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炒“新”重在防控异常交易


        近期中国证监会推出相关规章制度堪称密集,如IPO新政、借壳新规、上市公司分红等,每一项都足以吸引市场的眼球。而在上周五,沪深交易所亦“不甘落后”,其分别出台三项通知,除了涉及市值配售与网下发行外,如何防范市场的炒“新”也是其中之一。

        其实,此前沪深交易所就出台过相关措施,但效果确实有限,市场炒作新股的行为依然我行我素。投资者热衷于炒作新股,与市场的“投资”文化有关,与市场的投机氛围有关,更与A股市场因错误定位导致的“重筹资,轻回报”的“劣根性”关系密切。而一旦这种“投资”文化在市场中形成,单靠监管部门出台的一个通知,显然是无法彻底扭转的。

        而从沪深交易所下发的通知看,个中并不乏亮点。比如两交易所均规定,新股开盘价格均不得高于发行价的120%,也不得低于其80%。新股开盘价格“被封死”,能起到多方面的效果,一是防范新股的炒作风险,有利于给市场的炒“新”热降温;二是防止新股暴利现象的发生,以往新股动辄涨幅超过1倍的情形将成为历史;三是有利于抑制新股“三高”发行。当新股暴利不再时,投资者追逐新股的热情无疑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进而传导到其发行价格上。

        当然,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特别是在新股IPO暂停已超过一年的背景下,新股上市在引起市场关注的同时,肯定会吸引资金的关注。因此,虽然沪深交易所均推出措施意在抑制市场炒作新股的行为,但新股同样会受到市场的炒作,这是不容置疑的。而且,从监管部门此前公布的资料看,由于中小投资者对炒作新股更感兴趣,至少在短期内,这一格局并不会有多大的改变。

        人多力量大。对于那些盘子较小的新股而言,中小散户的力量足够引起股价的巨幅波动,这已为市场多次所证明。事实上,中小散户炒作新股只是一种自发的市场行为,监管部门需要做好投资者教育与警示风险的工作。而抑制市场炒“新”的重点,则应放在监管异常交易行为上。

        新股因为存在“新”的特性,没有套牢盘,更有利于资金的操纵。大资金、大机构可以利用其筹码优势、资金优势将新股玩弄于股掌之间,进而“鱼肉”中小散户。比如其可利用大额申报、连续申报、频繁申报撤单等方式,左右新股的价格,或者利用多个证券账户进行日内反向交易或频繁隔日反向交易,或者持巨资大量买进新股等行为,都属于异常交易行为,其危害性自不待言。抑制市场的炒“新”行为,如果不能对异常交易行为实施严厉监管,炒新者就会变本加厉,进而损害到其它投资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