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不殆


知止不殆
   
如果人们把这样一些关键词摆在一起:老子、李嘉诚、巴菲特、索罗斯,投资、投机,现代市场游戏规则。你会产生什么联想?
不要想多了,他们都跟两个关键字眼有关——知止。“知”是知道明了的意思。“止”是停止、终止、中止的意思。所以,“知止”连起来就是知道如何停止。这个道理可以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企业经营、军事、文化等多个领域。李嘉诚先生将“知止”作为自己经营事业的座右铭,认为是经营企业的最高准则和智慧,就是一个佐证。在资产价格急剧波动的时代,交易者广泛引入“止损”的技巧,其思想源流也是“知止”,因此,可以说止损的思想源流应该说来自于老子。
老子曰: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翻译成现代文:名誉与身体哪个亲近?身体与财物哪个有分量?得到与失去哪个不好?过分吝惜必定大耗费,过多储藏必定多失去。所以,知道满足不会遭到耻辱,知道停止不会衰败,可以因此长久。我们也可以从中体会到,老子的辨证思想是非常明显的:得到的与失去的哪个更有害呢?处心积虑必然贪婪,反而会失去更多的东西;广泛敛财,必然导致大量失去。知道满足者不会遭到耻辱,知道适可而止者不会导致失败,这才是长治久安之道。因此,可以说,老子在教育我们,应该适度、得体、知足。其实,老子“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的思想还可以更深层次的理解为合理利用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上。
老子的“知止”——止损——给我们带来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这是指导我们在现代经济金融活动中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止损是投机/投资理财的核心概念。吾以为做任何投资/投机,都必须理解“止损”这两个字的真实含义,此为前提条件;然后是严格执行。不懂得止损就没有资格进入这个市场。我知道,中国的学校在投资理财方面的教育还基本没有起步,因为百分之九十九的老师完全不懂得“止损”这个基本概念。
说不清楚是第几次用“止损”作为发表感想的题目了。
没有一个人可以百分之一百地保证自己对行情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绝对没有,而人们纠正自己的判断错误的办法只有一个,及时止损,然后寻找下一次机会。只要能够将每次止损的幅度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这些主动的止损(7%以内)就是可以接受的损失。而只需要一次成功的投资(一般可做到40%以上)就能弥补多次(5-6次)止损形成的亏损。
现实生活之中,许多人往往是亏损的时候无限放大,而有机会赚钱的时候,赚了很少一段行情就跑了。这样,结果就是亏得多,赚的少。这样的人占市场投机分子的比例据说达到98%以上。
因此说来,明白老子的“知止不殆”这个哲学思想还是蛮重要的,投资就是一种哲学,这话一点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