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新春


  今天是除夕,阳光灿烂,温度回升,可以过个干干净净、清清爽爽、暖暖和和的新年了。

  今天楼群周围显得很安静,不少人家在昨日或者今日贴了对联去父母家过年了,所以只看见火红的对联,倒贴的福字,人却不怎么多,在喧天的鞭炮声里,在灿烂的阳光下,这一点冷清可以忽略不计了。

  上午去父母家过年的人家,出门时一般还要放上一串鞭炮,辞旧迎新嘛。按照老家的习俗,一般是中午十二时之后再吃年饭,不过各地习俗不一样,再加上新时代新风尚,有的人家十一点多就开始放鞭炮吃团圆饭了。所以上午就可以听到陆陆续续的炮竹声了。鞭炮升空,声震九天,倒是多了一份喜庆,我喜欢这热热闹闹的场景。过年,人多,丰衣足食,鞭炮隆隆,倒也给寒冬一抹亮色,给传统一点回归。

  十二点过后,渐渐地鞭炮声密集了,大约四点左右,那远远近近的鞭炮声是此起彼伏、争先恐后,炸的震天响,炸得好不热闹。记得在老家时,除夕中午之后就见不到麻雀了,被吓跑了。在老家过年,讲究比较多:晾晒的衣物要收回家,牲口家禽也要进笼,吃上它们的年夜饭,再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把菜端上桌、酒斟满杯,摆上一大把筷子,家里的男人去放鞭炮,女人们再查查还有什么不够齐全的,然后一家人开始了团圆饭。端菜也有讲究,先端鱼,而且鱼头要朝着北。桌上一定得有一道菜——圆子,寓意团团圆圆。酒足饭饱,给孩子们包上压岁钱。女人收拾碗筷,打扫卫生;孩子们在男人们的带领下放烟花。快八点了,大人孩子就坐在电视前吃着瓜子花生糖果准备看春晚,有的大人不看春晚去打牌打麻将。以前还有守岁的习惯。后来一般看完春晚吃点夜宵就休息了。要是打牌打麻将的人,也许是通宵不睡了。老家还有个习俗,除夕之夜家里要亮亮堂堂,所有的灯都打开了。

  随着时代的变革,随着人们的认识的多元化,一些习俗在消退,一些 习惯在形成,没有亘古不变的事情,变是常数。

  我们家里前些天就有了准备,再说现在比比过去买菜也方便,所以没有积压很多食物,只准备了三两天的菜肴,也图个新鲜呀。母亲在厨房操持,我和父亲挂灯笼、换桌布、收拾房间,宝宝可开心了,笑着说着,跑前跑后,小小的她仿佛也知道过年是个开心的事。前天晚上就让这放烟花了,这不一大捆烟花她自己摆放得好好的。没事儿就看看摸摸。

  趁着不忙上网转转,网上人也不多,过年的过年,在路上的还在向家赶。论坛上只有很少的人在线,发着祝贺新春的帖子,所以并不感到冷清。

  打开一些网站,新春的气息迎面扑来。中国红是必不可少的底色,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倒贴的福字,吐蕊的寒梅,恭贺新禧的字样,可爱的玉兔,盛开的烟花,成串的鞭炮,,恭喜发财的财神爷,金灿灿的元宝……

  阳光洒在窗台上,渐渐西斜,一年一度的盛宴已经、正在或者就要拉开序幕。这是团圆的盛宴,这是欢庆的盛宴,这是亲情的盛宴,这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心灵盛宴!

 
 祝福新春!祝福亲人!祝福朋友!

  新春快乐,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