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4月29日下午,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召集全市19家房地产开发商、7家地产中介进行告诫,5月1日起将对全市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现违规者,最高要被罚500万元。明码标价即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和中介销售新建商品房,应当严格实行明码标价,放置标价牌、价目表或者价格手册,并公布12358物价举报电话。这又是新一轮调控政策的开始,也是一揽子调控政策的延续,很显然,降与不降,ZF、地方ZF与开发商的博弈仍在继续,2011深圳楼市又将呈现哪般风景?
█“告诫”二字措词严厉 明码标价掀开发商底牌
我们看到此次深圳地方部门召开的“全市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商品房销售盟友标价检查告诫会”措词严厉,要求开发商不仅仅要“一房一价”,明码标出,同时收费项目也要分项细化列出,比如商品房交易及产权转移等代收代办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物业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及收费依据,收费标准也要公示,一些代办收费,则要标明由消费者自愿选择。
房价信息是商品房销售的重要信息,也是开发商与开发商之间暗自隐藏的底牌,房价信息包括开发商拿地成本,税费成本、以及各种各样的公关费用汇总,再加上开发商的预期利润。ZF要求开发商公示房价信息,也就等于掀开开发商的底牌,对于开发商与开发商而言,这不算不公平,因为每个开发商都“裸体”销售时,楼盘品质好与不好,楼价叫高了还是叫低了,叫多了还是叫少了,便可看得一清二楚。如果人们把房地产当作必需品一样来买卖(而不是目前的奢侈品),这反倒有利于房地产开发商更加务实,更加注重品质的提炼,回归产品本真,如此一来,中国房地产反而会走得更远,走得更健康。但对于以营利为目的开发企业来说,地产ZF的这一招“掀底牌”做的有点不地道。
█降与不降 地方部门与开发商双受压
降与不降这看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实际要做选择的时候,却是很复杂的问题。房价的降与不降,不是简单的AB选择题,它涉及到地产政策ZF的财政收入利益,同时也涉及到开发商的企业利润,同样是利益切身,降与不降对于地方ZF与开发商而言,都存在压力。一方是为提高财政收入,做好政绩工程,地方ZF与中央ZF要博弈;一方是为提高企业利润,寻存生存发展,开发商与地方ZF在博弈。
█一揽子政策施压 楼市调控将逐现成效
“政府调控的决心有的,但执行是不到位的”,这是很多人对房价高居不下的总结性概括,但笔者认为既然是决心,应当是持久的,持久性的决心则会产生效应,达到效果,如果决心是一时的话,那不能称之为决心,所以我们看到一揽子的楼市调控政策在连续出台,楼市调控也略显成效,而这连续调控的一次次效果积累将逐渐产生最终效果,只是这种效果会比ZF以及人们预想的“差一些”。
总结
2011年楼市关键字是“调控”;2011年中央ZF要求楼市降价的关键字是“决心”;2011年开发商不降价的隐含关键字是“再坚持一会”,2011年地方ZF执行调控政策的隐含关键字是“合理价位”。2011年楼市总结性的一句话是“在中央ZF决心让房价降下来的调控下,开发商在努力坚持让房价保持平稳安然过渡,而实施调控政策的地方ZF最终让房价调在了合理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