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夫透视银行细节管理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独家签约讲师胡一夫
前言:
“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戴维·帕卡德(惠普创始人)
现在,细节管理似乎已经不是最新潮的话题了,现在银行界都说“战略管理”、“商业模式”。但你看有些大公司做的战略,好看,但是离消费者太远,结果要么发现不了真实需求,要么就是已经在市场上被证明的马后炮的需求。所以,我从乔布斯这里学到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第一企业的战略是可以来自于细节的;第二,关注产品细节的CEO才是一个好CEO。
乔布斯非常的关注细节。你看乔布斯会趴在电脑上一个像素一个像素的看那些按钮的设计,像他曾经跟他的员工说,你要把图标做到让我想用舌头去舔一下。只有像乔布斯这么关注细节的CEO,才能真正去了解用户的需求。所以我不认为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一开始就从大方向上想好。
相反你看英特尔、诺基亚这些公司做的战略,你会觉得所有的东西都很好,但就是离消费者太远,所以结果要么就是发现不了真实需求,要么就是已经在市场上被证明的马后炮的需求。所以我从乔布斯这里学到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企业的战略是可以来自于细节的。
著名企管专家胡一夫老师(预定银行细节管理培训,请联系13938256450)表示,国内银行业从不缺少睿智的战略家,也不缺少先进的管理制度,更不缺狼道,缺少的是对平凡细节认真的、不折不扣的执行!经营之道,顺天命,尽人事。企业成败,不独取决于天命,更取决于人事。所谓天命,系指大市场的风云变幻,比如国家政策、金融形势、行业竞争等,一般人无从改变。所谓人事,系指人力所能做控制的,如营销、服务的各个细节,可以做到“零缺陷”。经营之道,顺天命,尽人事。企业成败,不独取决于天命,更取决于人事。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许多企业,一味追求高速成长而无暇顾及细节。前事之鉴,后事之师。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走美、日走过的老路,粗放式银行管理已经证明是行不通的。
有位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要紧的就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子上一只盛满尿液的杯子里,接着再把手指放进自己的嘴中,随后教授将那只杯子递给学生,让这些学生照着他的做法来做。看到每个学生都忍着呕吐,象教授一样把手指探入杯中,然后再塞进嘴里。教授看着学生的狼狈样子得意的要命,最后他微笑着说:“哈哈,不错,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的。”紧接着教授又难过起来:“只可惜你们看得不够心细,没有注意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进嘴里的却是中指啊!”
在上面故事里的这位教授,其本来的意思是教育学生科研与工作都要注意细节,相信尝过尿液的学生应该终生能够记住这次“教训”。其实做企业也需要养成注意工作细节的习惯,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节的宝贵价值更在于,它是创造性的,独一无二的,无法重复的。说到这里,很多企业管理者,都会觉得这很简单,很容易做到!
我想——谁都知道,可在执行的时候又有几个真正做到的呢,就好象我给一家银行客户经理培训时,我设计一个小题目,说起来大家都知道,就是拜访客户进门到出门,30个人中挑选10个人,只有一个做到标准!!我的标准是:进门轻敲门、自我介绍、递名片、坐下、客户倒水,谈话结束道别、坐过的椅子摆正、喝水的纸杯带走、轻轻带上门、结束。所以我们管理得关注细节,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跟管理要效益。
之前,我在给一家银行做CS咨询时,曾设计了这样的服务流程:当顾客走到哪个柜台,营业员必须起立致意,微笑着招呼顾客,人走要致谢词;每个柜台前都为储户准备高坐软椅、老花镜及计算器,如果有顾客不方便,银行协理员可主动帮助填单;上班时间必须确保每个窗口开放营业;大厅内外的保安自动为储户承担警卫,随时将行迹可疑者隔离;银行经常定期向储户发放意见卡,一经反馈立即改进,例如若有人说其单据纸太白晃眼,银行应当马上改成柔和的淡黄色纸张……
一本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申五的店》,书中讲的是一家小餐馆为何生意红红火火,是因为创造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标准,这本书中这样描述:服务员5秒钟内对来客须做出反应,或者扬手或者明确方向点头示意,10秒种内必须到达顾客身边。他们为了更好地服务顾客,精心测算了顾客等饭菜的时间。经过一周的测算,得出这样的结果:8秒到12秒之间是临界时间,也就是说,如果顾客招呼服务员,在8秒种内得不到回应的话,一般会烦躁的。因此,他们定了这样的服务标准。
沃顿商学院营运与信息管理学教授苏格·奈特西(SergueiNetessine)认为:“在服务业,你必须照顾好顾客。在制造业,你的重点是优化制造过程。在零售业,你必须照顾一连串的顾客,同时你还须确保相当数量的物品能及时摆上正确的位置,并有足够数量的员工为顾客服务,使货流正常运行。在零售业,这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这似乎正是零售业如此难以捉摸的原因之一。”
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那么对于我们现代企业的发展来说,我们的“蝴蝶”又存在于哪里?应该说,我们每个人的每一次细微的工作,敲定一个符号、纠正一个错误、修正一个计划、回访一个客户……这些微小的行为都和我们银行经营的兴衰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所以,银行不在金融诚信细节、金融基本功上下功夫的银行,其发展前景、成长后劲让人不敢苟同。银行的服务细节要体现其服务群体的特点,大行业务综合,要体现平等、高水准,专业银行和中小银行要体现在细节,比如,招行最早放的糖果就是一种细节,还有像问候用语等等。胡一夫老师在为多家银行培训中发现,我们的国内银行在细节方面还是注意的不够。在这方面,我们请看下面的案例:
英国渣打银行投资银行部中国区首席执行官成长青,是个注意细节的人,而注意细节的习惯也曾助他躲过许多“江湖险恶”。1999年5月,任职美国第一芝加哥银行的成长青去广东出差,正好遇到了当时广东信托投资公司总经理。双方曾有过业务往来,在饭桌上,这位老总请求成长青尽快贷出那已经有签约意向的两千万资金。细心的成长青听出这位老总说话底气不足,心中不免陡生疑惑:那位老总平常讲话牛哄哄的,今天怎么突然不牛了?而且贷款谈判,砍价总是难免的,这次怎么不讨价还价了?
由于这个细节,成长青认为这个企业一定有什么财务危机,他决定把这个本来快要签约的项目搁置,先进行深入调查。随后,1999年10月,广东信托投资公司被监管,正式宣布破产。细数下来,当时没有给广信贷款的外资和中资银行只有两家,成长青所在的芝加哥银行中国分行正是其中之一,正是因为那次对细节的注意,他才让“差那么一点点就把两千万贷出去”的事没有变成事实。
因细节失败的案例呢,也有——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认为自己最失败的作品是北京香山宾馆。实际上,“香山”建筑上的失败并不应归咎于设计,贝聿铭对其里里外外每条水流的线路流向、大小、弯曲程度都有精确的规划;对每块石头的重量、体积的选择及叠放位置都有周详的安排;对于不同类型的鲜花摆放位置、数量,随天气变化需要调整的颜色等,也都有明确的说明。但施工人员建造时却对这些“细节”毫不在乎,随意“创新”。难怪贝聿铭最后要痛心疾首了。
当代一位伟大的建筑师曾经用一句概括自己成功的原因:“魔鬼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一书前几年很是畅销;中国也有类似说法,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见微知著”等。它们强调“细小”的东西可“成大事”,亦可“乱大谋”。说起来,“细节论”的发明人当属清道光年间代理皇帝事务三个月的宰相曹振镛。
道光登基之前,道光父亲嘉庆皇帝的临终遗诏颁布,曹振镛在其中挑出了一个“小毛病”:道光的祖父乾隆的出生地不是避暑山庄,而是雍和宫。道光闻奏大怒,参与草拟遗诏的几个军机大臣竟然把自己祖父的出生地都搞错了,立即将他们赶出了军机处。曹振镛随之荣任军机处领班,成为“首辅”。
道光皇帝的案头曾经每天堆着大量奏章,因为害怕臣下的欺骗忽悠,不能不认真阅读。但精力有限,一天读下来苦不堪言。曹振镛看出了道光的苦衷,对道光说,皇上不必每本都看,但抽数本认真删改,连错别字都用朱笔抹出。然后让臣下传阅,让大家知道皇上细微不遗,不敢怠慢。道光依计而行,专门抓住细节大做文章,发现细小错误严惩不贷,取得了明察秋毫、震慑臣下的效果!
我之前听过一位“海归”人士这样介绍,在德国,她到银行刚开户时,因为不熟悉情况,银行职员看出了来人需要帮助,主动走出来招呼,并延请至一张会议桌前坐下,问明来意后,拿出一叠合同,百问不厌,直到她都觉得不太好意思为止。定期的汇款,如缴纳保险费、电话费等,可以书面授权对方划账,在一定时间内,如有疑问,客户有权召回划出去的款项。随机发生的零星汇款,也可以在家里通过互联网和电话办理。银行对账单也十分清晰,既可作对账依据,又可当作别的证据,比如,外国人办理签证时,一应开销,都可以通过对账单显示。若是不小心丢了信用卡,或者遗忘密码,挂失也十分方便:不收费,只需出示护照,然后回去静等,银行会先把新的信用卡和密码邮寄过来,当然,这两者是分开邮寄的,间隔在十天左右。她由此感慨系之,看来,服务业竞争的是服务,哪怕是狼,在客户面前,也得变成温和可亲的羊。以人为本,服务导向———我们准备好了吗?无须刻意模仿,想客户所想,就是制胜法宝,只要好好对待,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通往成功的台阶。在外资银行正式在我们这儿摆出架势,与中资银行竞争时,我们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细节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但是,胡一夫老师经过调查发现,当前各家银行在开展金融营销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细节问题,迫切需要银行管理者引起重视并予以解决。
比如,收费是银行业近年来推出的重头戏,也是客户十分敏感的问题。一些金融部门的理财经理,为了拉客户,以“培育优质客户”为幌子,擅自下调或减免收费标准。这种做法,既影响了银行收益,也在客户中留下收费随意、不公平的印象,同时造成柜员对银行业收费标准执行混乱、有章不循的严重后果。
比如,人行规定,支取5万元以上的大额现金,一律要经过一定程序审批方可取现。但多数银行为了营销客户,擅自放宽取现标准,如先斩后奏,先支取再完善手续;把一笔业务分成两笔,一个柜员取3万,另一个柜员取2万;打擦边球,支取49999元,实际上给客户5万元,宁可自己垫支1元钱;有的明知企业大额现金的用途与实际不符,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些违反规章制度的做法害人害己,导致银行经营险象环生。
银行的各项业务都有整体的操作规程,任何违反操作规程的做法都可能给银行带来风险。而有些业务拓展部门的客户经理,片面强调优质服务,忽视银行规章制度:有的贷款逆程序操作;有的为客户简化一些必要的手续,例如抵押登记、评估替客户找熟人弄虚作假,这些做法虽然能博得客户欢心,却给银行授信安全业务留下隐患。
银行营销服务要做好,但要建立在不违规的基础上。为此,金融服务人员要端正营销思想,以诚信去营销,以创新服务去营销;事中监督要切实负起责任,严禁熟人、亲戚、同事等以优质客户为由撞制度的”红线“,自觉维护良好的经营秩序,树立银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其实,这都只是银行细节管理的基础工作,欢迎参加胡老师的银行细节管理课程,全面学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