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吉良:对年青干部要早压担子“送一程”
“少年强则中国强”。年青干部也是中国的未来与希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强调“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因此,我们也欣喜的看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把“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当作一件培养能够担当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重任的干部人才工程来抓。
但在年青干部培养工作中,我们也看到一些“恐青症”、“逢提必疑”的现象,甚至有些人总爱用“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老框框看待年青干部的成长。这些现象的出现,不同程度的说明,我们的社会环境对年青干部的成长还不够宽松和包容,“论资排辈”时常受人诟病的怪相还不同程度存在。
自古英雄出少年。不说甘罗12岁当宰相,就从中国的开国上将来看,57名“开国上将”1955年授衔时的平均年龄只有47.47岁,堪称是历史上最年轻的上将阵容。这些人中有的是20多岁就当团长、旅长什么的。
为什么那么多将军20多岁就能当团长、旅长,就是由于战争的需要与考验,早压担子,让这些年青的战士一步步成长起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跨世纪的年青干部也是时代的需要,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也早压担子,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锻炼与成长呢?如此看来,不容质疑。
要早给年轻干部压担子,就是要让年青干部早接“地气”, 到基层、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关键岗位锻炼成长;就是要不断推行干部多岗位、多职务交流机制, “小步快跑”,使年轻干部缩短成长周期,早日成才。
其实,从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来讲,对年青干部早压担子“扶上马”还远远不够,关健还要“传帮带”、“送一程”, 多为年轻干部“传道、授业、解惑”。要在思想上“传帮带”,让年青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在学习上“传帮带”,让他们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要在工作中“传帮带”,让他们积累经验,提高解决新形势下复杂问题的能力。
当然,青年干部要想“化璞为玉”早成长,也要进行自我“雕琢”。“有志者,事竞成”,要有远大的理想与信念;“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以德修身,做一乐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中干,干中学,成为一个学习型青年干部、实践型青年干部。
只有我们对年青干部早压担子“送一程”,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薪火相传、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稿源:荆楚网
作者:万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