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一号文件的亮点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最大亮点


 漫画: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播发 三农仍是关注焦点 中新社发 唐志顺 作


  新华社2010年1月31日受权播发《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的连续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

  由于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政策的重点在“保增长”,包括出台多个工业行业的振兴规划,农业政策的地位不突出。2010年是农业政策加强年,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加快改善农村民生、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5个方面,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也就是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是最大亮点。

    破解“三农”发展难题,根本出路在于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当务之急是要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今年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 一号文件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突出统筹城乡发展,在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和形成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环境、制度安排上有新的突破;突出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在着力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支撑能力、增强发展后劲上有新的举措;突出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在全面提高政策含金量、增强针对性和操作性上有新的亮点。

   中央一号文件强调,2010年的农业农村工作,要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如何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关键是金融资源,中央一号文件农村金融改革有4个方面内容:

  1、首次提出要在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财税政策与农村金融政策的有效衔接,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投向“三农”,切实解决农村融资难问题。落实和完善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积极推广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抓紧制定对偏远地区新设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办法,确保3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镇。

  2、将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进一步完善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政策。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都要进一步增加涉农信贷投放。

  3、支持符合条件的涉农企业上市:针对农业农村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搞好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监管。建立农业产业发展基金。积极扩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和区域覆盖范围,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鼓励各地对特色农业、农房等保险进行保费补贴。发展农村小额保险。健全农业再保险体系,建立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4、鼓励部分地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快制定具体办法,确保农村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继续做好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全面落实承包地块、面积、合同、证书“四到户”,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范围,保障必要的工作经费。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健全流转市场,在依法自愿有偿流转的基础上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严格执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快构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按照权属明确、管理规范、承包到户的要求,继续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稳定渔民水域滩涂养殖使用权。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中共中央历年涉及农村改革的一号文件
时间 
内容
1982年 中共中央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1978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者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1983年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进一步从政策上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理性。
1984年 《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强调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
1985年 《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取消了实施30多年的农产品统购统销政策
1986年 《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肯定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
2004年 针对农民收入增长连续放缓的情况,中央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首次就农民增收问题发出政策信号。
200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宣布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全面取消牧业税,并明确2006年全面免征农业税。强调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2006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将国家的基础建设投入重点转向农村,确定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为基本战略。
2007年 《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2008年 《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按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强化农业基础,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稳产增收。
2009年 《关于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要求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成为当前农村改革的核心命题。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浙商证券研究所 凤凰网财经制表


  深度解读中央一号文件20个亮点

  聚焦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题

 “三农”部署催热农业题材 银行信贷紧盯“城镇化”

 蔡律  2010年1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