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农村问题”的关注


中国式“农村问题”的关注

     随便翻开一本经济类的杂志或经济类的报纸甚至与经济类相关的刊物,无不含有三农问题的内容。大概三农问题是最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了,“若想快成名,三农问题研究先行”有关三农问题的论文专著可谓汗牛充栋,无数经济学者也以此出名。实际上对农村的发展却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可以基本忽略不计。现时的大多数论文为论文而论文,一方面沽名钓誉者有之,最主要还是为追逐自己利益最大化顺应形势要求的首选必然是三农问题,尽管他所在和所研究的领域与此相差十万八千里,没关系,跨领域,美其名曰“跨学科综合性人才”,没有调查实践,就东拉西扯从一些报道中生吞活剥并不一定真实的不负责任的数据,甚至为论文需要还可以随意臆造一连串的数据。结果所谓的经济学家功成名就,三农问题依旧。

       农民被视为“弱势群体”,农民工称谓依旧,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当时出于经济发展的考虑,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非均衡”发展策略,一直以来政府利用剪刀差无偿地占有了农民的大部分劳动成果来支持其它部门的建设发展。这就导致了收入差距过大,贫富分化严重,保守估计目前吉尼系数已达到0.47,远大于0.4 的国际警戒线。再看看社会现实,农民远不能享受到应有的国民待遇。新闻媒体报道中对弱势群体就是歧视的,征地拆迁事件国家屡禁不止,一旦出现冲突,地方政府动用对媒体的管制权力的优势舆论上给予弱势群体以压力说他们阻碍经济的发展大局,这顶帽子不是他们所能戴的起的,要知道现在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笔者长期对媒体观察发现中央级媒体尚能站在中间立场保持新闻的客观性,地方媒体则很难独善其身。口口声声说公平,实际上价值观念变迁的今天,处于劣势地位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民很难享受到国民待遇的,不然当口号落实到实际行动上就走了味,一如近期的医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