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半年上证指数微涨26点,在亚洲主要股指中则倒数第一。股市的走熊,是因为中国经济“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当然,中国股市“体制性沉疴”导致投资者信心随风而去,亦是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真正的药方并不复杂但或许很苦:废除IPO审批制,严惩违法者。
2012年上半年上证指数微涨26点,留给中国股民无尽的惆怅与长长的叹息。这样的表现在世界主要股指中处于中下游,仅略好于欧洲陷入危机国家的股市,在亚洲主要股指中则倒数第一。
若论中国GDP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傲然第一;若论市盈率,沪市平均市盈率已经跌至12倍左右,...
作者文章归档:刘胜军

经济学博士。著有《管理的力量:中国挑战的制度求解》、《鲜花与荆棘:探寻中国企业全球化之路》、《CHINA CEO: A CASE GUIDE FOR BUSINESS LEADERS IN CHINA》等,并长期为《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经济观察报》、等主流媒体撰写文章。
市场经济二十年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标志着“摸着石头过河” 的中国经济改革终于摆脱了计划经济的羁绊,步入了正轨。有趣的是,20年过去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依然得不到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承认。一个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体,居然不被承认是市场经济,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怪异的事情。
但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的自省精神,就不得不承认,我们离真正的市场经济还有相当距离。
其一,垄断是市场经济天敌。中国虽然于2008年正式实施了《反垄断法》,但央企垄断却并未被撼动。《反垄断法》只反外企不反央企,致...
“中国特色”不能成为拖延和阻挠改革障眼法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标志着“摸着石头过河” 的中国经济改革终于摆脱了计划经济的羁绊,步入了正轨。有趣的是,20年过去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依然得不到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的承认。一个经济规模和贸易规模位居世界第二的经济体,居然不被承认是市场经济,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怪异的事情。
但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的自省精神,就不得不承认,我们离真正的市场经济还有相当距离。
其一,垄断是市场经济天敌。中国虽然于2008年正式实施了《反垄断法》,但央企垄断却并未被撼动。《反垄断法》只反外企不反央企,致...
期盼郭树清之问重启证券市场改革
据媒体报道,证监会新任主席郭树清,近日在一个内部场合再度发问“IPO不审行不行?”郭树清之问,直指中国证券市场最核心的制度性梗阻。
早在1996年,后来出任证监会副主席的高西庆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让证监会放弃审批权,对一个从计划经济脱胎的体系而言,无疑需要一场灵魂深处的革命。”正如英国阿克顿勋爵所言: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与审批制大权相关的诱惑,不仅没有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消失,反而愈发强大。
首先,证券市场发展初期,上市公司以国有企业为主,民营企业很少能获得上市机会,现在情况已经大大变化。其次,20...
勿惧IPO审批制的消亡
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之问——“IPO不审行不行?”——引发各界热议。虽然没有人否认IPO审批制的种种弊端,但不少人士,特别是证券市场人士,依然存在“终结审批制恐惧症”。
恐惧之一:取消审批制后,大量企业蜂拥上市,供求关系逆转,股价势必大跌。
恐惧之二:现在有发审委的严格审查,都难以阻止造假,取消审批制后岂非造假泛滥?
其实,恐惧大可不必。取消IPO审批制,不是世界末日,而是通往证券市场一个崭新世界的机会窗。
首先要澄清的是,取消审批制,不等于随便就可...
中国经济改革“第二季”
俗话说,“人无近忧,必有远虑”。眼下的中国经济,则可谓近忧和远虑并存。
为改革呐喊的老人
近年来,以“摸着石头过河”自豪的中国改革突然陷入了迷局。一些学者甚至将过去十年归结为“改革已死”的十年。2012年适逢邓小平南巡20周年,社会上不乏再来一次南巡的呼声,只是“世间已无邓小平”。于是,对改革不进则退的焦虑感在弥漫。
高盛被诉揭示公司治理之弊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上周末指控高盛集团涉嫌欺诈投资者。由于高盛是美国头号投行,而诉讼所针对的又是次贷危机中备受指责的CDO(债权抵押证券),因此此案备受各界关注,也将影响到美国下一步金融监管的改革走向,特别是监管改革方案中提议的“消费者保护局”。
无论案件最后结果如何,高盛的股东们都成为了受害者:高盛股价上周五下挫12.8%,120亿美元市值瞬间蒸发。公司管理层犯下的过错,代价却需要由股东们来承担,这暴露出的,正是金融机构治理机制的缺陷。此前,金融机构的内部治理机制问题已经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特别是管理层薪酬严重的“风险收益不对称&...
房价调控将如何收场?
最新一轮房价调控又已逼近摊牌时刻。房价调控会再次成为“空调”吗?
中国房价调控肇始于2005年,其持续时间之长、政策之密集、效果不尽如人意,令人侧目。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房价取决于供给和需求。政府最初的调控聚焦于购房需求,采取了提高首付款比例、房贷利率上浮等措施,继而又试点推出房产税,甚至祭出了备受争议的限购令。然而这些政策成效甚微。
导致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首先,中国宽松的货币供给,导致了长期的实际负利率,催生了居民理财需求。其次,本应成为理财主渠道的股市,却因为上市公司质量差强人意和浓厚的投机气氛,让大量投资者望而却步。...
勿惧IPO审批制的消亡
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之问——“IPO不审行不行?”——引发各界热议。虽然没有人否认IPO审批制的种种弊端,但不少人士,特别是证券市场人士,依然存在“终结审批制恐惧症”。
恐惧之一:取消审批制后,大量企业蜂拥上市,供求关系逆转,股价势必大跌。
恐惧之二:现在有发审委的严格审查,都难以阻止造假,取消审批制后岂非造假泛滥?
其实,恐惧大可不必。取消IPO审批制,不是世界末日,而是通往证券市场一个崭新世界的机会窗。
首先要澄清的是,取消审批制,不等于随便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