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企业人力资源上的选才与用人误区 (三)


二、领导者如何走出选才用人的误区

(一)科学地确立人才衡量标准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我们民族历史中从来就有两个对立路线:一个是‘任人为贤’路线,一个是‘任人唯亲’的路线”。④其中一条路线是依据与自己的关系是否亲密,感情好否的标准来选拔任用人才,也不管其德才如何,即按照“任人唯亲”的人才标准来选择使用人才的,这属于典型的宗派主义人才路线。而与此对立的另一条路线,则是选拔任用那些品质好且有才干的人,即按照“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来选择使用人才的。在千千万万的人们之中,领导者如何在认识谁是真正的人才呢?这就要有一个衡量人才的标准。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中,对衡量人才的标准和要求也就不尽相同。

德才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的不同,对德才涵义的理解是各不相同的。我国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最高道德标准是君与臣、父与子的人身依附关系:君要臣死,臣必死;父要子亡,子必亡。对于这样的道德标准,资产阶级是完全不可接受的,在资产阶级看来,人才的最高道德标准应该是尊重个人人权和自己奋斗,并以个人主义为特征而取代前者。不仅如此,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往往容易割裂德与才的关系。例如,中国古代封建五朝所提出的,妇女无才就是德,便是一个典型有力的说明例子。无论怎样,在阶级社会里,任何一个统治阶级所提出的道德标准,都是为了维护剥削阶级统治而服务的。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才的德才标准中,所谓德,最主要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者,具体来说就是服从党的领导者,真心拥护和贯彻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忠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廉洁务实、扎实工作,有高度的革命事业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强烈责任感。所谓才就是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和才干,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且熟悉和精通自己的业务,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组织领导者能力。

(二)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人才路线
坚持任人唯贤,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来选拔干部,培养造就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以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实现,这是党的干部路线。

毛泽东在谈到如何坚持任人唯贤和识才用人时指出:“我们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⑤这句话实质上指了我们如何做到任人唯贤,要用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来识才用人的原则。从这个总的、最基本的原则出发,在坚持任人唯贤的人才路线时和考察识别人才时必遵循以下几个几点:

1.坚持“重德”与“重才”两者兼顾
古人曰: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故而,二者缺一不可,有德无才,难当大任;有才无德,其才定以售其奸。实践证明:有才无德会坏事,有德无才会误事。也正如人们常说:专不等于红,但红必须专。德才者的辩证关系是: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才,是人得以发展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所以,德才应该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我们必须注意“德”看主流,“才”看专长,不能求全责备,防止重才轻德和以德代才的倾向。

2.坚持“五湖四海”与“能上能下”
“五湖四海”是任人唯贤中的“任”的內容。对于当今社会人才蕴藏在社会各个领域和行业,领导者单凭伯乐式的相马,是难以发现有用人才的。为此,我们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封闭式的神秘选人方式,应要开阔视野,拓宽渠道,要从全局观念出发,在较大范围内坚持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四项原则而选才用人,四项原则又是以竞争为核心的有机整体,领导者只有让参加者平等地参与竞争,通过一定方式,按照优胜劣汰德则择优录取,才能使人才脱颖者而出,选拔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来。

“能上能下”是任人唯贤中的“唯”的內容。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多少年来,我们对干部就是包上来,能上不能下。现在看来,副作用很大。我们面前摆着这个难题,现在还没有很好的办法解决,唯一的出路就是能下,要说服我们的干部造成能下的空气。因此干部的“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必须根据“贤”的变化,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进行调整。

3.坚持“走群众路线”与“注重实绩”
中国共产党做为无产阶级政党,其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选拔人才的标准必须要以人民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选才用人的根本尺度。只有这样,才能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的最高标准。俗话所说:工作是面镜,人心是杆秤。人才生活于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之中,其优劣好坏群众看得最为清楚,其是非功过群众也最有发言权。因此,领导者在选拔人才范畴,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听取群众意见,体现群众意愿,坚决反对人才选拔上的神秘作法和极少数人说了算的不良作风。

古人云: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驾而后知驽良。简而言之,人才考核是对任职的人才在道德品质、工作业务能力、工作态度和取得成绩所进行的考察、评价。人才,只有在实践中做出显著成绩,才能得到社会和公众的承认。在实践中检验和选拔人才,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客观要求,也是选拔人才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实践证明,把注重实绩作为依据对选才用人干是最为客观公正的。采用此法,一是有利于“任人唯贤”和公正平等。二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更为准确把握人才的本质和主流,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而使那些说“假话,空话,大话”的人没有了市场。


(三)建立和健全法制化的选才用人机制
选才用人机制是选才用人的标准和原则在实际中的具体运用及制度化。领导者为了更好地选才用人,就必须从建立和完善选才用人的制度着手,使领导者选才用人从“人治”走向“法治”,用机制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健康茁壮成长,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真正做到“大才大用,小才小用,无才不用”。

首先,我们要以政治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为根本目,建立起民主平等、自由开放、法制健全、公平竞争,且充满无限生机活力的选才用人机制。

其次,制度建设是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选才用人的制度,必须要有整个人事管理工作的法治化做保证。
再次,随着当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的不断深入,这也是我国选才用人制度势必走向民主化和法治化的必然趋势。

(四)竭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辈出社会风气和环境
我们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人才辈出社会风气和环境呢?
首先,政府应向广大群众干部倡导和推广“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新观念,摒弃和批判过去一切落后人才观念。
其次,全社会中应树立起“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良好风气,使得哪些有德有才之人能有用武之地,造就出一批批“又红又专”的优秀人才。

再次,我们要进一步维护和巩固良好的用人社会风气和环境,这一方面是创造了“千里马被伯乐所识” 先决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人才得以发挥最大价值的重要保证。

(五)坚持以科学的原则和方法作指导
领导者选才用人涉及到了人才的识别、选拔、使用、培养、激励、保护等诸多因素和环节,并且渗入到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学、军事、教育等各个社会领域。无论是在领导者选才用人上的哪个环节,领导者都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党的人才路线,坚持科学的选才用人原则和方法,以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和作用。

1.坚持经济效益原则。要把本单位、机构的各项工作的性质、责任、权限及条件分析清楚,作好岗位职务分析,这是选才用人的先决前提条件。人员的配备计划的拟定要以组织的需要为依据,以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前提。

2.坚持因事择人原则。要设计出科学而合理的职务,要“因事设人”,而不能“因人设事”,决不能走“任人唯亲”的用人路线,造成滥设职位。

3.坚持量才用人原则。分析下属人员的特点,用其长避其短,真正做到大才大用,小才小用,无才不用。因此,领导者要根据不同领域和不同工作岗位性质的需要,选拔和使用各式各样的人才,真正做到知人善任,用其所长,避其所短。

4.坚持任人唯贤原则。领导者在选才用人中,要贯彻落实党的人才路线和方针,从实际工作中出发,大公无私,实事求是地发现人才,爱护人才,本着求才若渴的精神,重视和使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5.坚持程序化、规范化原则。人才的选拔和使用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科学合理地确定人才的选拔标准和程序是选出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条件,它关系到领导者选才用人活动的成败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