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胜军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家、上海数字化与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4全球议程理事会中国区理事,上海市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理事,FT中文网、财新网、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经济学博士。著有《管理的力量:中国挑战的制度求解》、《鲜花与荆棘:探寻中国企业全球化之路》、《CHINA CEO: A CASE GUIDE FOR BUSINESS LEADERS IN CHINA》等,并长期为《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经济观察报》、等主流媒体撰写文章。

中国股市需要“惊险一跃”


  中国股市发展至今已22载,而财务欺诈、内幕交易、权钱交易依然大行其道。究其根本,IPO审批制可谓乱象之源,对此社会已有共识。

  IPO审批制的危害大致可以罗列如下:(1)扭曲IPO供求关系,导致市盈率长期处于高位的堰塞湖,破坏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2)高市盈率创造了巨大套利空间,也刺激了上市公司造假冲动;(3)IPO审批制把上市融资变成了少数人的特权,成为腐败的温床;(4)证监会把审批作为主业,导致监管职能严重边缘化,可谓本末倒置。

  在这样的市场中,公司忙于融资、套现,没有长期成长的动力,投资者行为(甚至包括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严重短期化,年换手率一直处于世界...

Read more

反腐重在改革体制


   新一届中共领导上任后,反腐成为“新政”突破口。这有深刻的时代背景,是顺势而为,也是不得不为。然而,反腐更象一场生死战争,要取得成效定非易事。

 
  诚然,中国执政党从来都是高度重视反腐,从中央决议到各种文件、通知、规定,年年敲警钟,在司法体系之外,还拥强大的纪委,甚至对贪腐者可以判处死刑(例如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反腐姿态不可谓不高,手段不可谓不严厉。然而,从实际态势来看,中国构筑的反腐体系却是基本失效,腐败基本失控,以致于中共“十八大”报告厉声警告,“反腐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

Read more

中国改革再次走到转折点


  随着11月8日的临近,社会各界期盼重启改革的呼声骤然高涨。

  7月23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讲话中,以相当篇幅论述政治体制改革,强调其具有“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加以推进”;习近平表示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9月29日国庆招待会上,温家宝也表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体制改革”。10月16日,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发表“秋实”的署名文章《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强调要&...

Read more

中国经济如何转型?


  市场经济的精髓在于,各个市场主体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开展有效的竞争和创新。政府的存在价值,主要体现为“市场经济的守夜人”,即公平竞争规则的维护者。政府不能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动员,更不能干预企业的微观经济行为,否则带来的只能是扭曲和寻租。政府规模太大、权力太大、控制的资源太多,这将逐渐扼杀市场经济的活力。各类领域的改革,都基本可以归结为政府要“瘦身、放权、让利”。

  中共十八大将在11月8日召开,引发全球瞩目。

  此次会议之所以倍受关注,盖源于以下几点因素:其一,中国经济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二,在美国去杠杆化、欧洲陷入漫长债务危机...

Read more

央企怎么当全民储蓄罐


  许多央企的利润很大程度上来自其垄断地位,这在金融、电信、电力、石油等行业尤为突出。换言之,央企“光鲜利润”背后的社会成本是巨大的。央企高管工资远低于国际水准,但内部人可以通过在职消费的形式消耗大量财物资源。

  《人民日报》近日刊发“国企红利,近2万亿元何处去”的文章,质疑国企红利上缴比例过低,并建议将国有资本收益纳入公共财政。随后,有权威人士表态说:央企巨额利润通过投资转化成了新的净资产,而这些净资产是不可能被分掉的;国企利润是全民的“储蓄”,存在央企,以后国家需要钱,完全可以动用。

  &ldqu...

Read more

“光伏惨业”背后的“有形之手”


  地方政府不仅不是光伏产业的“救星”,而且是光伏产业陷入如今困局的罪魁祸首

  自2005年无锡尚德在美国上市以来,中国光伏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坐上了过山车。施正荣2005年问鼎中国首富的巨大财富效应,致使光伏产业一度“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目前,仅浙江就有200多家从事光伏产品制造的企业,其中一大半是2007年之后进入的。

  无限风光在险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光伏产业就遭遇了需求持续萎缩、供给不断增长的严重挑战,2011年形势更急转直下。多晶硅已从2008年的500美元/公斤跌至21美元/公斤—28美...

Read more

从邹恒甫到叶檀


  究竟如何衡量一个学者的价值?叶檀的“火”应该成为中国经济学家反思自身“社会价值”的镜子

  最近,邹恒甫在微博上火力四射,几乎将中国知名的经济学家骂了一遍。末了,邹还不忘揶揄一把:叶檀不是经济学家,她只是财经评论员。

  邹恒甫与叶檀是两个“极端”的例子:前者在全球经济学学术圈子里堪称资深、领先的华人学者,但在国内媒体上却鲜闻其声;后者连经济学的学历都没有,却俨然成为时下曝光率最高的经济专家。

  邹恒甫对叶檀的揶揄,其实恰好说明了邹“羡慕嫉妒恨”的心态。这也不难理解:古...

Read more

“新三板扩容”能解股市难题吗?


  8月3日,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扩大“新三板”,按照“总体规划、分步推进、稳妥实施”的原则,设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逐步将条件成熟的科技园区纳入试点范围,为试点园区非上市股份公司提供服务。首批试点除中关村科技园区外,新增上海张江高新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天津滨海高新区。该负责人还表示,新三板定位于为成长性、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股份转让和定向融资服务,这将有利于加强对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促进民间投资和中小企业发展。

  从理论上讲,新三板扩容是符合市场规律之举,也是证监会应该做的事情,因为...

Read more

光伏“惨业”谁之过?


  地方政府在前期通过扭曲性激励导致了光伏产业的过度投资,如今又试图以阻止企业破产的方式影响正常的优胜劣汰。从单个光伏企业来看,地方政府的确是他们的救星;但放大到全行业来看,地方政府实则“罪魁祸首”。

  自2005年无锡尚德在美国上市以来,中国光伏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坐上了过山车。施正荣2005年问鼎中国首富的巨大财富效应,致使光伏产业一度“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目前,仅浙江就有200多家从事光伏产品制造的企业,其中一大半是2007年之后进入的。

  无限风光在险峰。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光伏产业就遭遇了需求持续萎缩、供...

Read more

马云的“云计算”算计了谁


  在中国企业家中,马云一向形象正面,堪称颠覆式创新的典范、企业文化大师、新一代企业家的代言人。然而,目前马云却卷入了“支付宝”漩涡,越是辩解越不知其所云。与达能-娃哈哈之争类似,支付宝事件也将成为考验中国企业“契约精神”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综合目前的信息,支付宝事件的核心是:支付宝的100%股权从阿里巴巴集团转移到了一家马云控股的私人公司浙江阿里巴巴。鉴于马云既是阿里巴巴集团重要股东和董事长、CEO,又是支付宝股权的受让方,此次股权转移属于典型的重大关联交易。

  马云辩解的主要理由在于央行关于支付牌照的规定。央行要求,做...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