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叶茂中

资深营销策划人和品牌管理专家 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中央电视台广告策略顾问 南京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导师 著有: 《叶茂中策划·做卷》 《 创意就是权力 》 《 广告人手记 》 《 圣象品牌整合策划纪实 》 《 转身看策划 》 《 新策划理念 》(6册) 1997-2000年被评为中国企业十大策划家 2001年被评为中国营销十大风云人物 2002年被评为中国策划十大风云人物及中国广告十大风云人物 2003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广告公司经理人 2004年入选影响中国营销进程的25位风云人物 入选《中国创意50人》 入选2005年中国十大营销专家 2006年荣获中国广告25年突出贡献大奖

德国制造,为何你值得学习


   德国制造的口碑是建立在一个非常有意思而且关键的观点上:不相信人。

  德国人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是人都会犯错,都会有误差,特别是在生产环节,这些人引入的负面影响经过流水线的每个环节逐级放大,必然会最终影响产品的品质。整个产品的生产工程中,人的因素越多,最终产品出问题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德国人提高品质的思路非常直接,就是在生产环节要动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把人的天然影响 降低到最小,把每件事情都分解成机器(或者人像机器一样动作)能简单执行的。换句话说,就是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只要机器能做的,在成本合理的范围内, 就坚决不让人做。

  德国制造和中国制造的不同到底在哪?

...

Read more

候鸟不止南飞


   迁移带来机会。

  每临入冬,大雁成群,由北往南迁移。一会儿排成个一字,一会儿排成个人字,有趣极了。

  正如同季节的变化,市场的竞争环境也常常发生着气候的变化。一边是草长莺飞的互联网,一边是三秋寒风的传统渠道。消费者们如同候鸟一般,大批大批地飞向如春的南方。

  迁移带来聚集效应,必然催生两波机会的诞生。

  其一,大规模的迁移带来的是格局的洗牌和节点的诞生。抓住了浪潮的机会,就能乘势踏上浪潮之巅。

  当我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从被动变为主动,从电视转向互联网,大量流量的涌入成就了百度、新浪、搜狐;当无数中小卖家迁移到网上,同时用廉价且丰富的产品吸引大量...

Read more

可口可乐一直再重复做的事业


   一个品牌得以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下存活,靠的是其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而真正要去重复积累的,也正是这一品牌的内核部分,相比表象的重复来说,核心价值的重复更为深刻,当然难度也更大。

  可口可乐在上世纪80年代曾推出过一个“新可乐”计划,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可口可乐公司将品牌重心重新放回到创造快乐,并利用其悠久历史和传承塑造出强大的企业形象。

  斯坦伯格认为:可口可乐公司非常尊重企业历史和先驱,从没有忘记这家公司创立的初衷,从未忘记自己从哪儿来,这对消费者具有重要意义。“——贩卖快乐,成为可口可乐公司一直再重复做...

Read more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合并!合并!合并!

  这词已经实在不新鲜了,继优酷土豆、爱奇艺PPS、滴滴快的之后,赶集和58闪婚成功,范冰冰和杨幂终于一起快乐的骑在小毛驴上(当然,小毛驴也许不快乐)高唱“这是一个啥都有的神奇网站!”

  王子和公主最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我们要相互亏欠,我们要藕断丝连。

  为什么要合并?当然是为了省钱。不过这答案虽然正确的不容置疑,但似乎却无趣了些。不过这种欢喜冤家斗争一世最后却结为秦晋之好的故事,在传统的商业世界里其实早就有一些类似的例证了。虽然没到鱼水交融的地步,但相似的是,它们也不约而同的选择了一样的结局。
...

Read more

品牌商如何赢得处女座妈妈的青睐?


   话说,“女人和小孩的钱,最好赚。”是否可推导出,妈妈们的钱双倍好赚?

  那也太低估育儿对一个女人的改造了。

  从怀孕的那刻起,孕期,备产、月子、哺乳、辅食、学步、启蒙、择校……就像投入一个不断练级打怪的战斗,无数的小战役组成了漫长的战争,每一关都是攻坚战,也没有所谓阶段性成功,也不是打完一二三个大怪,就可安心享受bonus的了。

  被母爱永动机驱使的妈妈们,在不断冲关过程中,是硬碰硬地积累起实战经验,对产品性能的认知越来越理性,对品质追求也越来极致。

  如果,你去母婴论坛中随便一逛,翻开那些分析奶瓶...

Read more

消费者凭什么购买你的产品?


   如果说有什么问题让企业倍感无奈的话,“叫好不叫座”的现象想必榜上有名。

  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问题,业界也常有诸如“营销重要还是产品重要”的争论。当然,没有谁能够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产品至上论”者也不是全然不懂营销,“营销至上论”者产品往往也不差,最后看似事实的争辩,往往流于立场的区别。

  无关于孰是孰非,我在这里只想重申一个事实,提供一个角度,供各位看官自行斟酌。

  “需求,源自冲突。”这是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基础之一,也是常常被人们忽...

Read more

育儿战役已打响,如何正确打开母婴市场?


  打网游的都知道,要想打大怪,必先召唤神队友组牛队。

  这个道理,希拉里显然深谙。

  必须的。

  希阿姨说,不知道人家是“权力的游戏”资深玩家么?嘿嘿

  育儿战役打响,谁和辣妈们一起“get started”

  前几天,在youtube发布的题为“get started”竞选视频中,开头的三分之二篇幅都在用情景投射的方式,激活特定群体的代入码:退休人群、LGBT团体、少数族裔、创业者、毕业生……无疑在民主党深植的意识战场,打了一手好牌。更为机智的是...

Read more

诗酒趁年华


   人善变。

  品牌潮起潮又落。

  从生命力上来说,我们很难界定,究竟是品牌的生命力更强,还是产品本身活得长久一些。有些品牌,产品更新换代了很多次,品牌依然屹立不倒。而有些产品,强势品牌一波又一波,消费者已经忘却了最初的品牌究竟是谁。

  原因多样化。冲突构成了需求,围绕需求打造出了产品和品牌,围绕产品和品牌反向构建生产资料、消费者的认知、市场的竞争优势。然而,当消费者的需求因为环境的改变或者技术的推动发生改变时,先前构筑的先发优势反而成了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在改革与守旧间两难抉择,最终赋予东流。

  虽然我们尝试通过各种方法洞察到消费者的冲突,来满足他们的...

Read more

品牌当一“名”惊人,非一名“惊”人


   品牌资产,说的就是一个“名”

  1927年,风靡美国的红色带着一个极为“高明”的曾用名出现在中国上海——蝌蝌啃蜡。名称产生的联想倒是不少:一者有黏糊糊不停蠕动的蝌蚪,二者味同嚼蜡。只可惜联想不太好,一听就感觉不好喝,加之可乐本身怪异的味道,让企业不得不在第二年便贴出了悬赏征集译名的广告,“可口可乐”的名字就此横空出世。至今,可口可乐仍是世界上最好的译名之一,以寓意好、易传颂等特点帮助品牌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了全球饮料第一品牌。也正是在这样的发展壮大中,“可口可乐&rdq...

Read more

碎片化时代,如何营销?仅需4招~


   很长一段时间内,电视机屏幕霸道地垄断着我们的家庭生活中的信息终端,单向输出着固定的节目,当然,也包括广告。一台春晚能把你捆在椅子上4个小时不动弹,一期超女可以让诸多企业老板下了班第一时间赶回家。

  而现在呢?消费者的接触媒体发生了剧烈变动,广告载体越来越分散,以往的格局被视频网站、移动终端等等切了一片片!碎片时代,企业如何营销?

  创新!

  在传统的工业时代,我们信奉的是“绝对产品力就是绝对竞争力。”这话到现在依然不过时,但是在碎片化的时代,在信息高度扁平化的时代,假如还依照创意、设计、研发、生产的传统节奏,试图以“十年磨...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