为赞扬。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同志今年8月下旬在中部六省统计工作研讨会上强调,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工作者必须以搞准统计数据为核心,以提高统计能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提高政府统计公信力为根本,以更加开阔的眼界、更加活跃的思维、更加无畏的勇气、更加积极的实践,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统计调查体系,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水平。这是对当前统计工作所面临的形势的正确判断。我们真心希望,国家统计局高层领导的这些正确主张,能够切实转化为各级政府统计部门的正确行动,通过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努力减少各界对统计的骂声,让社会各界更加理解统计、熟悉统计,进而支持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