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贾康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 曾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1954年出生,经济学博士,著名财经专家。现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财政部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税务学会、中国金融学会和中国国债协会常务理事,《财政研究》主编,北京市人民政府特聘专家,福建省人民政府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顾问,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广东商学院等校特聘教授。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多次参加国家经济政策制订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参加国内外多项课题,撰写和出版多部专著和数百篇论文。2002年6月24日受朱镕基总理之邀和2003年6月27日,2004年5月18日,2005年7月12日受温家宝总理之邀,2006年7月11日受胡锦涛总书记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孙冶方经济学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债券市场改革应该怎么做?


  早就确定了地方债的发行要披露地方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信息,进而接受有资质机构尽可能公正的地方政府信用评级,那么这个信用评级解决什么问题?按现行框架,评级结果逻辑上只能影响中国地方债形成的债券利率水平,而完全不涉及举债能力与规模。

债券市场改革应该怎么做?

当下,既定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已匹配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全面改革任务,还要配之以全面法治化以及执政党的全面从严治党。在以上“四个全面”的大背景下,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必须适应现代化战略的要求。在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和多样化过程...

Read more

PPP——制度供给创新及其正面效应


PPP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过去直译为“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其机制创新在近年于国内引起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之际,有关管理部门已将PPP意译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成为文件中的规范用语。

关于PPP的基本概念和定义表述,学者还有见仁见智的争鸣,但基本共识已比较清楚,它所指的是在基础设施、公共工程与公共服务领域由政府与非政府主体合作共赢式的供给机制。具体的运作形式,包括BOT(建设—运营—移交)、TOT(移交—运营—移交)、ROT(重整—运...

Read more

房地产价格过高跟四万亿刺激政策有关


中国在前面改革开放有二十年左右的铺垫之后,新年之交又锁定了全面开放格局,国外资金和相关投资和资金结合在一起越来越在中国大陆发生作用了,而中国这时候也已经有了要素跟市场对接的必备条件,所以在关系表现上一个新的阶段上的特征是从不动产,从基本资源层面从无价到有价,从低价到高价过程中加速度,再配上中国城镇化的加速,这个角度我认为对于2000年以后中国房地产市场、不动产市场的价格往上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面是继承了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刺激政策,后来又结合了力奋先生提到的四万亿,这是不得不采取的当时别无选择,在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情况下,四万亿一揽子经济刺激计...

Read more

国家治理的法治化转型潮流所趋


中国要走向现代国家,走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境界,不建设法治社会是注定没有出路的。从逻辑取向上说,“法治”只有好的法治,没有坏的法治。法治的首要任务是剔除现有制度体系中的“恶法”,法治的目标是“良法善治”,也就是“好的”法运行在现实秩序中,达到了“好的”效果。

 

中国要真正走向现代国家 ,不是贴东西方标签的问题,而是在看到前边的探索之后,把各种人类文明提升的要素,真正综合在一个现代国家治理的制度联结里,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制...

Read more

收入分配的真问题在哪里?


收入分配的真问题在哪里?除政府、企业、居民三者收入比重和投资、消费这两大块的考虑之外,需要进一步地探讨是不是我们居民内部收入分配的差距过大、规则紊乱、不公正的问题,在严重地影响着中国现代化提升的过程?

 

之前提到,一个现代国家,产权保护制度的前提是产权登记制度。不动产是恒产,是最根本的“产”,产权保护的前提就是必须要有像模像样的产权登记。在此基础上,也会产生很多正面效应。有四个突出问题的认识与处理,会得到不动产登记制度的直接支撑。

 

今年恐难完成房地产税立法

 

现在中央要求“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

Read more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国家治理意义


从现在的指标看,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没有什么悬念,真正对我们形成挑战的是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以全面深化改革来实质性提升国家治理的现代化水平。而不动产登记制度,直接对应这样的治国核心理念和战略层面的任务,它是必需的基础条件。

 

中央要求“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其中关键一点,是中央强调以2016年为节点,有关财税配套改革重要的和基本的事项要见眉目。我认为,这实际上是给2017年的十九大做铺垫,也是给2020年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做铺垫。因此要加快房地产税立法,从现在来看应是2015年、2016两年的事情,我个人估计2015年很难完成...

Read more

雾霾,该怎么治理


近年来,“雾霾”问题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危害升级的突出标志。一些雾霾严重的城市实施控煤、控车、控油、治污等污染防治措施,确有必要,也有成效,但离实现呼吸上清洁空气的目标尚远。而采用车辆限行限购、工厂停工停产等简单化手段进行治理,不仅容易引发社会矛盾,而且治标不治本。那么,雾霾到底应该怎么治理?

 

谈治理,先要搞清楚雾霾的成因是什么。虽然这还需要大量科研分析,但基本判断已经可以作出,即明显与我国国情中如下几个要点紧密相关:第一,我国约94%的人口聚居于仅占43%左右国土面积的“黑河—腾冲线”(亦称“胡焕庸...

Read more

房产税明年应进入立法程序 2017年将实施


    如果房产税2016年能够完成立法,2017年将正式实施;个税改革暂无时间表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112日表示,房产税的基调是加快立法,年内不会有所动作;具体时间表来看,2015年房产税应该进入立法程序,如果2016年能够完成立法,2017年房产税将正式依法全面实施。贾康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第12届改革论坛上做出上述表示的。

 

房产税立法年内难有动作

 

今年6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明确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2016年基本完成重点工作和任务。在贾康看来,包括营业税改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环...

Read more

房地产税应柔性切入


       ■在房地产税先行先试方面,沪渝两地都积累了前所未有的本土经验,有利于逐渐凝聚共识。两地的试点足以说明,柔性切入的考虑减少了对市场的震动,对通盘改革的可持续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搭建基本的制度框架的目的。

 

■估计明年房地产税仍会按照加快立法的要求,在程序上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向前推进。在立法过程中肯定会有很多的争议,对此我们应该理性讨论,同时需要避免陷入无休止的太多争论,要在以后的大框架下继续承认允许“大胆试”的某些弹性空间。

 

■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看到,现在所说的立法,其涵...

Read more

如何理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是一个在中国被讨论多年的概念,相关讨论比较广泛,也不缺乏一些深刻的见解。关于混合所有制的不同意见,到现在也是非常的明显。


混合所有制的真实内涵是什么

 

第一,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不是就是混合所有制?

 

我们基本的观点就是,不能够这样来理解。关于这一点的解读也比较差异化,比如胡鞍钢教授,在三中全会文件出来以后,他就把混合所有制解读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我的理解跟他不一样,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其实在80年代初我们就已经解决了,这个格局早就出来了。现在中央战略布局上的混合所有制,绝对不是这样一个各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的格局。

 

第二,混...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