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要不要做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已经不再是争论的焦点,而“评估什么”、“怎么评估”才是目前迫切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从目前全国各地所开展的评估情况来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目前仍然没有形成一致意见。
困惑
受国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理论影响,我国电子政务绩效的实践更多地采取的是理论特点鲜明的评估体系。这些体系在强调理论体系的同时,忽视了电子政务在各地所处的不同发展程度和特殊矛盾,必然缺乏评估过程中所应有的良性的激励效应。
具体表现在不同评估主体的评估范围有所不同,评估方法也存在很大的差别。由市组织的评估有时是针对电子政务建设项目,有时针对的是全市各委办局的网站;由省组织的评估则更为多样,有的是针对政府垂直机构的OA建设,有的是各市整体建设水平的评估,有的甚至是将多种评估对象融合起来。由于各种评估范围及对象纵横交错,界定模糊且不确定,使基层工作无所适从.这是目前影响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发展的关键症结之一。
除此之外,直接影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效果的因素便是指标体系的导向性。目前,各地的指标体系普遍存在着追求理论上的逻辑性而非实践中的引导性的误区,这也是绩效评估体系起步阶段经常出现的问题。
美国某城市为了引入对警局的工作绩效评估制度,曾经设定了一整套以抓获犯人数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的评估体系。在执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这种评估体系实际上衍生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潜规则:警察开始刻意培养和适度纵容犯罪集团的发展,因为如此才可以收获更多而且稳定的“成果”。
在我国的部分地区开展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际工作过程中,多数绩效评估体系经常由于缺乏可操作性而流于形式,或者是由于对制度激励效应研究不够透彻而产生潜在的副作用。围绕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绩效评估,有可能导致投资呈现自发扩张性,并忽略投资的产出;围绕信息资源整合利用进行绩效评估,有可能导致过分注重于内部资源管理,引发更大整合阻力;围绕电子政务管理制度进行绩效评估,有可能引发出大量不具有广泛实施价值的管理文件……已经有很多评估体系在各地应用过程中呈现出水土不服的病症,仍然有同样局限于理论体系的绩效评估体系不断涌现着。
正是由于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评估什么”、“怎么评估”问题上没有形成统一认识,使各地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盲目性与自发性并存,所导致的困惑使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举步维艰。
建议
首先,客观分析本地现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成败取决于绩效体系是否对考核对象具有进一步发展的引导性,这需要充分结合国情、省情、市情。脱离本地实际的评估体系对电子政务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
各地的电子政务均有其特有的发展规律、发展阶段和发展惯性,而真正理解这些因素的,只能是长期从事位于第一线的实际工作者,只有将评估的发言权交给他们,才能够避免评估体系流于形式或者负效应现象的发生。如果评估对象还处于网络建设的阶段,就无法去评估电子政务对于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而只能将重心放到对于鼓励网络合理发展,并逐步引导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的方向上来。
因此,只有在指标体系中能够体现出不同阶段、程度及矛盾所构成的现状差异,才能够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并实现有效的引导作用。把握好绩效评估体系的理论共性及实践个性的矛盾,才能够将理论逻辑性和实践引导性充分结合,并建立起真正围绕电子政务最终发展目标的评估系统。
其次,理清适宜评估目标。目标管理是电子政务绩效考核的重要手段。评估目标必须建立在对现状的理解基础之上,才能够建立起符合电子政务发展规律的评估体系。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多数存在着目标模糊的情况,评估结果对实际工作缺乏指导作用。另外,有些评估体系虽然有一定目标导向,但由于评估方式存在缺陷,同样使之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赛迪顾问认为,只有通过建设电子政务绩效的目标管理联席评审制,即让群众和专家对各单位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进行审查、评议、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使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利益成为各单位发展电子政务的目标任务,落实在各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同时,通过电子政务的目标联审,使各单位的目标任务公之于众,也有利于群众对党政部门工作的监督,进一步保证这些目标任务贯彻落实;有利于从更深层次上开辟一条问计于民、借助群众智慧的渠道,从而拓宽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确保了电子政务评估目标设置的科学性、规范性与合理性,从而进一步提高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客观公正性。
最后,合理选择评估模式。在结合现状及评估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够合理选择具体的评估模式。
赛迪顾问在对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发展方向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完整的评估总体体系结构。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处于使用价值层面,所开展的仍然是围绕电子政务的具体组成内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包含了政府网站、信息化项目、政务系统等要素在内,但并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之内,而是要在不同的时期,根据各地自身的政府职能及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对评估方法进行综合的考虑和权衡,逐步发展到评估电子政务对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的绩效评估,并最终发展到电子政务的价值评估的层次。
虽然各地自发推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是件好事,但仍然需要清醒地看到,盲目性、局限性与进步伴随存在,陷入误区的绩效评估可能会带来政治资源的浪费以及发展机遇的延误。因此,需要发挥理论界和各地基层更进一步地及时反省问题、总结经验,加快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发展步伐。
作者:武晓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