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强:穿着补丁衣服读大学 | |
(2004-08-19 09:11:16) | |
【金陵晚报报道】 严强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1977年前后的这段人生让他有一种沉浮的感觉。从抗战英雄的后代,到“走资派”的儿子;从外国语学院的保送生,到在江边挖泥的窑工。短短10年,他饱尝到从巅峰落到谷底的失落与痛苦,直到1977年邓小平恢复高考,这名年轻才子的心灵才重新燃起了希望。 从保送生到“走资派”后代 严强和宋林飞都是在通州中学读的高中,而且两个人是同班同学,但与后来给县委书记当秘书的宋林飞相比,他的遭遇要坎坷得多。
严强告诉记者,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他的祖父和父亲两代人都为国家流过血,立过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1966年他高中毕业的时候,被学校保送到上海第二外国语学校读大学。当时连表格都填好了,一切准备妥当,文革爆发了。
由于严强的父亲在抗日战争期间曾是地下党,解放后,他被选为农会学校的首任校长,这本是令严强少年时代觉得自豪的事情,不料在文革期间,父亲竟因为办过学校,被打成“走资派”,一直到老人家去世,这顶“帽子”都没有被摘掉。
“走资派”的儿子上大学,在文革期间根本是异想天开。在由贫下中农推荐优秀知识青年上大学的那段时间,学习优异的严强先后四五次为推荐上的准大学生辅导功课,甚至自己出试卷考过他们,但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自己与大学无缘。 含泪烧了课本去挑泥 文革后,严强被抄了家。因为当时凡是念过高中的人,都有反革命嫌疑,家里面没有其他的东西,造反派就抄走严强的高中课本。“不就是课本惹的祸嘛!”严强一赌气,含着泪,发狠烧掉了所有的高中课本。
这以后,严强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窑工,每天和一群人到江边去挖泥。潮水来的时候,他们把船开过去,潮水退了,就把船底的泥弄出来。每天重复着机械的劳动,苦到极点。严强说,自己每天晚上躺在船板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发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1966年上山下乡,1976年参加高考,人生最宝贵的10年随着政治运动白白流失掉了。”回忆往事,严强感慨万千。
志愿没有报考南京大学 1977年,严强听说人人都可以考大学,心里半信半疑。当时他并不知道邓小平恢复高考的指示,于是立即到县里面打听,一是父亲还没有平反,自己可不可以考大学;还有就是有小孩能不能考。因为那个时候严强29岁,已经有了一儿一女。
“我的志愿其实没有填南京大学。”严强告诉记者,当时他第一志愿填的是江苏教院的中文系,后来是因为考试成绩比较突出,政治和作文都是高分,胡福明老师亲自到南通把严强的试卷送到国家教育部,破格录取他进了南大。 扛着行李进考场考试 在严强读大学期间,他的父亲去世了。家里面没有任何钱,严强说自己是班上不多的穿着补丁衣服读大学的学生。加上家里面还种了田,只有他一个劳力,每年7月份最后一场学期末考试,严强都是把行李打好包背到教室里面,考完试扛起大包小包就往家赶,忙早稻收割、插秧。
由于来自农村,和城里同学的差距不可避免。“你看过《安娜·卡列尼娜》没有?”“你知道《高老头》吗?”每当听到这样的问话,严强都会觉得自己10年来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后悔完全丢弃了书本。进了大学,求知欲很强的他如饥似渴,仅用了半年时间,就把俄、英、法等国家的经典名著全部通读一遍。
严强还告诉记者,他读南大的时候,教师的工资非常低,也没有职称什么的,系里面只有极少数几位教授、副教授,其余都是讲师。学生之间没有人谈恋爱,更没有人比吃比穿。“每个人都有一种高度的责任感,觉得国家的振兴、强大需要我们。” 接了老师胡福明的班 77级哲学系的列宁哲学思想课的教师是胡福明。他生动的讲授不仅让严强第一次接触到列宁的哲学理论,并且也使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的这一发展阶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学校缺教师,毕业以后严强留在了南大,直接给78级的学生上课。胡福明被调到省委宣传部工作以后,严强就接了老师的班。
目前,严强又致力于对公共政策的研究,因为切身体验告诉他,“文革”是因为国家的政策出了问题,而恢复高考正是一种政策的创新。
记者采访时,虽然正是学校放暑假的时候,但严强每天一早8点多钟就到办公室了,他现在正在做有关新的发展观的课题,同时还在为省里牵头搞关于海洋政策的研究。严强说,学以致用,他把这一切看作是自己对于恢复高考的回报,对伟人邓小平的回报。
难忘南大13舍的兄弟 已经在南大工作了20多年的严强特别怀念当年住过的13舍。他告诉记者,当时同宿舍的一共10个人,有黄浩涛、陈鸣达等。13舍是出了名的熄灯最迟、起床最早,很少有人是11点前回宿舍睡觉的,周末大家也不出去玩,抢时间看书学习。夏天,南京的天气特别热,大家一起睡在水泥地上打地铺,亲如兄弟。
弹指一挥间,从1977年参加高考到现在,已经近30年过去了。严强说他既是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从恢复到发展的见证人、受益者,也是一名参与者。是邓小平给了他一个机会,改写了他的人生。如今,当年的南大13舍已经多次翻新,室友陈鸣达的女儿正拜自己为师读研究生,严强感慨:“一晃又一代人成长起来了。”金陵晚报记者刘泱 |
严强:穿着补丁衣服读大学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