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历史”、“中文”专业怎么啦?


我们的历史中文专业怎么啦?

叶行昆

  不久前,偶尔在一家网站上看到一张大学十大最不受欢迎专业排行榜历史中文榜上有名。顿时,心情格外沉重;一种悲哀之感,油然而生。

  中国素以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而闻名于世。有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美誉,而汉语文字依然是文明古国中硕果仅存的“活语言”(living language)。历史是今天的昨天,列宁曾说过:“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中国老祖宗的“骂之最”莫过于“数典忘祖”。今天的以色列犹太人依然不惜倾国倾家,义无反顾,毫不留情地追杀着残留或逃遁的纳粹分子。而我们的一位中国式“小姐在“日本人珠海集体嫖娼案发生后不久,振振有词地说:“日本人就是比中国人爽,一出手就是一千!”此女子莫非是“慰安妇”之后裔,还是为了忘却的纪念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矣。我们较之犹太人如何?

  大学本来应该是培育和完善人的综合素质的高等学府,人文历史教育应是不可或缺的重中之重。然而,今天的大学生们英语水平远高于汉语水平,拿个英语四级、六级等证书如探囊取物;对华盛顿,克林顿如数家珍,而未必知道关公与秦琼处于那朝那代。这是一种自我殖民化教育”(education for self-colonization)的前兆。美国人感叹地说:“中国的学生把太多的时间用在英语上了”。

  记得有一篇曾作为语文教材的题为《最后的一课》短篇小说中说道,德军占领了法国的一个城镇,并令其学校当局教授德语,而引起当地人士的强烈愤慨。当年日军占领东三省,强制推行日语教育,当地不少志士仁人以死抗争。好像拿破仑说过:“要消灭一个民族,先消灭她的语言;还说:“消灭一个落后的民族是一件永不遗憾的事。现在看看那些曾是老牌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国家的官方语言,不得不佩服那位法兰西大帝的远见卓识。我们倒好,“历史”、中文竟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专业了。我想当我们的历史和语言全部英语化之时,也就是星条旗上多加了一颗星之日,到了那时我们一定会大大告慰于远在大西洋彼岸的九泉之下的华盛顿先生。华先生的后辈较拿破仑强了多多。所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这种老祖宗留下的超级高科技产品却被外人拿去用了。

  如果要问何以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的大学里,历史和中文却成了最不受欢迎的专业?”答案是明确的:就业难。据说,就业市场早已将历史、中文的专业人才出清了。呜乎哀哉!我以为,人文教育应是高素质人才的前提条件,原本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宗旨的高等学府,如今竟沦为就业指导中心了。普天下的莘莘学子皆为就业而来,皆为就业而往。所谓的名牌大学的就业率就是高、高、高!难道这样的大学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吗?对此,我一定是悲观主义的。

  今天的中小学以升学率竞相标榜,而大学以就业率为最高纲领;一切以市场为导向,这是市场经济给我们带来的福祉吗?真不敢相信如此这般的教育模式还要走多远。

  一个失去了历史感的国家,不需要八国联军的再次炮轰;恐怕早就俯首称臣,因为国已不国了;一个鄙视自己民族语言的民族,与亡国奴何异?

(本文首发于“价值中国网”:www.chinavalue.net,若欲转载,务请注明出处。)

2005-6-20

写于沪上面壁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