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该不该改名?


        (本文原公开发表于2005年3月,多家网站转载,现重新贴出,欢迎探讨!)

        自本人《新长征路上的战略——联想整合IBM PC的惟一制胜之道》发表以来(http://www.chinavalue.net/showarticle.aspx?id=14304),不少朋友来信探讨,基本持赞同态度,疑问集中在联想是否应该改名上。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重要问题,有必要就此进一步探讨,以突破传统营销观念对我们的框限。

                                     对联想改名持异议者的观点
        主要观点可分三种:
        1. 推新品牌费用太高,不实际。联想从2003年4月启用新标识Levono,近两年时间已经有所名气。放着一个已经成名的现成名字不用,联想有能力再推广一个新的陌生品牌吗?
         2. Levono已经闻名世界,没必要再改新名。一家中国企业收购了名震天下的IBM的PC业务,这种影响世界的“蛇吞象”案例历史上并不多见,国外媒体还不像国内一样炒得沸沸扬扬?
         3. Levono难道是不好的名字吗?这可是联想花了好几百万由香港Future Brand公司精心设计,专为国际化而准备的!
        其实,第一种观点已经被第二种观点所否定,在笔者的文章中也明确指出:联想改名是由公共关系来完成的,而不是广告。
况且,就是不改名,联想也仍然要斥资推广Levono品牌。从实际情况看,不管是用新名字还是旧名字,对联想的机会是一样的,那用同样的钱来打造一个更好的名字,何乐而不为?
         所谓“不实际”,是存在于人的习惯观念里,它往往使你看不到真正的机会。而最成功的人所以能取得非凡的成就,就在于他们敢于踏上一条常人认为“不实际”的路。在戴尔直销电脑之前,电脑直销市场有多大?为零!——所以戴尔曾写道:“我的公司恰恰可以证明,我们可以看到竞争对手不愿去看、认为并不存在的机会,并且利用这种机会来盈利。”
         关键是第三种观点。如果一个名字不好,它再出名也不会变成一个好名字,那么你的前途就很有限了。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演员、明星改艺名的原因,为了让更多人喜欢。如果刘德华先生还用他的本名“刘福荣”,他的Funs会有多少呢?(这么老土,鬼才喜欢)

                                       联想与Levono是好名字吗?
       与方正、同方、同创、长城等对手的名字比起来,联想无疑是出挑的好名字。它是个词,而且是中国人常用的词,不仅意义好,念着、听着、看着都顺。这么好的名字如果不成功,只能怪经营者无能了,因为顾客对它的心理接受几乎是不设防的。而一般的品牌名称是用单字硬凑组合而成,需要有个努力的记忆过程才能深入内心,有的还容易搞混淆。
       联想的原英文标识Legend,意思是“传奇”,也是不错的名字,可惜在国外早被其它公司注册了。因此,才有Lenovo的横空出世——注意了!行文至此,读者朋友,你是否注意到前边本人的有意出错?
        一位朋友曾与笔者大谈Levono,本人也没感觉不对,直到正好经过一家电脑专卖店,才看到招牌上写的是Lenovo。如果你开始时也没有在意,这责任并不在你,只怪这个名字难记,还有网友将它拼写为Lenove的。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是一个生造的词,在英语里没有任何意义,既缺乏亲和力,也不能带给人好的联想,自然会造成人的记忆负担。虽然联想自己解释说,“Le”来自于原先的“Legend”,“novo”在拉丁文中是“创新”的意思,难道顾客为了记住你的名字,还要知道这么多吗?
        这就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思维,而不是“由外而内”、站在顾客立场考虑的。
        有人也许会说,那IBM、HP、GE是首字母缩写,也都没什么意义,不也成为大品牌吗?这要考虑历史,它们是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才深入人心的,虽然名字烂,但名字里已经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在全球竞争下,中国的联想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来东施效颦了。
        顺便说一句,还有国人戏称Lenovo为“来弄我”的,好在外国人并不会这么想。

                                      名字会在长期发生作用
         在打入顾客大脑的短期记忆上,Lenovo不是个好名字,那么从长期记忆上呢?
        这尤为重要,因为从长期看,品牌名称是决定性的形象因素。随着顾客消费经验的增长、商品知识的积累,选择就不再在乎产品质量、功能等方面的微小差别,而更依赖于对产品名字的感觉。特别是当其它所有因素都相同时,有较好名字的品牌必将脱颖而出。
        要知道,营销战就是心理战。顾客的心理是很微妙的,微妙得连他自己也未必会意识到,有时候他表面上找出一大堆的理由拒绝你的产品,但实际上,也许就是因为你的名字他不喜欢,所以才会挑你的毛病。这时候,你的名字不改,你用别的任何方法都解决不了问题。
       然而,在传统营销观念下,人们把产品看作营销的基石,却无视在顾客大脑里储存的是产品名字的现实,把起名字当作取巧的雕虫小技,惟恐承认它的重要(更别提“最重要”了)会被讥讽为浅薄无识。很少有人敢于把营销问题归因于名字不好。
         日本五十铃汽车就在美国遭遇名字问题。在英语里,Isuzu太难听了,根本没有日语里五十个铃铛清脆悦耳的意思。有一个故事说三个人闲谈,一人说:“我开的是辆本田。”另一人说:“我开的是丰田。”最后一个人说:“我开的是辆日本车。”最后这个人的车肯定是五十铃。
        直到五十铃启用了“骑兵”(Trooper)等子品牌,车主人可以自豪地说:“我有一辆骑兵”,而不用说“我有一辆五十铃”之后,它的销售情况才改善了许多。
         与主要对手的名字比起来,Lenovo不仅拼写长,发音也别扭,听起来还有种五十铃Isuzu那种怪怪的味道。联想在中文里是两个音节Lian-xiang,但在英文里却是三个音节Le-no-vo,比起Dell的简短上口来,比较沉闷、聱牙。
         所以,那位IBM的退休员工才会说:“他们最好把品牌给换一下,从我来看,没有美国人会买这种名字的品牌。”
        名字带来的观念就是事实。选择好的名字是建立品牌个性的第一步。联想改名不仅不存在风险,还创造了一个树立品牌形象的机会,问题的关键仅仅在于联想人的远见与胆识罢了。

                                                  专走下策的联想!
        不过,很多人忽略了本人的意见并不是全盘抛弃Lenovo,而是用它作中低端品牌,而在高端市场启用新名字,以取代、承接IBM,也就是实行多品牌策略。这样的定位很清晰,又有连续性,特别是针对那些以单一品牌兵分多路的对手来说,联想拿出的是一个个在细分市场上强大的专家品牌,具有立体的绞杀力,可谓上上之策。
        遗憾的是,联想却跳不出PC界长久以来的老套,专挑下策来走,又步入了品牌延伸的误区。
        众所周知,IBM的ThinkPad笔记本在世界首屈一指,可是品牌名称一直是以“IBM ThinkPad”联袂登场,ThinkPad作为子品牌被笼罩在 IBM的蓝色巨光之下。作为联想来说,最好的选择是将 ThinkPad作为完全独立的品牌来运作,打造它专业、专家的形象,加强其笔记本第一品牌的定位,没有必要又改为“Lenovo ThinkPad”,让Lenovo这个名字画蛇添足,有可能给顾客心理造成不好的影响(看看前面五十铃的车主是怎么说的)。
        简单增加力量,而复杂削弱力量。联想的危险还在于,目前还没有做好PC就得陇望蜀,欲偏离曾经决定的专注的道路,想让国际联想销售Lenovo手机等多元化产品。这些东西联想在国内都卖不好,还要拿到国际市场上分散自己的兵力,造成自己内部的混乱,除非幻想国外顾客会像国人“崇洋”一样“崇中”,否则这只会砸了Lenovo的牌子。
        如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所说,战略就是制造竞争中的“取舍效应”;战略的本质是选择何者不可为。专注于做好PC的定位是与其它活动不相容的。联想能在多大程度上抵制多元化的诱惑,决定了它未来能走多远。
        最后要说明的是,本人绝无意于“唱衰”联想,相反是希望能为联想成为笑傲PC天下的王者献微绵之力。现在联想回归正确的道路并不晚。不管联想人能不能接受本文的说法,起码这种探讨能为日后联想反省自己的失策提供一条思路,也希望会对更多人思考有关问题有点点值得回味的借鉴价值。

  作者现任职于国内某著名世界500强企业。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与作者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