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理下属(上)


管理下属

  从一种管理时尚走向另一种管理时尚的企业就如同开碰碰车的孩子们。企业的经理人就象那些七、八岁的孩子们一样感到自己强大无比,从目标管理到持续改善,再到任何一种其他的管理潮流,只要它们能符合其想象,使之产生控制命运的幻觉就行。不过,结果呢?不管他们乘哪辆车,依然到处撞车。以便下六条原则将有助于销售经理提高管理水平。

  1.务实的态度

  有些企业一贯采取务实的态度。英特尔公司(Intel)的行政总监Andrew Grove(安迪)有一句被广为引用的名言:只有偏执狂才能在市场上幸存。他的意思是,任何人必须在市场上保持类似偏执狂那样特有的警惕,否则就不能持久。真正的偏执狂对现实不能很好地把握,而安迪能做到。他在9年里使英特尔公司的收益增长了9倍,就是一个明证。

  企业可以把自己的企业文化变得更贴近实际。在80年代为了挽救克莱斯勒(Chrysler),艾科卡(Lee Iacocca)和他的高级管理人员开始正视现实,发现公司黯淡无光的经营业绩与公司没有核心的内部文化有关。

  他们组织倡导了为期5天的一系列研讨会,让公司500名高级管理人员分成40人一组离岗参加培训。这一系列研讨会被称为务实周活动。与会者寻找并面对企业的现实情况,其中不仅有令人提心吊胆的财务前景,还包括引发这种前景的许多严重的内部问题。这些实事求是的会议使与会者对克莱斯勒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达成了高度的共识。

  如果你决心清醒地面对现实,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召开销售员大会,要求与会者事先写出公司没能充分正视的三种现实情况,然后公开讨论。

  锲而不舍地收集公司所在市场的规模大小和公司市场份额等有关资料。

  找出非客户不和你的公司做业务的原因。

  2.采取行动

  对企业进行自下而上的通盘检查后,便可采取行动。这也许是6条原则中最为重要的一条。如果没有行动,即使有最宏伟的远见也无济于事。这一点也许看来再明白不过,可有些企业就是无法付诸行动,即使市场已发出了必须行动的信号,仍按兵不动。

  为什么企业不采取行动呢?畏首畏尾是主要的原因。采取行动就意味着要为行为负责。另一个主要原因是过分追求完善的心理作怪。

  一位行政总监要销售员对问题进行研究,如果对解决方案有80%的把握,就可以开始付诸实施。这是使企业文化重视行动的一种途径。具体采取什么样的解法并不重要,关键在于,要认识到一切行动都不可能尽善尽美,往前走总比在原地按兵不动强。

  3M公司就是一个向来以行动为导向的大型企业。在1929至1966年间领导过3M公司的William McKnight(麦莱特)创建了一种企业文化,一直引导着公司走到今天。早在授权赋能成为管理时尚之前,麦莱特就指出:被分派了权利和责任的销售员必须自己拿主意,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这就是我们所需要、所应鼓励的特色。错误在所难免。不过,长远来看,这种错误远不如管理上独断专行所带来的损失大。

  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使企业成为重视行动的企业呢?

  建立一个决策流程。在需要解决问题时,先弄清需要做些什么决策,然后专注于这些决策。

  确保你领导的研究小组或特别行动小组都着眼于行动。

  举办一个行动日程研讨会。要求与会者列举公司三件本该采取行动而没有动作的事例。为避免将研讨会开成牢骚会,要求与会者提出一、两个如何将它们付诸行动的举措。

  要让大家知道,犯错误不要紧,但要迅速行动,纠正错误。

3.坦诚的对话

  最优秀的经理和最成功的企业对一些较敏感的问题会采取不回避的坦诚态度,同时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既谨慎又有高超的技巧。

  Andy Pearson(皮尔逊)第一次来到百事可乐公司(PepsiCo)时(到1986年他一直是该公司的总裁),发现公司管理软弱无力。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公司良莠不分的业绩评估制度。他对每一位部门经理说:我要你将你手下的人员进行排队。部门经理们反问道:你说的排队是什么意思?皮尔逊回答说:你手下现有两百人。在5分制的业绩评估表上,你给他们都打了4分或5分。难道他们都那么优秀?其中应该有一位最优秀,一位最差。如果我要你解聘一名销售员,被解聘的应该是最差的那位。

  不仅个人对个人的对话应该开诚布公,组织层面上的对话也应该一样。首先,行政总监应该坦诚直言业务情况。作为企业领导,他们不仅要公开帐目,还要鼓励坦诚的对话。让所有销售员都明白,如果讲了上级不爱听的话是不会遭到惩罚的。

  诚实给供应商也会带来同样的回报。要和外面的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关键在于从自己的企业内部开始做起。你可以采取下面介绍的六个步骤:

  如果有人在你面前抱怨其他人,可以这样问他:“为什么要对我讲这些事呢?如果你对某先生有意见,可直接找他谈谈。”

  将你要求销售员提供的信息清楚地列出来。不鼓励销售员加班加点,准备你不需要的其他资料。

  在纠正销售员的错误时,既要有礼貌,又得直率。对销售员姑息迁就所产生的误导比直接了当地批评销售员所带来的痛苦,对销售员造成的危害更大。

  不可秋后算账。对销售员业绩中的问题要即时当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