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多赢”,值得质疑



    乍一看这标题,也许很多人会一惊,感觉这样的说法是否有些荒谬。但把它放在备受各界关注的北京航意险市场竞争问题上,应当并不为过。

  此事还要追溯到今年3月份的一场航意险风波。

  3月中旬,首都机场准备对航意险销售现状做出“突破”,指定一家保险公司独家在首都国际机场航站楼销售航意险产品,取代长期以来的航意险共保销售模式。一家保险公司开始向“共保体”宣战,自然遭到了强烈的回击。首都机场作为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的股东之一,将机场航站楼的航意险销售权交给自己出资成立的合资保险公司是否涉嫌关联交易,一家保险公司的产品取代“共保体”19家保险公司的产品是否涉嫌垄断、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一时成为业界提出质疑的主要焦点。随后结果大白于天下: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准备于3月15日取代“共保体”的“梦想”就此暂且搁浅。各保险公司又开始“共保多赢”,很多人将其总结为集体的力量,本土化的力量。但最令各界想不到的结果竟是,曾经的“勇士”已不再有往日的豪情。

  半年多过去了,航意险“多赢”的轨迹并没有被打破。曾经被人们寄予厚望而且踌躇满志的“勇士”并没有给关注者更多惊喜。当时的“一声惊雷、一道闪电”只是短暂地划破宁静的夜空,“勇士”最终倒进了对手温暖的怀中,融进集体,与大家共同成长。

  其实,对于外来者孤军“挑战”,很多人早预知结局:要么外来者被集体同化;要么是市场重新洗牌。几个月前,社会各界对于航意险风波的如此关注,正是期望看到后者,也只有这样,投保人才能最终获益。

  今年年底,中国保险业即将迎来全面开放的历史时刻,外资保险公司将陆续登陆具有巨大潜力的中国保险市场。市场主体增多,文化、经营理念各有不同,同台竞技市场、客户将是最好的裁判。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主要特点之一在于服务性,而服务更侧重于体验和信用程度,在发达保险市场历练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外资保险公司深得此道。因此,中资保险公司要保住、并且要扩大市场也要以创新的服务和诚信取胜。

  航意险被誉为是“中国特色”的险种,在北京,近几年来广受各界关注,也说明了长期的共保体制压抑了保险公司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与其他快速发展的保险产品已不相匹配。在中国保险业不断向做大做强目标迈进的今天,为航意险引入一股竞争的“清泉”,惟此才可解低水平发展之“渴”。

朱燕祥 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