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威廉·加迪斯小说中的熵


    威廉·加迪斯(1922—1998)在美国后现代派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同品钦、巴塞尔姆和霍克斯一道,赢得了美国后现代派小说先驱者和巨匠的称号。尽管加迪斯被普遍认为是“最受人尊敬而又最少人阅读的重要的美国作家之一”,但他最终以其体现他对美国社会固有矛盾和弊病的关注及其独特的后现代主义艺术创新的小说作品获得了欧美文学界的高度评价。由于种种原因,加迪斯在我国的评介却几乎没有。
    加迪斯的小说被认为是美国社会在后资本主义时期的缩影。在他的小说中,“熵”不仅是一个被正式讨论的重要概念,而且成为叙事的主题和结构。纵观其写作生涯,加迪斯以一个社会和文化批评家的身份,对战后美国社会的衰退和战后混乱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切实威胁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他的四部小说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文化和个体自我的熵和地狱般的美国后工业社会的特征:庸俗的物质主义、道德的堕落、非民主的社会政治、霸权主义、贫瘠病态的现代文化和个体的异化。同时,加迪斯运用熵化的后现代小说世界折射了一个充满混乱、不确定性和或然性的迷宫般的资本主义世界。
    “熵化的世界”和“对世界的拯救”构成了加迪斯创作中后现代人类世界和艺术世界的核心和一组辨证的张力。他的小说一方面反映了美国后现代社会的诸多问题,并溯源到美国的价值观念,暴露了社会的不公正、经济的不平等、欺诈、高科技的滥用带来的威胁、商品拜物教和自由企业制度成为大一统制度所带来的道德的堕落;另一方面,表现了加迪斯对建立新秩序和抵制后现代人类社会的熵化衰退的看法。虽然他并未对如何拯救熵化的人类社会给出确切的答案,但他告诉了读者如何顽强地生活下去,要有勇气面对一个不确定的世界。加迪斯认识到传统的叙述手法不适应表达后工业社会中的历史断裂感和人的异化,于是他坚持不懈地探索新的和独特的写作技巧,如时空断裂,不确定性写作,以破碎的、充满熵的对话折射了作为后现代文明衰退的表征之一:渴望交流和交流被破坏。反过来,这种无法沟通加剧了文明的衰败。他的小说也表现了后现代重构趋势的美学特征——对“熵化的后现代艺术世界的拯救”,如种类混杂、狂欢、行动与参与和构成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