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奥尔良“暴乱”:人性不恶,生存之恶


来源: 南方都市报   作者: 沈睿(美国葛底斯堡学院助理教授)

  
 新奥尔良“卡特里娜”飓风之后,媒体曾报道那里发生过抢劫强奸等等。美国的媒体即使在报道这些新闻的时候也显出强烈的不安。这个不安,不是对报道这些事件的不安,而是寻找词语的不安。

  到底该怎样形容受困灾民们到商店里拿东西的行为:是looting(抢劫),finding(找),还是foraging(找吃的东西)?哪个词更准确?面对饥饿,面对断水,到商店拿面包和水,是否算是抢劫?如果你三天三夜没东西吃,没水喝,你旁边就有个小店,你是否会到那个小店找吃的喝的,还是静坐在洪水中等死?

  在布什总统说对抢劫者“一个也不容忍”之后,美国舆论大哗,纷纷质问总统:你怎能不容忍饥饿了三天的人到没人的商店去找东西吃?这些人本来就是穷人,他们的家中并没有存粮?

  这几天来,美国媒体又出来讨论,一个又饿又渴的人到商店拿东西,是否应该算抢劫?所谓抢劫,到底是怎样发生的?语言学家乔夫·纳波格认为,抢劫这个词是不准确的,因为looting这个词历史上是形容英国军人在印度的所作所为的,描述的是有权力的人对无权力的人之掠夺,这个状况并不是新奥尔良的现实。在飓风之后,我们看到的情景是老百姓到街头小店拿东西回家,如果拿电视机是另一回事,那可以算作趁火打劫。但是,大部分人去拿的是面包、水、孩子的尿片等等日用必需品,looting这个词根本不适用。

  美国民主党主席霍华德·迪恩也发表讲话指出,所谓“抢劫”,是一个视角的问题,也就是怎样看待这些行为的问题。在飓风发生三天后联邦政府救援还没有到达,成千上万的人在大体育场里没电没水没吃的三天之后,跑到街上找吃喝,我们应该检讨的是政府救援行动的迟缓,而不是指责那些在危难中不得不自救的人,虽然这种自救手段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是犯罪,但是,在非正常的情况下,是不得已而为之的。

  在飓风到达之前,陷在灾区没及时撤离的新奥尔良人,95%以上是住在城中心的穷人或者是老年人。新奥尔良是美国最穷的城市之一。贫困到什么程度?贫困到27%的人,也就是在这个不到50万人口的城市,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同时,这是一个黑人占大多数的城市,67%的人口是黑人。由于历史的原因,黑人在美国人口中一直居于经济上的劣势。新奥尔良的黑人中,半数以上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其中许多是单身母亲家庭。

  以新奥尔良的学校为例来看那里的贫困。新奥尔良的公立学校,93%的学生是黑人。因为除了穷白人之外,那里白人的孩子绝大多数都上私立学校。路易斯安那州教育部门认定,新奥尔良的这些公立学校47%的教学成果不合格;另有26%的教学成果是在警告线上。去年6万中学生,有1万名被勒令停学,1000名左右的学生被开除。在新奥尔良,四分之一的成人没有高中毕业。

  这就是不被人知道的新奥尔良。贫困率、犯罪率大大高于美国一般城市的新奥尔良。

  这些数字也许太空洞,但说明了那里的人口构成状况,也许与人性的高度无关,却折射出阶级和种族的现实。毋庸赘言,美国,如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是一个阶级社会。由于美国的多种族,相比那些种族相对不那么繁杂的社会,他们的种族问题更为突出。在分析新奥尔良自然灾害和社会问题时,对阶级与种族问题视而不见,动不动就提升到人性的高度,似乎离题太远了,也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根本原则。

  人性是否善恶?孟子曾相信人性本善:“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当然也有很多人不同意孟子的意见。而我却相信,在新奥尔良,不是人性之恶,而是生存的恶和饿,导致了飓风后的一时暴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