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幾間早年就進入大陸的台灣公司,已開發出世界級的品牌,包括消費電子產品公司明基電通、輪胎製造商正新橡膠、全球最大的自行車製造商捷安特,以及製造PC-cillin防毒軟體的趨勢科技等。這些品牌共通的特點,那就是它們都儘可能地將品牌的形象與台灣的出身劃清界線。
以「非台灣」品牌行銷是個明智的策略。根據美國市場調查公司蓋洛普(Gallup)於2003年所公布的調查結果,22.3%的受訪者信賴台灣品牌,38.2%的人信任韓國品牌,而信任日本品牌者高達51.2%。調查發現,中國本地的產品最受當地消費者歡迎,而台灣產品則排名第七,落在日本、美國、歐洲、南韓和香港之後。
然而,由於台灣企業對大陸的投資金額在外來投資中名列前茅,台灣的品牌也很自然地在當地建立了知名度。中國這個既大又不斷發展的市場,是台灣業者建立區域和全球品牌的一個絕佳跳板。
富於進取的企業——正新橡膠
正新橡膠是台灣的大企業之一。總經理陳榮華表示,雖然該公司有著各種不同的產品,但全都整合在一個影響力大又漸受推崇的品牌之下。正新之所以能成功地打造瑪吉斯(Maxxis)輪胎這個全球品牌,正是由於它成功地塑造出一個「非台灣品牌」的產品形象。舉例來說,正新針對日本市場所印製的目錄中,採用的是歐美的風景照片。
即使是以台灣的標準來看,正新在中國都算是個具有膽識的先驅者。該公司早自1978年起,就開始在大陸經營輪胎生產和分銷;由於正新擁有中國工廠的網絡做後盾,使得它能以價格優勢與全球對手競爭。1989年,正新在廈門設立了資本額為1.5億美元的輪胎製造廠。
1993年,正新與日本的東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Toyo Tire & Rubber Co. Ltd.)在江蘇昆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合資成立了正新橡膠(中國)有限公司。該公司的主要產品是用於客車、貨車、巴士和工業用車的子午線輪胎,年產量為五百四十萬個,產值約6億元人民幣(約7246萬美元)。
正新的主管表示,中國政府已停止核發設立輪胎工廠的執照,使得台灣公司面臨無法擴展營運規模的困境。正新因此轉而提高自己在既有公司中的股權比例,目前掌握了廈門正新90%的股份,並計畫於2004年將子午線輪胎的年產量提高至六十萬個。
正新也於2003年,注資2000萬美元在昆山廠的第二期產量擴張計畫;這個計畫完成後,將使正新的昆山廠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輪胎製造工廠,每日產量可達二萬個,也就是一年八百萬個輪胎。正新對在天津的第三間工廠,也有類似的營運計畫。
除了它的三間製造廠外,正新於中國各地還建立了大約一千五百家經銷商和銷售據點;以這樣強大的網絡,正新在大陸的營運單位於2003年所創造的利潤,占集團總利潤的70%。正新預估,中國在2004年將製造約四百萬輛新車及一億四千萬個輪胎。隨著大陸汽車銷售量的攀升,正新的收入也跟著水漲船高。正新的管理人員估計,中國大陸對輪胎的需求將於2010年達到一億九千萬個,是2001年的一倍多,其中汽車輪胎將占總需求量的75%。
為了因應這個需求,正新計畫在未來幾年內,於中國大陸至少投資1.4億美元,尤其是在獲利高的項目如汽車、卡車和巴士輪胎。2003年12月,正新於昆山的日本合夥人東洋橡膠宣布,正新橡膠(中國)計畫於2004年將小客車輪胎的產量提高至八百一十萬個,2006年再增加至一千二百六十萬個。
在中國生產的正新輪胎,大部分是經由既有的分銷網絡銷往全球各地,不過也有一部分是在中國市場銷售。中國汽車市場目前雖小,但發展速度卻很快,是正新之所以能成為一個全球性企業的重要因素。
正新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成功,有助於提升它在全球市場上的地位。雖然正新在全球排名第十五,但它的產品生產線非常完整,是其他製造商所不及的。與更多的全球汽車製造商建立關係,將強化正新品牌在已開發國家中的知名度。
重塑企業形象——明基電通
明基電通是台灣最大的手機製造商,原為台灣電腦製造商宏碁集團的一分子。由於國際間常將「台灣製造」與便宜和品質低劣的產品聯想在一起,宏碁在建立與維護品牌時,常受「台灣製造」的「盛名」所累。為了避免重蹈宏碁的覆轍,明基電通已著手進行一項大規模的品牌建立計畫,以創造一個跨國品牌的形象,與台灣的出身保持距離。
同時,該公司也大量地投資於創新科技的研發,並集中生產高品質的產品,但這個策略尚未完全成功。雖然該公司在台灣的消費電子產品市場上被視為領導品牌,但要在大陸和國際市場上獲得相同的認同,還有待消費者對該品牌進行更全面的瞭解與認識。
就某種程度上來說,明基電通在中國大陸的品牌形象薄弱,是所有台灣品牌所面臨的共同問題。雖然中國大陸消費者目前對明基電通的認識與信賴度還是不夠,但明基電通在大陸市場以可靠和創新的品牌自居,應該可讓公司的形象有所改進。明基電通的總收入中有三分之一來自中國大陸,不過,該公司認為這個數字將在十年內大幅增長。
明基電通成立於1984年,曾是泛宏碁集團的一個公司,在2001年與母公司完全脫離。明基集團目前是由八個子公司所組成,包括明基電通、友達光電、達方電子、達信科技、絡達科技、和心光通、達利投資以及明基逐鹿。
明基電通為主要客戶如美國的摩托羅拉和日本的日本電氣(NEC)製造手機與其他電子產品。明基電通也以自創的品牌製造電子產品,擁有螢幕顯示、資料儲存、影像處理、無線傳輸和寬頻等專業技術,是電子多媒體和通訊產業的領導者。除了手機外,明基電通也製造顯示器、影像處理工具,以及資料儲存產品。其他的產品還包括鍵盤、數位相機和投影機,以及路由器和其他網路設備。
2002年明基電通的全球總收入為30億美元(2003年為新台幣1208億元),擁有一萬五千名員工,分布於中國、馬來西亞、墨西哥和台灣的工廠。明基電通於亞太地區、大中華地區、歐洲與美國等地都擁有自己的行銷網和服務網,並且分別在中國(蘇州)、台灣(新竹)和美國(加州)設有研發中心,擁有超過一千兩百個全球專利。
明基電通總經理李錫華指出,該公司逐漸以中國大陸為主要生產基地,半數以上的產品是在中國完成的。2003年上半年,雖受到SARS的嚴重衝擊,明基電通仍於同年8月,投資300萬美元在天津建新工廠,生產能力達兩百萬隻手機,將有助於滿足摩托羅拉的需求。目前,明基電通正為摩托羅拉製造V290和V295兩款手機。
手機製造仍將是明基電通在大陸的生產活動的主力。明基電通與其競爭對手們都希望能在今年得到中國政府核發的3G執照。
明基電通也不斷地致力於創新。2004年1月,該公司在台灣推出了S670C型手機,主要的特點是擁有三十萬像數的數位相機和專有的3D變形影像處理技術——該功能可提供給使用者十二種變形效果和五種尺寸的編排,以編輯照片。該款手機還有多媒體簡訊服務的功能,使用者可以用圖像編輯個人化的簡訊。
除了創新產品外,明基電通也追求提升自己的國際形象。2003年11月,該公司被指定為國際足球賽2004年歐洲國家盃足球賽的資訊科技產品贊助廠商。根據協議,明基電通將提供的技術支援包括明基電通的高級Joybook系列筆記電腦,以及一定數量的液晶螢幕。明基電通將對媒體和轉播中心提供必要的技術,該中心將容納八千家經主辦單位認可的媒體。
上游企業備受歡迎——台積電
台積電是世界上最大、以接單製造模式經營的半導體晶片製造商。這家位於新竹的公司在創辦人張忠謀的領導下,無論在創新或業務擴張上都表現積極進取。2003年一年內,台積電獲得了三百項美國專利,而自1987年成立以來,所獲得的美國專利已累積達兩千三百項。
今天,台積電和其他的晶圓廠均積極地擴充生產12吋晶圓(又稱300釐米晶圓)的晶圓廠,以取代目前使用的8吋晶圓(200釐米),晶片的生產成本因此大幅降低。便宜的晶片又代表著便宜的數位產品,包括數位相機、電腦、光碟機和通訊設備等。
問題是建造晶圓廠的成本非常昂貴,台積電於2003年花了12億美元以擴充產能,在2004年又將投資18億美元。但是,台積電與上百家沒有晶圓廠的晶片製造商分享晶片的生產訂單(虛擬晶圓廠模式),也抵銷了建設12吋晶圓廠的成本。在中國大陸設立生產據點,是台積電另一個降低成本的方法,也獲得了中國大陸的熱烈歡迎。2002年9月,台積電申請在上海設廠,申請於2003年2月獲得台灣當局和上海市政府的許可。
2003年6月,台積電宣布將投資約9億美元建立一間8吋晶圓廠,預定每年的產能將超過四萬片晶片。這項大規模的投資幾乎是上海所有台灣投資的總和,也促使當地政府加緊腳步於松江區設立第三個微電子產業基地。到目前為止,另有十家國際性企業表示有興趣進駐占地四十二平方公里的松江產業園區,主要是跟進台積電的大規模投資。
上海將投入20億元人民幣(約2.4億美元)的資金建設高品質的硬體設施,以支援園區內的集成(積體)電路和相關產業。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的估計,單在上海的集成電路產業將包辦中國整個集成電路產業總收入的一半以上。台積電這項受歡迎的投資計畫使上海能夠在現有的良好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晶圓生產能力,並得以晉升為世界級的集成電路產業重鎮。中國晶圓廠的產量目前占全球的9%,但台積電與其他業者在中國的擴張計畫,預計今年的比例將提高為全球產量的15%,並於2005年達到20%。
這些在在都反映出半導體市場在經歷了三年的衰退之後,總算有了顯著的回升。2000年,由於對個人電腦市場的過度期待,半導體產業擴張產能,造成產能過剩。台積電的業務已穩定地邁上了升軌。2003年10月,台積電公布的第三季銷售額與收入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其中當季的銷售額達16億美元,比前一年上升了37.8%;淨收入則為4.4億美元,比前一年足足增加了380%。台積電預測,2004年的總利潤將逼近30億美元,比2003年高出將近60%。
受到市場復甦的鼓舞,台積電也將於2004年撥款14億美元更新生產線。該公司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晶圓製造廠,在上海擁有三間8吋晶圓廠,將於今年增加70%的產能。台積電於天津也買下了一間8吋晶圓廠;現在又正於北京建立一間12吋晶圓廠,預計今年開始投入運轉。2005年與2006年,又將有兩間12吋晶圓廠加入生產。
台積電希望能儘量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外國製造商目前滿足了中國80%的晶片需求。然而,中國的五家晶片製造商希望能分享這個需求量的50%,使得這個產業可能走向另一波的不景氣。台積電希望進入2005年後,消費者對手機(預測今年增長率達10%)、個人電腦(預測增長率達11%)、筆記型電腦(預測增長率達25%)和其他電子配備的需求,會持續上升。
台商打造國際品牌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