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包挖掘微群的商业价值


  微群的意义在与发现一群相似的人,实现这一点并不难,长期的微博会将个体具象化,每个长期参与微博的用户都会自我贴标签,并形成一个特征明显的微博身份,身份相近的用户聚集、交互,夯实关联就是微群的本意。微群作为微博系统的一个产品,是微博从社会化媒体向社会化网络转型的一个尝试。但两个问题很难解决——群的属性和是否将群内容同步到微博。

  作为一个群组是希望同类型用户能通过群内活动提高用户粘度和平台依赖,相对于微博,微群内用户的关系更近一步,是弱联系向强联系迈进的一个环节。这就决定了微群一定会趋向私密群,需要有一定的准入门槛,需要前期的群用户筛选,来确保群的质量,也只有群用户才能看到群内容。可是微群一旦以私密群的形态纯在,活跃度就会大大降低,不同于依托QQ相对较深的好友关系所建立的QQ群。微群建立在微博非常微弱的联系上,用户之间通常缺乏历史关联,是通过群组形成的临时团体,成员之间的陌生感会降低整个微群的温度。

  微群内容是否同步到微博是一件挺值得思考的事情,微群内用户的关系比微博更深一层,理论上微群的活跃度会高于微博,用户在微群上的发布的内容也更有针对性。如果将用户在微群上发布的内容无差别同步到微博,一方面是高频次的发布会对粉丝用户带来干扰,另一方面微群内所发的特定内容对绝大多数粉丝是无效信息。如果不将微群内容同步到微博,就缺乏微博天然的裂变式传播效能,从根本上降低了微博的传播价值。转与不转都是个问题,这个问题微博抛给了用户。

  基于微博的微群,很难形成强联系,群组本身需要依托于一个半熟人状态的平台,用户之间才能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只有没有隔阂才能造就整个群体的持续活跃。这一点上微博很难为微群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最终微群可能会走向鸡肋的尴尬位置。

  同时微群的商业价值并未完全释放,微群很难走向强联系的封闭式社交,但依托于微博平台大量的用户和分享精神,可以结合众包模式提供服务。微博大量的用户和碎片化的表达方式,最直接的商业价值是为商业提供高效的传播和流量,于此同时大量的智慧型数据被沉淀在微博平台,很多的用户原创分享涵盖了文案、策略、设计、资源等一系列可以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悄无声息的出现在微博,作为用户的自我展示被一个小范围的群体接触,很快又永远的遗忘,这就是微博海量原创数据被遗漏的价值。虽然微任务可以发布任务并跟踪执行成果,但还是需要有一个群体内的成果集中展现来激发用户分享的成就感,通过主题微群和数据挖掘可以寻找和聚集遗漏在微博平台的原创内容,以众包的方式完成用户原创分享到商业获益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