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私营经济的规模究竟有多大? 这在研究中国问题的经济学家们中是个热门的讨论话题。鉴于中国政府为经济降温的举措似乎正在减缓中国经济的增长,这些中国问题专家们试图搞清楚中国企业在这种局面下是如何应对的。 在中国以往那些大起大落的经济周期中,国有经济一直起著主导作用。通常而言,这些盛衰周期是以企业在工厂和设备方面的过度投资开始的,直到严酷的竞争和生产能力大量过剩导致企业利润率惨不忍睹时企业的投资热情才会降下来。或迟或早政府都会出手干预,通过行政命令来遏制投资的增长,以便为过热的经济降温。随著投资的下滑,经济增长率随之下降,而这又会导致投资的进一步削减。最终,经济陷入衰退。 以往人们常常将中国经济的这种大起大落主要归咎于国有企业,这些企业可以很容易地从国有银行得到贷款,人们指责管理这些企业的政府官员并不关心企业是否盈利。 那么,如果中国的私营经济规模更大了,影响力更强了,至少从理论上说,中国目前这次景气循环周期有可能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以往景气周期的泡沫破裂部分此次将得以避免。 但经济学家们对目前谁在中国企业界起主导地位存在不同意见。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上周在其就中国经济发表的第一份报告中估计,私营经济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从1998年的50%增加到2003年的59%。OECD称,中国经济目前更具私营特色,而不是公营特色。 经纪公司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CLSA Asia-Pacific Markets)走得更远。该机构驻上海的经济学家罗福万(Andy Rothman)在上周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断言,私营部门对中国GDP的贡献率超过了70%。他说,千百万中国私营企业已将对中国经济的控制权从国有企业手中抢了过来。 但瑞银证券(UBS Securities)驻香港的分析师张化桥(Joe Zhang)却有不同看法。他说,称私营公司对中国GDP的贡献率是50%或70%“是不现实的”。他自己估计的这一贡献率是30%,与中国官方的数据十分接近。 张化桥列举出了由国有经济100%拥有或控制的经济领域:石油、石化、采矿、银行、保险、电信和机场。他说:“中国的商业周期掌握在国有部门手中。”并说私营经济至多也就是扮演第二小提琴的角色。 鉴于中国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出售、管理层买断、股票上市和关停并转等途径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实现著产权转移,要想搞清楚当今中国谁拥有哪些资产是件很困难的事。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也在取消一些阻止企业家脱颖而出的官方障碍,并鼓励大力开办私营企业。中国的地下经济繁荣兴旺,具体规模虽然难以衡量但几乎百分之百是私营经济却是不争的事实。在国有经济和私营经济之间还有一个灰色地带,那就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了求得政治上的安全,许多私营企业都是以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的身份登记注册的,这种做法被称为“戴红帽子”。 企业所有制类别的官方称谓使事实变得更加混淆不清。(中国政府在描述企业所有制状况时仍拒绝使用“私营”一词,它更喜欢使用的词是“民营”。) 但人们大多同意,中国私营经济的规模比以往更大了。 当然,中国政府对最新这轮经济过热的反应较之以往要更有节制。政府早早就采取措施给经济降温,力度也比以往要轻,除了依靠行政命令以外也运用了加息等市场导向性措施。投资限制措施只针对特定的几个行业,主要是房地产和钢铁及炼铝业。经济增长迄今为止仍然平稳。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率为9.5%,与2004年全年的增长率持平。 现在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是否企业界也能做出同样精明的回应。悲观论者担心,面对不断下滑的利润和过剩的产能,企业将削减投资从而导致中国经济整体大幅下挫。而这也将对全球经济产生影响,因为中国目前消费了世界近50%的水泥、约30%的钢和铁矿石以及20%以上的有色金属。 存在许多可以刺激企业对市场信号做出反应从而削减支出的因素。从石油到运输再到劳动力,几乎每一样的成本都在大幅上扬,而一些消费品的价格则在不断下跌。(8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3%,而7月份较上年同期的增幅是1.8%。)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估计,中国冰箱生产企业今年的开工率只有53%,轿车生产企业的开工率仅为57%,而实际上中国各主要行业的开工率普遍都在下降。 仍有许多持悲观论调的人预计中国经济明年将会硬著陆。不过,虽然人们在中国私营经济的规模有多大这个问题上存在分歧,但他们在私营企业对产能过剩和过度竞争会做出何种反应这一问题上却惊人地一致。人们的普遍看法是,私营企业不会削减它们在中国的投资。如果此言不谬,那么私营经济或许能为中国经济避免硬著陆出份力。 瑞银的张化桥声称,由于国有经济仍居主导地位,而国有企业的领导并不怎么关心投资回报,因此不必担心企业投资会大幅滑落。他说:“政府的唯一任务是控制国有经济的增长冲动。”私营公司将继续投资“并希望通过大力扩张规模来取胜。” 张化桥还认为,市场供应过剩可能也不是像它看起来那样是个问题。在中国,产品降价会创造新的需求,而这又会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 里昂证券亚太区市场的罗福万也持乐观看法,不过却另有原因。他说,随著各行业的利润普遍下降,未来几年中国将依赖中小型私营企业实现经济增长。该机构对30家中小型私营企业的调查显示,它们的平均利润率要高于国有企业,而这些企业的老板也计划在经济增长减速期继续投资并招募新人,以生产价值更高的产品,虽然投资的力度和招人的速度会有所下降。 罗福万认为,私营企业的大量投资有助于弥补国有企业削减投资所造成的缺口。 |
私营企业或许能使中国经济避免硬著陆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