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刘胜军

国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长,经济学家、上海数字化与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4全球议程理事会中国区理事,上海市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理事,FT中文网、财新网、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经济学博士。著有《管理的力量:中国挑战的制度求解》、《鲜花与荆棘:探寻中国企业全球化之路》、《CHINA CEO: A CASE GUIDE FOR BUSINESS LEADERS IN CHINA》等,并长期为《第一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经济观察报》、等主流媒体撰写文章。

中国特色的房价泡沫


  房价已成为中国最令人纠结的社会问题:年轻人举全家资源为结婚买房,本应成为社会中产阶级的白领阶层沦为房奴。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每年获得数万亿的土地出让金,有关系的开发商轻松获得巨额利润,被查处的贪官手握数十套房产亦不足为奇。公众的不满情绪由此而来。

  面对房价问题的政治化,中央也不得不多次重申要坚定调控房价。但中央的调控政策难免投鼠忌器:房地产不仅绑架了GDP,更绑架了地方财政收入,进而影响到地方融资平台的还款前景,乃至银行业资产安全。事实上,自2005年以来,中央的房价政策一直在走钢丝。

  2011年以来,房价调控政策愈加升级:房产税、限购令先后出台,一些地方还出现了限...

Read more

从“中国模式”中醒来


  2011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此背景下,为所谓“中国模式”唱赞歌的大有人在,亦不足为奇。但在中国奇迹光环的背后,却难掩公众的不幸福甚至日增的愤怒情绪,层出不穷的群体性事件也让和谐社会的愿景显得很不和谐。

  如果GDP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指标,中国当然毫无疑问在全球经济危机哀鸿遍野的情况下足以笑傲江湖,但问题并非如此简单。

  1959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开幕式上,美国副总统尼克松与赫鲁晓夫之间展开了著名的“厨房辩论”。尼克松巧妙地把辩论的焦点转移到了诸如洗衣机之类的家用电器上而不是武器,最...

Read more

“胡锦涛命题”与好的市场经济


  11月12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檀香山演讲时表示:“中国将……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推动政府服务朝着更加规范有序、高效便民、公开透明的方向发展。”

  胡锦涛的演讲直指现阶段中国经济改革的核心命题:政府自身的改革。这一命题,虽已成社会共识,但推进效果却不理想,甚至有倒退之忧。正如吴敬琏教授在财新传媒年会上坦言的:“在八十年代,特别是在九十年代的十五次党代表大会,改革的目标是清楚的,但后来发生了放慢,甚至有部分回潮。&rdqu...

Read more

保障房大跃进与刘志军


  保障房大跃进与刘志军何干?两者都是权力主导的市场经济模式下的产物,都注定会以尴尬收场。刘志军在任期间,因为好大喜功、大干快上,被铁道部内部称为“刘疯子”。刘志军倒下,不仅留下了铁道系统不堪重负的债务,也留下了动车追尾等诸多铁路安全隐患。

  今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建设保障3600万套,全国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其中2011年开工建设1000万套。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各地地方政府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任务落实到市县和具体项目。

  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数据,截至10月底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

Read more

既得利益绑架改革 呼唤顶层设计


  【财新网】1993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由此,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幕开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这两个事件,构成了过去 20年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内生源动力和外部压力,互相促进,成就了中国经济9%以上的年均增速。

  如今,中国GDP已跃居世界第二,坐拥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在欧美主要经济体先后陷入次贷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奇迹更凸显来之不易。

  然而,在成绩面前,我们更应保持清醒的认知,特别是为何欧盟和美国至今不愿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虽然我们不能全然排除政治博弈的因素,但即便为了中...

Read more

中国需要“好的市场经济”


  1993年,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由此,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幕开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这两个事件,构成了过去20年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内生原动力和外部压力,互相促进,成就了中国经济9%以上的年均增速。

  如今,中国GDP已跃居世界第二,坐拥3.2万亿元美元外汇储备,在欧美主要经济体先后陷入次贷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奇迹更显得来之不易。

  举其大者而言:第一,市场体系基本确立,不仅产品市场日臻完善,要素市场(资金、劳动力、土地)亦不断成熟。以金融市场为例,我们拥有了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

Read more

创业板问题的根源在于审批制


  记者:IPO市场化已经是由来已久的话题,您对我国IPO市场化怎么看?

  刘胜军:我近期看到记者做的IPO大专题,做得还是不错的,现在正值郭树清履新中国证监会主席,媒体对IPO的监督和报道,在高度注重“面子”的中国文化背景下,这是颇不寻常的。这种中国特色的“请愿”,除了对“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期待,还有对IPO制度改革的期望。眼下,正值创业板两周年,我就重点谈谈创业板吧。

  记者:我看到您之前发表了不少对创业板的看法,您能再系统说一下,创业板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刘胜军:创业板从上市以来,市场...

Read more

中国股市创业板的沦落


  在创业板启动两周年之际,中国证监会迎来了新的掌门人。各路媒体纷纷向新任主席郭树清“建言献策”。这种中国特色的“请愿”,与其说是对“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期待,不如说反映了对创业板的失望和愤怒。

  创业板之所以引起众怒,是因为它充满了不公和谎言,创业板似乎成了圈钱、破发、业绩变脸、提现机的代名词。

  其一,创业板成了“套牢板”。按照10月21日收盘价,269只创业板股票有228只低于其上市首日开盘价,占比84.8%。如果上市首日开盘即买进并一直持有,目前仍然有近九成投资者亏损。在...

Read more

吴敬琏的盛世警言


  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良心”的吴敬琏先生,年逾八旬依旧为中国改革而“常怀千岁忧”。从2001年怒斥中国股市“连规范的赌场都不如”,到2010年警告中国股市正处于“强盗贵族时代”,再到近年来成为呼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旗手,从“吴市场”到“吴法治”,他总是点中中国经济的痛处。

  最近吴敬琏再次撰文警示:一旦进入政府主导路径,既得利益者必然推动向权贵资本主义蜕变。而一旦路径被锁定,“除非经过大的社会震荡”,否则很难退出...

Read more

击鼓传花不可取 功成不必在我任期


  究改革实质,在于政府体制改革,即政府应合理地“有所为有所不为”,退出对经济领域的干预和参与,减少审批权,转向以公共服务职能为主的“小政府”

  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良心”的吴敬琏先生,年逾八旬依旧为中国改革而“常怀千岁忧”。从2001年怒斥中国股市“连规范的赌场都不如”,到2010年警告中国股市正处于“强盗贵族时代”,再到近年来成为呼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旗手,从“吴市场”到“吴法治”,他...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