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商界最贪婪的10个CEO


NO.1 让巴菲特蒙羞的人 格林伯格

  “贪婪是好的”,在美国导演奥利佛·斯通的电影《华尔街》里,高登·盖科如是说。因为这句话,以及这部电影里的无节制的贪婪表现,高登·盖科这个形象成为了美国商界的一个代表——这个虚构的形象甚至因此登上了Fortune杂志的封面。 看一看过去十年间美国商界的成败兴亡,你或许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贪婪,是不好的。无论是因贪婪而过度追求成功(如AIG的格林伯格),还是因贪婪而失去自控(如迪斯尼的埃斯纳),或是因贪婪而欺骗投资者(如安然的肯·雷),结局都是一样的:在经历了巨大的成功之后,企业在一夜之间溃败。

  财务丑闻导致了AIG的传奇CEO格林伯格的突然辞职,而在这个故事背后,是一个过于追求成功的人对自己、对家庭、对企业的极度驾御。

    3月14日,随着美国国际集团(AIG)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莫里斯·汉克·格林伯格(Maurice Hank Greenberg)宣告辞职,一个时代结束了。

    对于79岁的格林伯格而言,这一切来的过于勉强。仅仅一周之前,他在接收媒体采访的时候还曾强调,至少十年内他不会离开AIG这家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格林伯格及其家族曾经稳稳掌握了美国保险业的命脉。

    的确,对于这个从事保险业40年,且战无不胜的强悍老人,似乎没有什么事情能阻止他一直在AIG待下去。他执掌的美国国际集团(AIG)在全球拥有五千万客户和七千亿美元资产。而他的财产还不止于此:2004年10月14日之前,他的大儿子杰弗里(Jeffrey Greenberg)曾经是稳坐全球第一宝座的马什保险经纪公司(Marsh & McLennan)的CEO,而小儿子伊万(Evan Greenberg)在保险公司ACE担任CEO。

    但金融丑闻击溃了硬汉。究其辞职原因,格林伯格被指控批准了美国国际集团与通用再保险(General Re)安排的一宗再保险交易,而通用再保险是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的子公司。这使得受众人景仰的世界第二富豪股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由此接受监管机构的询问。

    AIG丑闻传出后,美国商界大为震惊。用标准普尔公司在纽约的首席投资策划师萨姆·斯托瓦尔的话说:“连AIG这样世界性的保险集团都可以出现财务造假事件,美国的商界还有谁是可以相信的呢?”

  把“股神”拉下水

  你有见过投资圣者巴菲特面对镜头缄默的时候吗?那就是当他4月11日上午,在其律师罗纳德·奥尔森陪同下,走进了位于曼哈顿的美国证监会办公室,接受了来自美国证监会、美国司法部、纽约州保险局和总检察长艾略特·斯皮策(Eliot Spitzer)办公室的13位有关人士的问话,以澄清他是否卷入虚增AIG财务数据的再保险合同安排中。这种询问通常是SEC调查取证的重要环节。

    在这次问话中,巴菲特承认自己曾在2000年秋季,与通用再保险公司当时的CEO进行过一次电话交谈,在交谈中巴菲特被告知,由于AIG储备金不足,格林伯格正面临投资者和分析人士的指责,所以通用再保险公司准备帮助格林伯格摆脱这一困境。巴菲特称,在交易完成以后,他曾经问过当时负责此事的约瑟夫·布莱登和罗纳德·弗格森,这笔交易是否被用于正当目的。

    2000年10月26日,AIG集团宣布公司第三季度净收入增加9%,但由于某些投资者对公司储备金状况缺乏信心,公司股票下跌了6%。这种情况下,以AIG购买再保险和约的方式,通用再保险将5亿美元预期理赔金转移到AIG,同时转移的还有5亿美元保费。AIG将这笔保费计为收入,随后向准备金中增加5亿美元。通用再保险从这笔交易中获得500万美元的佣金。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保险公司可以为分散业务风险,通过支付再保险公司保费,将自己的保单业务“再保险”来转嫁可能的损失。而争论的问题是:如果这笔保费被特别设计来确保AIG不出现损失,那么AIG就不会面临风险。如此一来,这笔保费没有为任何东西投保,这笔5亿美元资金就不应该计为保费收入。整个交易也就成为了一种财务工具--帮助购买保单的企业粉饰财务状况。

    虽然巴菲特本人并非这次调查的中心,伯克希尔·哈撒韦也发布声明宣称巴菲特对整个交易如何进行一无所知。但投资之神巴菲特受到传讯还是在华尔街掀起了轩然大波。通用再保险公司事件所涉及的几位主管却都是他的亲信,不管是否涉及其本人,巴菲特都得有所交待。

    其实,通用再保险历史上也曾经发生过类似利用再保险改善公司财务报表事件。1998年,通用再保险公司和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子公司国家保险公司向FAI公司出售再保险产品。并与其秘密商定3年内不得寻求保险赔偿,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该产品转移风险的功能,实际起到了短期贷款的作用,FAI可将其亏损推迟至稍后的一个时期,而通用再保险公司向FAI一次性支付了大笔“保险赔偿金”,使其账面收益看起来更有吸引力,之后澳大利亚第二大保险商HIH公司以3亿澳元收购FAI公司,不久HIH发现,FAI虚报了收益业绩。到2001年时,HIH公司终因无法消化收购后带来的不良资产而突然宣告破产。澳大利亚管理部门也禁止通用再保险公司的6位主管在该国从事保险业活动。

    通用再保险公司是美国最大的产物险再保险公司,1998年12月21日,伯克希尔完成了对通用再保险220亿美元的购并案。巴菲特在当年致股东的信中,曾经对通用再保险赞不绝口。但是有前车之鉴在先,再保险公司曾经通过赔偿金帮助客户公司虚报账面收益的做法应该是投资大师时刻警惕的。

    2000年AIG的股价升至最高点每股103美元时,《纽约时报》曾经称赞格林伯格的领导才能。AIG的资产在2000年的时候已是10年前的864%,而巴菲特属下伯克希尔的资产也在10年内翻了6倍。纽约分析师麦克·迪昂(Mike Dion)曾说过:“即使是股神巴菲特,也无法撼动格林伯格在保险业的统治地位。”

    然而,最近的一系列保险业的震荡使得格林伯格最终还是被讲求长线投资的巴菲特比了下去。在现代社会的巴菲特似乎还是钟情于他古老的方法:找到一个正处于上升期的公司,这个公司一般具有坚实的基础、强大的管理后盾和良好的前景。他便开始囤积该公司的大量股票,直至进入董事会。他将投资定义为“以资本生财富”,最理想的投资期限是“无限期”。

    而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保险业中,格林伯格的AIG总是对其他保险公司的谨慎态度不屑一顾,并每年继续保持令人惊叹的高增长。自大的格林伯格对于公司的收购也远远不如巴菲特那样成功——2001年,AIG以230亿美元收购了美利坚通用保险公司。之后,美国联邦检举人便开展了针对AIG违规操作的调查,因为AIG涉嫌非法抬高股价以赢得收购。调查报告称,格林伯格曾经致电时任纽约证交所董事长的迪克·格拉索,要求他怂恿证交所交易专员大量购入AIG的股票。

NO.2 迈克尔·埃斯纳Michael D. Eisner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魔术仙境叫做迪斯尼,在那里,住着一个叫迈克尔的男人。他每天都沉浸在幸福当中:他是节目的主持人,有着自己的游乐园,设计着优雅的酒店,以及在别人还没有玩之前就尝试那些新的云霄飞车,而且,还不用排队。如果他不喜欢一部电影的结尾,他只要动一动手指头,就可以改变。他带给了父母以及小孩们欢乐,也带给他们脸上的欢笑。他帮他自己以及公司赚了一叠又一叠的钱。他拯救了一个美国的标志企业,许多人说他是最棒的生意人。几乎所有人都很喜欢迈克尔。 如果这是一部迪斯尼电影,此刻电影收场,所有人都会继续开心下去。但是,真实生活并非如此。迪斯尼的CEO迈克尔·埃斯纳(Michael D. Eisner)并没有让人们开心下去。自从1994年他的二把手弗兰克·维尔斯在飞机事故中丧生,他的常年合作伙伴杰弗里·卡曾伯格(Jeffrey Katzenberg)离开,迪斯尼的魔法就失效了:推不出轰动的经典动画,对ABC电视台的收购失败,“9·11”后迪斯尼乐园收入萎缩,还有大量的高层员工离开……

  知道这一期间埃斯纳的收入是多少吗?15年间,他兑现的期权达到8.5亿美元,这还不算他的高薪。埃斯纳是美国收入最高的CEO之一,甚至CEO高薪的潮流都是由他开始的。

    1984年,当埃斯纳从派拉蒙转投迪斯尼,他请美国最杰出的薪酬顾问格雷夫·克里斯特尔(Graef S. Crystal)起草了双方的和约。而这份和约的核心就是:高薪,加大量的期权。克里斯特尔甚至提醒迪斯尼公司的董事会说,这份合约有可能使埃斯纳成为有史以来收入最高的首席执行官。

    更糟糕的是,埃斯纳从来无法学会与人合作。早在派拉蒙时,他就无法与自己的上司巴里·迪勒融洽相处,认为从未上过大学的对方缺乏创造力。而当他成了迪斯尼的CEO,及美国商界收入最高的CEO后,他与外界的沟通就变得更难了。

    他热衷于否定身边的人,无论对方的工作究竟如何。比如他从ABC电视台时起的合作伙伴卡曾伯格,堪称好莱坞最勤奋的经理人,他每天5点半到办公室,开始阅读各种资料,白天则经常同时在三个电话上与外界联系。正是在卡曾伯格的管理下,一度沉沦的迪斯尼动画部门制作出了《小美人鱼》、《美女与野兽》、《阿拉丁》和《狮子王》四部动画史上的杰作,与Pixar签订了6部动画的合同,并收购了米拉麦克斯这座日后的聚宝盆。但埃斯纳习惯在各个场合侮辱卡曾伯格,当他们讨论《钟楼怪人》的动画剧本时,本科时主修文学的埃斯纳表现出对原作《巴黎圣母院》的熟知,当卡曾伯格对此表示惊喜,他回答说:“因为我上过大学。”

    到了1990年代末期,埃斯纳手边可用之人已经极少,而在媒体进行的“美国最糟糕的管理团队排行榜”上,迪斯尼的管理团队在1800个公司中名列第十。

    但埃斯纳依然对外坚持说迪斯尼公司的问题是暂时的和可以解决的。迪斯尼的管理班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好。迪斯尼的产品?无与伦比。它的品牌?娱乐界艳羡的对象。“也许我有些疯狂,但我不认为这是一场危机,”埃斯纳说。 “我们被否定得太早了一点儿。”

    “我一生都在扮演奥德赛斯的角色(Odysseus),”埃斯纳说。“我将自己绑在桅杆上,不去听海妖的声音。在我们这行里海妖就是代理商、投资银行家、媒体,只要你在过去十分钟里没有进行并购,人们就会说你雄性激素水平下降。”此时的埃斯纳仿佛迪斯尼出品的电影《第六感》的主角:他看到的都是鬼怪,但他从来意识不到自己也是其中一个。

NO.3 迪克·格拉索 Dick Grasso

  2003年9月17日,这一天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主席迪克·格拉索(Dick Grasso)带着耻辱辞职了。之前格拉索刚刚计划签署一个新的员工合约,这个合约会带给他令人惊讶的1.4亿美元的薪水!这为成一个在企业历史中最丑陋的案件。但也许,事件发生并非偶然。

    早在1999年的时候,格拉索签了他第二份为期5年的合约,与1995年签订的合约基本一样。格拉索的退休金,在1995到1999年这短短的4年当中已经变成了3千万美元。但是他没有取出这笔退休金,而是将这笔资金投入了交易所的一个储蓄存款账户里面。这样,他可以进行不同的投资项目。也是在1999年,董事会提出一个提议,让格拉索加入一项名为资本积累计划(CAP)的奖金计划。这个计划将会让格拉索多得到他现有积累的奖金的50%。令人吃惊的是,整个补偿委员会顺利地通过了这个提议。甚至根本没有人对于这样的薪水以及奖金是否和他的工作匹配而提出疑问。

    在“9·11”之后,格拉索得到了他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薪水。2001年的全部薪水是3千多万美元,不过这个奖金只能在2005年5月当格拉索的合约过期之后才能拿到。但到了2003年1月份,格拉索有了新的打算,他想要把他的薪酬全都提出。这个金额大约是1.4亿美金。

    问题是:为什么格拉索突然要这么多的现金?

    格拉索对媒体解释说,他制定了自己的私人财产计划。但是他曾对同事卡尔·迈克考尔(Carl McCall)说,那是因为他害怕新的董事会将会制止他提取那么多的现金,尤其是当大众知道了他的薪水已经超出了市场价格。

    另外,在任职期间格拉索曾经逼迫他的下属,让他们虚开费用去承担董事会持续下滑的收入。这些被逼迫的下属开始公开地支持他的退位。

NO.4 Bernie Ebbers 伯尼·埃博斯

  世通CEO伯尼·埃博斯(Bernie Ebbers)的欺诈案,有两个问题值得关注:他是如何知道公司的110亿美金的欺诈?什么时候知道的?

    理论上,他的律师团队是玩着“他根本不知情”的游戏。那些律师们说,公司的财务主席斯科特·苏利文(Scott Sullivan)在他的背后做假账,他完全不知道这些事情。但是联邦指控官则认为埃博斯了解所有的会计诡计。

    在埃博斯任职期间,公司破产了。现在埃博斯变成了那些贪婪企业家里的一员。比如说像Tyco的科兹洛夫斯基和安然的安迪·法斯托。但问题是,他其实还不属于那个团体!

  为什么这么说?他的情况和别人有些不一样。

    基本上的不同是其他的那些CEO们,都是掠夺公司的钱财,或是当他们跟外界说公司情况很好,可以继续买股票的时候自己把股票全卖了。但是,埃博斯似乎是真的相信公司很好。

    据报告显示埃博斯私下借了10亿美金,用的抵押是他自己的世通股票。想想看,这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这表示那些银行家都是笨蛋。任何一个银行家都应该知道,53美金一股的世通股票是估计过高的。

    第二,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代表着埃博斯并没有想要把世通的股票卖掉。他认为股票还会一直往上爬。为什么相信他是真的认为公司会一直往上走呢?因为如果世通股价下滑,那么他私下借的那些钱就会使他面临破产边缘。

    而到如今这种情形,埃博斯还是欠着那些钱,没有一丝一毫的减少。他欠世通4亿多美元以及欠银行10亿美元。

    所以,当我们谈论那些贪婪的CEO时,别忘了,埃博斯是有些不一样的,虽然,他的确做了些无法理解的事情,甚至是坏事,但是,他还是跟其他那些CEO不一样。

NO.5 科兹洛夫斯基dennis kozlowski

  对于Tyco公司CEO科兹洛夫斯基的认识,可以从直观的数字获得。他从公司的借贷中为自己预留了了上百万美元的资金(公平的来说,他归还了大部分)。从检查报告来看,科兹洛夫斯基从1996年开始经常性地从公司借贷资金。与此同时他的工资和奖金从1996年的880万美元上升至1997年的5280万美元。他的借贷在1998-1999年达到了高峰。同一时期他还签署了1360万美元的补偿金。

    他疯狂的挥霍,在纽约、佛罗里达、科罗拉多等地均有地产。他在佛罗里达的居所价值2980万美元。同时他购买与他一墙之隔的房产,仅仅是因为他想摆正他的网球场(太阳会照到打球者的眼睛);他位于纽约的公寓价值3080万美元。而且,他还安装了最有名的黄金淋浴龙头。此外他还拥有3辆哈里摩托、公司的飞机及直升飞机,并喜欢自己驾驶。他还拥有130英尺长的1934年美国杯的比赛船Endeavour号,价值大约2000万美元。他每年保养这艘船,就需要花费70万美元。

    Tyco去年的收入为3.6亿美元,利润4千万美元。对于所有被安然丑闻笼罩的公司,没有任何一家比Tyco更深受影响。在安然崩溃之后,Tyco的股价下跌了61%至每股23美元,仅仅9周之内就蒸发了7亿美元的市值。

    在过去的10年里Tyco收购了上百家企业,仅过去3年就达700家之多。这种策略使得公司的年收入成长率达到了24%。这样的成长率极大的促进了股票价格上升并让科兹洛夫斯基成为CNBC金融频道的英雄。

NO.6 约翰·里格斯John Rigas

  亿万富翁约翰·里格斯(John Rigas)是全美第六大有线电视供应商Adelphia传媒公司的CEO,白发苍苍的他已有76岁高龄。他拥有曲棍球队水牛城军刀队,他与CNN创始人泰德·特纳(Ted Turner)有着亲密的关系,他却总称自己是一个“城中小人物”。里格斯经常组织孩子们去看曲棍球比赛,开办派对请邻里听交响乐团演奏会等等。这一切让乡人把他树立成为一个榜样。

  然而就在转瞬间,里格斯失去了全部:他的公司、声誉以及邻里的喜爱与尊敬。Adelphia公司披露,里格斯家人挪用了公司约23亿美元资金来购买公司的股票。一些低层经理及员工说,在里格斯及他儿子们的统治下,公司里很多事情都变得虚假不堪。据称,里格斯家族虚报了公司业务用户的数量。而他们日常的一些开销都被登记为资产项目,来冒充公司财务报告中的资金流。

    里格斯在公司的管理也混乱不堪。员工回忆,公司的很多决策不是在董事会或某个办公室制定,而是在晚饭桌上冒出来的; 里格斯家族也经常不准时到开会现场,以至于大家戏称他们参照的是“R氏时间”。另外,里格斯家族对公司结构的设计也使公司成为了一个“家族企业”。

    里格斯从未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甚至在他辞去CEO和主席职务后的第一天,他仍现身在董事会上,让各独立董事们大吃一惊。独立董事们给里格斯家族成员下了最后通谍:交出手中的投票权股票,否则他们将辞职并将一切内幕公布于众。迫于此压力,里格斯同意了独立董事提出的条件,交出了手中的权力和股票。

NO.7 乔·纳克齐奥Joe Nacchio

  乔·纳克齐奥(Joe Nacchio)在电信世界里曾是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管理着一个价值860亿美元的公司。然而在公司垮台之后,他带着2亿6千万美金离开了。

    垮台之后,他被传招去在国会作证,想要测定到底Qwest和Global Crossing是不是把他们不需要的东西卖给了对方以及其他电信公司,就只是因为需要虚增他们的收入,以达到华尔街的季度盈利目标。

    纳克齐奥表示,如果他知道有任何以虚增收入为目的的交换协议,一定会当即停止那种可笑的做法。他还把一张图表给委员会看,并对委员们说他可以很清楚的跟大家解释,任何一个项目的成本以及收入——如果他意识到Qwest购买电信容量只是为了虚增收入,他绝对会否决掉那个提议。

    Qwest曾经表示过,他们的网络可以支撑整个美国的资料传输。但事实是它的网络真正的使用率从来都没有超出4%到5%。这个市场上通信网络的空置率是相当惊人的,而那些所谓的更新的、为了未来而创造的通信网络技术标准,也鲜有人关注。

    2000年4月纳克齐奥对外界透露,Qwest预计下一年的收入会增加15%以及在2005年时会达到20%。若要达到纳克齐奥所说的目标,那么正在亏损的Qwest需要至少增加200亿美元的收入。也就是说, Qwest要从一个亏损的公司陡然间变成世界上最赚钱的公司了。

    根据规定,当Qwest签下20年期限的电信容量租赁合约后,它可以马上登记这笔收入。更美妙的是,当它把容量租给了像Global Crossing这样的公司,这就变成了“交换交易”的魔术。当两个电信公司互相的进行交换网络租赁,两者都可以看见短期的巨额收入以及利润。而交易的时候不需要支付任何资金。直到这件事情公布于众,Qwest里面没有任何人承认这个交换交易是个错误。但是在Global Crossing主管的一封邮件当中有显示,他认为这个交易是虚假的。

NO.8 理查德·斯克鲁士Richard Scrushy

  作为HealthSouth公司的董事长兼CEO,理查德·斯克鲁士(Richard Scrushy)还另有很多私人投资,包括从与本公司相关的一些医药公司到睡衣裤制造公司。斯克鲁士很乐于享受富人所能拥有的一切奢华与玩乐,诸如四套官邸、十艘游艇、价值13.5万美元的防弹宝马轿车、价值750万美元的Sikorsky直升机及他常常自驾的G-5喷气机。 与此同时,他并不满足只享受这些商界大亨的光环。他还想成为摇滚巨星。实际上在他担任CEO的后期,他呆在办公室里的时间少的可怜。斯克鲁士甚至组建了一个叫做3rd Faze的少女团体。

  一切在表面上看来都很正常,在1997年,HealthSouth的股价上涨了44%,斯克鲁士也成为了当年全美收入第三的CEO。但从1998年下半年起,公司的股价就开始下跌,事情变的不妙起来。尽管有许多关于利润方面的警告,但斯克鲁士还是不断抛售手中的股票。这不仅成为2002年巨变的先兆,更引发了其公司严重的假账事件。

    据调查,当时斯克鲁士和财务经理们每月碰面一次。经理们向他简要汇报公司运作情况以及公司利润与华尔街的期盼值相差多少。“如果没达到那个数字,想办法作到那个数字”,斯克鲁士如是答复。自1997年到2002年中期,HealthSouth公司谎报的营业额超过其真实值约25亿美元,作假后的利润大概是真实值的2500%.

    斯克鲁士变的越来越偏执与疯狂。在1997年建成的HealthSouth总部大楼内,有专门为斯克鲁士及其高级幕僚们准备的入口和电梯。在每周一的会议上他都由保镖前后簇拥着到场。据一些高层经理回忆,斯克鲁士当时可以从他办公室的秘书电话上侦听到其他高层经理的电话内容,尽管斯克鲁士本人对此予以否认。

    斯克鲁士甚至在他最后一次员工大会上还不放弃胁迫和斥责,并且仍不死心的对员工进行鼓动:“不要相信报纸的报道,让我们埋头苦干,让我们继续把公司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就在当晚斯克鲁士离开之后,FBI和SEC相关人员介入并开始调查取证。

NO.9 盖瑞·温尼克Gary Winnick

  盖瑞·温尼克(Gary Winnick) 在1997年创立Global Crossing之前从来都没有在电信行业工作过。他也从来没有运营过一间“公司”。然而在1990年代的末期,Global Crossing的主席温尼克则被拥戴成为一个行业的天才。这家新成立不久的Global Crossing公司迅速上市,并在一年之后市值达到380亿美元,要比福特汽车刚上市的时候更有价值!作为这家电信公司主席的温尼克得到了极高的赞誉。

    然而在大概两年之后,Global Crossing 却在破产的边缘挣扎。一个分支公司的倒塌,导致了2.5万亿的市场价值流失。投资者都在努力的想要找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会这么快就让整个公司面临这样的困境。但是,其实真正要问的问题应该是:到底为什么一家像Global Crossing这样的公司,能够这么成功的生存如此长的时间?

    当然,温尼克还有他的亲信们是这场战斗最大的受益人。他不仅把公司的股票在适当的时期卖掉,任由那些后来居上的投资者们眼看着他们的心血烧成灰烬。而且温尼克还把Global Crossing当成是自己私人的那只会下金蛋的鸡。他利用主席的身份,在其私人的投资公司与Global Crossing合作当中收取昂贵的顾问费用,并且进行不道德的房地产交易。

    令人感到更加悲哀的是,当时Global Crossing曾经有幸存下来的机会!

    Global Crossing 最初的计划是非常简单明了,那就是建造一个海底 的宽带网络将不同的大陆连接在一起,从而有能力提供一些全球电信服务,就像AT&T那样。温尼克通常被人认为是Global Crossing的创始人,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个计划,根本就不是他想的。

    当初温尼克发现,就算在整个业务还没有开始之前就为Global Crossing寻找客户,也是一件非常简单的工作,就像是筹措资金一样。虽然计划上那些光纤电缆横跨着全球的大陆,但是,在现实中一直没有实际运作。

NO.10 肯·雷Ken Lay

  2001年2月,安然(Enron)还是美国最有声望的公司之一。雷辞去CEO的职位,聘请杰夫·斯基尔林(Jeff Skilling)担任CEO,自己则继续担任公司的董事长。然而,斯基尔林在任职不足六个月之后就辞职了。时间刚好是安然崩溃的前几个月。此后雷重掌公司大权,时隔不久雷就遭到了指控。

    因为会计欺诈给投资者和安然的员工造成了巨额股票投资的损失。雷的申辩理由是,他并不知道安然的CFO安德鲁·法斯托(Andrew Fastow) 因为个人私欲而欺骗公司。而法斯托目前已经在服刑,正准备帮助检察官起诉雷以及其他高管以换取减刑。雷声称他没有任何犯罪的行为,他忙于和政府打交道和海外旅行,因而疏忽了公司的问题。但是检察官却查知,在雷安慰员工说一切正常的时候,私下却正在抛卖所持的安然股票。

    雷一直坚持,他卖股票是为了追缴保证金。因为安然的股票已经下跌三个月了,导致了资产缩水。那个时候安然并没有对股东们透露他们权益减少12亿美元,更没有对媒体透露。因为一旦亏损公开,投资人会感到怀疑和不安,必然对安然的财务报告产生严重质疑。这一切将促使他们抛弃安然的股票,从而让安然陷入更恐怖的困境。雷认为,只有和Dynegy合并,才能使安然解除问题。但一个月之后,安然放弃了合并的计划,被迫提交破产申请。

    在2001年安然崩溃之前,雷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大人物。而现在的他则被指控11项欺诈罪名和共谋罪。如果罪名成立,他将面临最长达175年的监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