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游古都西安1


     

盛夏游古都西安

徐晓

华清池思幽

82早上就餐后,我们坐大巴去参观华清池。当地气温36度,本地导游小陈不断说我们运气好,我们刚到西安就下了一场大雨,但我们仍感受到了酷暑的闷热。

华清池位于西安东约30公里的临潼骊山脚下北麓,是中国着名的温泉胜地。据历史记载,这里的温泉大约发现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这里作为古代帝王的离宫和游览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冬天温泉喷水,在寒冷的空气中,水汽凝成无数个美丽的霜蝶,故名飞霜殿。  

相传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建离官。秦、汉、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到了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华清宫。因宫在温泉上面,所以也称华清池。

唐代华清池是帝王妃嫔游宴的行宫,每年十月到此,年终返回。唐天宝六年(747)扩建后,唐朝第七个皇帝玄宗每年携带杨贵妃到此过冬沐浴在此赏景。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飞霜殿原是唐玄宗(685762)和杨贵妃的卧室。

华清池大门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进了大门就见两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两座宫殿式建筑的浴池左右对称,往后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过龙墙便是九龙湖,湖面平如明镜,亭台倒影, 垂柳拂岸,湖东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飞霜殿为主体建筑,沉香殿和宜春 殿东西相对,西岸是九曲回廊。

由北向南过龙石舫,再经晨旭亭、九龙桥、晚霞亭,便到了仿唐“贵妃池”建筑群。“莲花汤”池形如石莲花,供皇帝沐浴;“海棠汤”因形状像海棠花而得名。汤池的池壁由24块墨玉拼砌而成,汤池的东西长3.6米,南北宽2.9米。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在海棠汤中沐浴了近八个春秋,她在沐浴时在池中洒有鲜花的花瓣、香料、中药材等,享受香汤沐浴。

站在这里,可以想象当年杨贵妃在这里的雍容华贵。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择时便是对这场景的写照。

可惜,在今天的我看来,一切都如过眼烟云。现在的华清池陈旧干涸,怎么也无法与当年的奢华联系在一起。园中有一座杨贵妃雕像,不知为何雕塑成了裸体,有人美誉为东方维纳斯。在我看来,大庭广众下雕塑一座杨贵妃的裸体雕像还是诸多不妥。不是对贵妃的不敬,而是对历史文化的不敬。也许杞人忧天,每天成千上万的游客与裸体贵妃合影,贵妃能给那么多现代人带来快乐,与当年与唐玄宗二人世界的快乐已放大了无穷,恐是始料未及的吧。

 出了贵妃池向前行便进望湖楼,先见荷花池然后经飞霞阁,传说此阁是贵妃浴后观景及凉发之处。

杨贵妃死于兵变,史料记载,天宝十五年安禄山起兵造反,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仓皇南逃。途经马嵬坡,大将玄礼和部下认为杨家祸国殃民,怒杀杨国忠,迫使玄宗赐杨玉环自缢。贵妃死时,年仅38岁。但更多人认为杨贵妃死于政治斗争,是玄宗儿子与杨国忠政治角力的牺牲品。
    杨的三千宠爱集一身福兮祸兮?在我看来,即使她不死于兵变,也会死于后宫的倾轧,她不可能善终。无论如何,女人是祸水这一传统使她不能善终。

五间亭有感

接着来到五间亭,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时蒋介石曾在此居住。西安事变已经家喻户晓了。这种家喻户晓当然是主流媒体的宣传结果。马克思云,统治阶级的思想就是统治思想。我们对当年的真实情况永远只是云山雾罩,犹如事件发生地背后的骊山那样。但无论如何,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感情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没有西安事变,也可能没有中国的今天;如果没有西安事变,张学良或许只是个逃亡将军,因了西安事变,他成了民族英雄。英雄使自己成为英雄,这是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话。

我走在五间亭,看着蒋介石曾经办公和住宿的地方,一如重庆黄山他的住处那样的简朴和整洁。蒋始终是近代史绕不过去的人物,抗战远东战区公认的战时领袖。有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要从八年抗战始。那个时代是中国人民最万众一心的时代,最热血沸腾的时代。但这一切因内战而变成了最尴尬的时代,一个事实是,二战战胜国至今只有中国没有进行过两岸中国人共同参加的抗战纪念。

世界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

82下午1时我们去参观秦兵马俑,此时烈日高照,广场上阳光十分狠毒。但这应是此行最有价值的行程,阳光下到处仍是步行的人们。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临潼县秦始皇陵1.5公里处,是秦始皇陵的从葬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目录。

1973329,几个打井的农民无意中发现了兵马俑。这一发现震惊中外,1975年国务院批准在一号坑原址上建一座占地16000平方米的博物馆,并于197910月日正式对外开放。二号和三号展坑也陆续于1989年和1994年正式展出。

我们主要参观了一号坑。 一号坑为长方形,东西长230,南北宽为62,平均深度为5,面积为14260平方米。坑内每隔3有一道夯土墙,墙间空当处陈列兵马俑,底部铺以青砖。一号坑计有陶俑陶马6000余件,形同真人真马,以挖出1000余件。坑内是由步兵俑和骑兵俑组成的长方形军阵。东端是3列面向东的步兵俑横队,每列70件,共计210件,为军阵的前锋。其后是骑兵和驷马战车,前后共38列纵队,每路长180,战车与步兵相间排列,这是军阵的主体。军阵的左右两侧各有一列分别面向南北横队,每队均有武士俑180余件,为军阵的侧翼卫队。西端有3列横队,两列面东,一列面西,是军阵的后卫。整个军阵布局严密,酷似整装待发之势。

前来兵马俑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据介绍,秦始皇兵马俑平均每天接待游客8万人以上,每年接待游客3000万人。2009年,陕西省全年接待境内外旅游者1.1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767.94亿元。今年,该省旅游总收入预计将达到933亿元,比上年增长21.5%

这么庞大的游客群当然多数是中国人,但其中外国人的比例也相当可观。可以说,除了北京外,西安应是外国人到来最多的城市。我还没有见过这么多外国人这样集中到一处来参观的。这些外国人应以欧美特别是美国人为主,一看那些身材高大的,穿着随意的,自由自在的人群,你真得羡慕这些有钱又有闲的外国人。有人这样说:到中国而没来西安,等于没到中国;到西安而没到兵马俑,等于没到西安。由此可见兵马俑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