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隆事件已到收官阶段 百余人或有刑事责任



  12月作为一年中最后一个月,总是带着总结的意味。 

  有消息称,2004年12月14日,武汉市检察院发出对德隆领军人物唐万新的逮捕令,16日唐万新即被押送到武汉市看守所。同时据知情人士透露,近日一个由上海市政府牵头组织,包括地方纪检、监察、检察、公安等有关部门和机构在内的甄别确认委员会悄悄进驻德隆的嫡系券商德恒证券,开始对清算组登记的个人债权进行甄别确认。 

  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2004年11月4日联合制定并发布的《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意见》,“甄别确认完成时间最迟不超过公告的债权确认期(一般为债权登记期后的90天内。甄别确认工作也可与债权登记同步进行。”因此业内认为,这个委员会的进驻也可能提示了德隆案尾声的到来。 

  面临刑事处罚 

  在德隆旗下的德恒证券6名高管、伊斯兰信托8名高管相继被拘之后,唐万新与其他60余名德隆高管亦面临着刑事处罚。 

  记者了解到,目前公安部门对于德隆案的处理已经基本处于最后的涉案人员归案及犯罪事实的确认上,在案件细节了解清楚之后,即可能向法院提起公诉。 

  而根据一位熟悉德隆情况的上海某券商高层人士的分析,此次涉及德隆案并将被刑事处罚的人员规模很可能超过百人,是证券市场有史以来空前的,而相关人员最后有可能是按照金融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罪名定罪。 

  根据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德隆内部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说,已经被刑事拘留的高管被判10年的应该不在少数,而部分金融机构高管还将会被重判,甚至会超过对唐万新的刑罚。“这是因为德隆事件涉及面之广,不良影响之大,不得不为政府所重视。而从中央连续出动7个重案组调查此案这样史无前例的规模上也可见一斑。” 

  该知情人还透露,春节前后,最迟3月份德隆还将陆续有中层、部分重要岗位人员以及旗下机构主要负责人被缉捕归案。而最迟在2005年6月,德隆刑事责罚也会见出分晓。 

  对于他本人的命运,该知情人也直言不讳:“我不能存在侥幸心理,很多事情总是难辞其咎。虽然如唐万川、德恒证券董事长张业光等,选择了出境,但德隆大部分人员还是抱着‘等待’的心态,这也许并不是消极,而是一种无可奈何。” 

  “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命运反而是次要的了。目前大家最希望的是德隆案尽早了结,而现在也该是给德隆案划个句号的时候了。” 

  在德隆众多高管相继归案之后,原来庞大的人事体系几近瓦解,因此当前仍然在继续运转的德隆系的领导岗位出现了大面积空缺。 

  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上海办事处办公室主任朱海涛表示,鉴于部分券商高管已经缉拿归案,而内部的业务还需要继续运营的状况,继任者仍由券商内部人员担任,但不实行决策权,决策权由华融公司掌管,“对于部分高管的命运以及刑罚,华融也将不作任何评价。” 

  最后结局未定 

  而自2004年8月19日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全面托管德隆起,德隆庞大的资产该如何处置、德隆系将会如何重组就成为所有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有知情人士认为:“假如有一个非常懂行,而且很有实力的企业愿意接手德隆,经过2-3年的培育,保持德隆整合运作的思路,德隆可能只需要60亿就能自救。德隆机构债权人也起码可以拿到7-8折的偿付金,德隆仍然可以做回德隆。” 

  “在广阔的农场里,有肥沃的绿地和奶牛,还有挤不尽的牛奶,一片生机,这是一个整合的运作。如果单独出卖牛奶、绿地或者奶牛,其资产存亡的意义显而易见。”在德隆系旗下公司被分割出卖时,不少德隆员工有这样的感叹。 

  而另一方面,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则希望由政府出面,通过政策性措施和央行部分再贷款,试图解开德隆连环债务链,并核查德隆单个企业的现有资产,进行偿付。 

  当记者问到德隆单个企业的资产怎样重组时,朱海涛回答道:“其实就只是资不抵债,德隆本来已经没剩什么资产了,所以也谈不上什么重组。” 

  他以华融上海的托管情况为例,“比如德恒证券和恒信证券,根据四大部委联合制定并发布的《个人债权及客户证券交易结算资金收购意见》,对自然人债务的偿付,按照债权金额累计在10万元含10万元人民币以内的,予以全额偿付,对超过10万元人民币以上部分,按90%偿付。这些完全是以国家收购的形式从央行再贷款;而对于德隆国际,目前还处在资产调查尾声阶段,德隆留下的实在是个空摊子。”对于实业公司,朱只说还在进一步处理中,并没透露具体处理方法。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德隆这一曾经神话般的大型民营企业即将迎来最后的结局。

(蔡志杰 张勇 / 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