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高科主营业务转型研究报告[写于2003年末]
摘 要:张江高科原来是以土地开发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一直以来,除土地开发外,也向张江园区内的高科技企业参股,但投资的金额不大,在对微电子企业大手笔投资后,公司也完成了从地产商向高科技投资公司的转型。本文通过对它历年财务报表数据、重大投资项目的研究,分析其转型的风险与收益,试图得出一些经验性结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张江高科、主营业务、公司转型
一、历年财务数据分析




二、张江高科初期资产股权结构图
张江高科初期资产股权结构图


注释:
注1:
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于1992年7月 28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继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公司、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之后建立的浦东第四个重点开发公司,统一负责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土地成片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转让及综合经营。
注2:
上海久事公司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投资、参股、综合经营开发,曾投资建设了南浦大桥、地铁一号线、徐浦大桥、虹桥机场候机楼、二十万门程控电话、河流污水治理工程等上海市政重点工程,先后支持了300多个项目的建设,直接参资的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中中、中外合资企业90多家,1994年实现利润7.09亿元。
注3:
上市初期主要股东持股情况
单位名称 持股数(万股) 占股本比例(%)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 6000 60
上海久事公司 1500 15
公司职工持股会 125 1.25
注4:
①其投资额按有关规定作为成本分摊到受益地块中,通过受益地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和从受益地块中收取费用来实现投资回收。
②按照开发公司与上海市东供电局的协议,从第一台主变投运之日起的五年为限,市东供电局将以用户的供配电贴费返还的形式来补偿公司对该项目的投资收益。
③以上收益分析来源于公司96年招股说明书。注5、6、7、8同此,不再另外说明。
注5:
①张江高科技园区集中供热首期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张江高科技园区更快、更好地发展。本项目的特点是边建设、边投产。在前两年建设期间,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少量的蒸汽,在第三年达到满负荷生产。
②目建设期为3年、生产期14年。正常年产热量为19.056万吨,正常年销售收入为2023万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稳定的经济效益。
注6:
根据《上海奈科明制药有限公司项目建议书》中所做的可行性分析,投资的回报年限为工厂经营开始后的3.3年(即到2001年), 按此测算,本公司投资收益率(税后)为1995年7%,2000年14%,2005年30%。
注7:
标房的售价如以周边几个开发小区同类厂房平均价约250美元/平方米计算,总销售收入为7460.60万元(按1美元折合8.3元人民币计算),扣除总投资、税金、销售费用等及所得税后,可获净利约2777万元。
注8:
快装标房如以300美元/平方米售价计,办公房如以600美元/平方米售价计,可获销售收入375万美元,净利润920万元人民币,投资收益率为39%。如按出租价计,厂房以0.15美元/ 天•平方米,办公房以0.30美元/天•平方米计,一年所收租金为568万元人民币,即四年后可收回此项目投资。
三、99年政府的政策支持
99年《租用协议》操作示意图

浦东新区管委会
1999年10月《租用协议》
①技术创新区0.6平方公里土地
②16万平方米建筑及市政设施
③租用期限1999-2018年[20年]
租金支付标准金额
①以估算总投资62950万为基数
②以年回报率7%计算
③共支付租金总额88130万元
④按年支付,第一年9800万
注释:
⑴、 由于上海缺少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上海市决定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龙头,成立以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陈良宇为组长的张江高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并制定《上海市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集中全市资源,在未来五年重点发展张江高科技园区。2002年上海市政府要求张江园区吸引投资18亿美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人民币,同时要求张江园区这两项指标要连续三年保持占浦东新区40%和15%的水平。
⑵、 政策支持是公司稳定发展的保证。上述协议的签订,表明上海市对张江园区开发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加强。上海市委市政府已经提出,张江园区要通过机制、体制创新走在全国科技园区的前列,努力成为我国最具活力、最具代表性的新一代高科技园区,成为浦东新区、上海开发区的龙头。张江高科作为张江园区在证券市场的窗口,其业绩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张江园区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数量
四、主动寻求市场开拓
1996-2001年公司主营业务转移

1996
2002年注⑥
注释:
① 1997年,张江高科投资复旦张江1371万元,浦东科技投资公司也增资至1371万元,加上张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70万元、公司经营团队的技术股,复旦张江的注册资金增至3000万元。2000年,张江高科将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6.25%的股权转让给中国通用技术控股有限公司,转让价格1837万元,获得转让收益1570万元,增值5.88倍。此次出让后,张江高科零成本持有复旦张江1111万股权,退为第三大股东。
② 微电子产业是国际公认的电子工业、信息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具有高投入、高回报的特征,当一家公司形成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后,其投资回报将是原投资额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张江高科将投资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总投资14.76亿美元,一期建设一条生产规模为月产4.2万片8英寸0.25微米及以下的集成电路硅片,该生产线于2001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中芯国际是中国仅有的能够生产8英吋芯片的两家企业之一,并且该公司已开发出0.18微米芯片制造技术,并通过了国际权威的JEDEC标准认证,成为国内第一家能够提供0.18微米逻辑制程工艺的芯片厂商。全球半导体行业近年已经走出了低谷,正处于恢复阶段,该项目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
③ 2000年6月,张江高科将投资仅10个月的上海数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6%的股权转让给大众交通,转让价格1280万元,获得转让收益957万元,增值2.96倍
**④ 2002年6月29日,张江高科下属FIRM FAST DEVELOPMENTS LIMITED(甲方)与ADVANCE INVESTMENTS LIMITED (乙方)签订《协议书》,甲方将其占上海张江微电子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37% 股权乙方,转让价格为人民币22921.9681万元。本次股权转让甲方获得8999.25万元人民币的收益。
⑤ 2003年3月由张江高科与迪赛诺投资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上海迪赛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称艾滋病“鸡尾酒”疗法已实现,这标志着我国艾滋病治疗药物已初步实现国产化,迪赛诺已具备年产50万人份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制剂的生产能力,由于全部使用自己生产的原料药,价格仅为进口的十分之一左右。
⑥ 2002年张江高科净利润较2001年下滑了14.23%,从其利润结构中看,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已由2001年的92%下降至50%,而投资收益则由2001年的7.68%上升至48.65%。营业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土地批租业务逐步减少,2002年公司批租土地7幅,完成主营收入35188万元,扣除8000万元的张江技术创新区租金收入,实际上土地批租收入至多为27188万元,仅为2001年的60%。张江高科原来是以土地开发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一直以来,除土地开发外,也向张江园区内的高科技企业参股,但投资的金额不大,在对微电子企业大手笔投资后,公司也完成了从地产商向高科技投资公司的转型。
五、基本面分析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公司创建于1996年4月,并于当年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股本经过一系列的送转配股,截止到2002年底总股本已扩至9.35亿。
公司的主要发起人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在受让了上海久事公司持有张江高科的股份后,持有张江高科的股份高达64.51%,处绝对控股地位,该公司成立于1992年,注册资金2.52亿元人民币,主要负责张江高科技园区土地成片综合开发、经营、建设和管理,并进行高科技项目的投资。
作为园区开发类公司,其主营范围主要为受让地块内的土地开发与土地使用权经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物业投资和经营管理,商业化高科技项目投资与经营。
政策支持是公司稳定发展的保证。从张江高科历年净利润图表来看,从1996年到1999年其利润水平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提升。1999年10月份浦东新区综规局受浦东新区管委会委托,与张江高科签订了《租用协议》,协议规定今后20年内每年由新区管委会向张江高科支付租金近5000万元。这成为张江高科1999年利润大幅度增长的重要因素,且自此以后一路走高,其净利润于2000年翻了一翻,达到12790万元,2001年更是高达20244万元,这为张江高科该年度大手笔投资中芯国际、泰隆半导体、参与组建张江微电子港和6006万控股迪赛诺提供了足够的信心保证和资金支持。上述协议的签订,使张江高科在此后长达20年时间里,每年都能获得稳定的收益,这对他进行高科技项目投资是一个有力的保证。该协议的签订同时表明上海市对张江园区开发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加强。由于上海缺少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上海市决定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龙头,成立以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陈良宇为组长的张江高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并制定《上海市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集中全市资源,在未来五年重点发展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市委市政府已经提出,张江园区要通过机制、体制创新走在全国科技园区的前列,努力成为我国最具活力、最具代表性的新一代高科技园区,成为浦东新区、上海开发区的龙头。张江高科作为张江园区在证券市场的窗口,其业绩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张江园区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数量。此外,2002年底张江高科发布公告称以每平方米300元的价格,从控股股东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受让园区内1.2平方公里面积的土地使用权,该地块将用于住宅及配套生活设施的开发与建设。当然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持有张江高科高达64.51%的股份,送个大“馅饼”给张江高科,最终也将给张江集团带来好处。
投资项目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年报可以看出,目前张江高科仍然以园区开发为主,公司的主要收入皆出于此,资产组合理论认为投资方向过于单一会增加投资的风险。且随着土地储备量的减少,其园区开发、土地批租业务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萎缩。因此,要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年报及前面《主营业务转向示意图》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张江高科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自1996年开始张江高科逐步进行产业调整,不断加大向高科技企业投资、参股的力度,2001年度公司大手笔投资中芯国际、泰隆半导体、参与组建张江微电子港并以6006万控股上海迪赛诺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表明了张江高科的决心与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已明确其以生物制药产业和信息产业为主导,带动新材料和环保产业发展的产业格局。其主营业务也将由园区内土地的开发、建设、转让和租赁,通过以园区开发为投资途径,逐步向高科技投资公司转变。
六、报告总结
张江高科的许多高科技投资项目已经瓜熟蒂落。2000年其转让复旦张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6.25%股权及数讯信息16%股权,分别获得投资收益1570万元及957万元,投资价值增值5.86倍和2.96倍,两项收益总和为2527万元,占其当年利润总额的16.71%。2002年张江高科以22921.9681万元将其占上海张江微电子港有限公司16%的股权转让,获利8999.25万元。表明张江高科在高科技投资领域已日趋成熟,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操作经验。且2002年报显示,股权投资在张江高科收益中的比重明显扩大。2002年张江高科净利润较2001年下滑了14.23%,但从其利润结构中看,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已由2001年的92%下降至50%,而投资收益则由2001年的7.68%上升至48.65%。说明张江高科已经在相当程度上由一家园区开发公司向一家高科技投资公司成功转型。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张江高科顺利转型的背后仍存在不少不稳定因素。首先,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其稳定发展的保证的同时也暴露了其经营的脆弱一面。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政府政策变动的不确定因素相当多,过于依赖政策扶持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其次,我们看到张江高科在其投资的初期投资方向过于集中在医药行业,而后大举进军高科技电子产业显得仓促,且电子类产业更新换代的时间周期相当短暂,炮沫经济成分相对较高,这些都是其潜在的经营风险,不可忽略。
附 表一:
98年配股及资产变动情况

注释:
注1:
本次配股以现有总股本19500万股为基数,每10股配2.3077股,共 可配售发行股份总数为4500万股,由于发起人之一的上海久事公司决定全部放弃其675万股的配股权,故配售发行股份总数3825万股。
社会公众股股东:每10股配2.3077股,可配售数量为1125万股。
国有法人股股东:可配售数量为3375万股,其中675万股的国有法 人股配股权全部放弃,故国有法人股股东的配售股份为2700万股。
注2:
本次配股如所有股东均以现金认购,则应可募集资金28687.5万元 。因本公司最大的股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部分配股拟以1.85平方公里的土地使用权评估作价15614万元认购,除去这部分资产,预计可 募集资金13073.5万元,扣除298.5万元的发行费用后,约可得配股款12775万元。
摘 要:张江高科原来是以土地开发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一直以来,除土地开发外,也向张江园区内的高科技企业参股,但投资的金额不大,在对微电子企业大手笔投资后,公司也完成了从地产商向高科技投资公司的转型。本文通过对它历年财务报表数据、重大投资项目的研究,分析其转型的风险与收益,试图得出一些经验性结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张江高科、主营业务、公司转型
一、历年财务数据分析
二、张江高科初期资产股权结构图
张江高科初期资产股权结构图
注释:
注1:
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于1992年7月 28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是继外高桥保税区开发公司、金桥出口加工区开发公司、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公司之后建立的浦东第四个重点开发公司,统一负责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土地成片开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转让及综合经营。
注2:
上海久事公司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从事投资、参股、综合经营开发,曾投资建设了南浦大桥、地铁一号线、徐浦大桥、虹桥机场候机楼、二十万门程控电话、河流污水治理工程等上海市政重点工程,先后支持了300多个项目的建设,直接参资的制造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中中、中外合资企业90多家,1994年实现利润7.09亿元。
注3:
上市初期主要股东持股情况
单位名称 持股数(万股) 占股本比例(%)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 6000 60
上海久事公司 1500 15
公司职工持股会 125 1.25
注4:
①其投资额按有关规定作为成本分摊到受益地块中,通过受益地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和从受益地块中收取费用来实现投资回收。
②按照开发公司与上海市东供电局的协议,从第一台主变投运之日起的五年为限,市东供电局将以用户的供配电贴费返还的形式来补偿公司对该项目的投资收益。
③以上收益分析来源于公司96年招股说明书。注5、6、7、8同此,不再另外说明。
注5:
①张江高科技园区集中供热首期工程建成后,将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张江高科技园区更快、更好地发展。本项目的特点是边建设、边投产。在前两年建设期间,根据用户的需要提供少量的蒸汽,在第三年达到满负荷生产。
②目建设期为3年、生产期14年。正常年产热量为19.056万吨,正常年销售收入为2023万元,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稳定的经济效益。
注6:
根据《上海奈科明制药有限公司项目建议书》中所做的可行性分析,投资的回报年限为工厂经营开始后的3.3年(即到2001年), 按此测算,本公司投资收益率(税后)为1995年7%,2000年14%,2005年30%。
注7:
标房的售价如以周边几个开发小区同类厂房平均价约250美元/平方米计算,总销售收入为7460.60万元(按1美元折合8.3元人民币计算),扣除总投资、税金、销售费用等及所得税后,可获净利约2777万元。
注8:
快装标房如以300美元/平方米售价计,办公房如以600美元/平方米售价计,可获销售收入375万美元,净利润920万元人民币,投资收益率为39%。如按出租价计,厂房以0.15美元/ 天•平方米,办公房以0.30美元/天•平方米计,一年所收租金为568万元人民币,即四年后可收回此项目投资。
三、99年政府的政策支持
99年《租用协议》操作示意图
浦东新区管委会
1999年10月《租用协议》
①技术创新区0.6平方公里土地
②16万平方米建筑及市政设施
③租用期限1999-2018年[20年]
租金支付标准金额
①以估算总投资62950万为基数
②以年回报率7%计算
③共支付租金总额88130万元
④按年支付,第一年9800万
注释:
⑴、 由于上海缺少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上海市决定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龙头,成立以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陈良宇为组长的张江高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并制定《上海市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集中全市资源,在未来五年重点发展张江高科技园区。2002年上海市政府要求张江园区吸引投资18亿美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0亿元人民币,同时要求张江园区这两项指标要连续三年保持占浦东新区40%和15%的水平。
⑵、 政策支持是公司稳定发展的保证。上述协议的签订,表明上海市对张江园区开发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加强。上海市委市政府已经提出,张江园区要通过机制、体制创新走在全国科技园区的前列,努力成为我国最具活力、最具代表性的新一代高科技园区,成为浦东新区、上海开发区的龙头。张江高科作为张江园区在证券市场的窗口,其业绩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张江园区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数量
四、主动寻求市场开拓
1996-2001年公司主营业务转移
1996
2002年注⑥
注释:
① 1997年,张江高科投资复旦张江1371万元,浦东科技投资公司也增资至1371万元,加上张江科技创业服务中心70万元、公司经营团队的技术股,复旦张江的注册资金增至3000万元。2000年,张江高科将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6.25%的股权转让给中国通用技术控股有限公司,转让价格1837万元,获得转让收益1570万元,增值5.88倍。此次出让后,张江高科零成本持有复旦张江1111万股权,退为第三大股东。
② 微电子产业是国际公认的电子工业、信息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驱动力量,具有高投入、高回报的特征,当一家公司形成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后,其投资回报将是原投资额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张江高科将投资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总投资14.76亿美元,一期建设一条生产规模为月产4.2万片8英寸0.25微米及以下的集成电路硅片,该生产线于2001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中芯国际是中国仅有的能够生产8英吋芯片的两家企业之一,并且该公司已开发出0.18微米芯片制造技术,并通过了国际权威的JEDEC标准认证,成为国内第一家能够提供0.18微米逻辑制程工艺的芯片厂商。全球半导体行业近年已经走出了低谷,正处于恢复阶段,该项目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收益。
③ 2000年6月,张江高科将投资仅10个月的上海数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16%的股权转让给大众交通,转让价格1280万元,获得转让收益957万元,增值2.96倍
**④ 2002年6月29日,张江高科下属FIRM FAST DEVELOPMENTS LIMITED(甲方)与ADVANCE INVESTMENTS LIMITED (乙方)签订《协议书》,甲方将其占上海张江微电子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37% 股权乙方,转让价格为人民币22921.9681万元。本次股权转让甲方获得8999.25万元人民币的收益。
⑤ 2003年3月由张江高科与迪赛诺投资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上海迪赛诺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称艾滋病“鸡尾酒”疗法已实现,这标志着我国艾滋病治疗药物已初步实现国产化,迪赛诺已具备年产50万人份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制剂的生产能力,由于全部使用自己生产的原料药,价格仅为进口的十分之一左右。
⑥ 2002年张江高科净利润较2001年下滑了14.23%,从其利润结构中看,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已由2001年的92%下降至50%,而投资收益则由2001年的7.68%上升至48.65%。营业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公司土地批租业务逐步减少,2002年公司批租土地7幅,完成主营收入35188万元,扣除8000万元的张江技术创新区租金收入,实际上土地批租收入至多为27188万元,仅为2001年的60%。张江高科原来是以土地开发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一直以来,除土地开发外,也向张江园区内的高科技企业参股,但投资的金额不大,在对微电子企业大手笔投资后,公司也完成了从地产商向高科技投资公司的转型。
五、基本面分析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公司创建于1996年4月,并于当年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总股本经过一系列的送转配股,截止到2002年底总股本已扩至9.35亿。
公司的主要发起人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在受让了上海久事公司持有张江高科的股份后,持有张江高科的股份高达64.51%,处绝对控股地位,该公司成立于1992年,注册资金2.52亿元人民币,主要负责张江高科技园区土地成片综合开发、经营、建设和管理,并进行高科技项目的投资。
作为园区开发类公司,其主营范围主要为受让地块内的土地开发与土地使用权经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物业投资和经营管理,商业化高科技项目投资与经营。
政策支持是公司稳定发展的保证。从张江高科历年净利润图表来看,从1996年到1999年其利润水平一直没有什么大的提升。1999年10月份浦东新区综规局受浦东新区管委会委托,与张江高科签订了《租用协议》,协议规定今后20年内每年由新区管委会向张江高科支付租金近5000万元。这成为张江高科1999年利润大幅度增长的重要因素,且自此以后一路走高,其净利润于2000年翻了一翻,达到12790万元,2001年更是高达20244万元,这为张江高科该年度大手笔投资中芯国际、泰隆半导体、参与组建张江微电子港和6006万控股迪赛诺提供了足够的信心保证和资金支持。上述协议的签订,使张江高科在此后长达20年时间里,每年都能获得稳定的收益,这对他进行高科技项目投资是一个有力的保证。该协议的签订同时表明上海市对张江园区开发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加强。由于上海缺少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1999年上海市决定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龙头,成立以上海市常务副市长陈良宇为组长的张江高科技园区领导小组,并制定《上海市促进张江高科技园区发展的若干规定》,集中全市资源,在未来五年重点发展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市委市政府已经提出,张江园区要通过机制、体制创新走在全国科技园区的前列,努力成为我国最具活力、最具代表性的新一代高科技园区,成为浦东新区、上海开发区的龙头。张江高科作为张江园区在证券市场的窗口,其业绩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张江园区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数量。此外,2002年底张江高科发布公告称以每平方米300元的价格,从控股股东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受让园区内1.2平方公里面积的土地使用权,该地块将用于住宅及配套生活设施的开发与建设。当然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持有张江高科高达64.51%的股份,送个大“馅饼”给张江高科,最终也将给张江集团带来好处。
投资项目是公司持续发展的基础。从年报可以看出,目前张江高科仍然以园区开发为主,公司的主要收入皆出于此,资产组合理论认为投资方向过于单一会增加投资的风险。且随着土地储备量的减少,其园区开发、土地批租业务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萎缩。因此,要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从年报及前面《主营业务转向示意图》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张江高科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自1996年开始张江高科逐步进行产业调整,不断加大向高科技企业投资、参股的力度,2001年度公司大手笔投资中芯国际、泰隆半导体、参与组建张江微电子港并以6006万控股上海迪赛诺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表明了张江高科的决心与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已明确其以生物制药产业和信息产业为主导,带动新材料和环保产业发展的产业格局。其主营业务也将由园区内土地的开发、建设、转让和租赁,通过以园区开发为投资途径,逐步向高科技投资公司转变。
六、报告总结
张江高科的许多高科技投资项目已经瓜熟蒂落。2000年其转让复旦张江生物医药有限公司6.25%股权及数讯信息16%股权,分别获得投资收益1570万元及957万元,投资价值增值5.86倍和2.96倍,两项收益总和为2527万元,占其当年利润总额的16.71%。2002年张江高科以22921.9681万元将其占上海张江微电子港有限公司16%的股权转让,获利8999.25万元。表明张江高科在高科技投资领域已日趋成熟,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操作经验。且2002年报显示,股权投资在张江高科收益中的比重明显扩大。2002年张江高科净利润较2001年下滑了14.23%,但从其利润结构中看,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比重已由2001年的92%下降至50%,而投资收益则由2001年的7.68%上升至48.65%。说明张江高科已经在相当程度上由一家园区开发公司向一家高科技投资公司成功转型。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张江高科顺利转型的背后仍存在不少不稳定因素。首先,政府的政策支持是其稳定发展的保证的同时也暴露了其经营的脆弱一面。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中,政府政策变动的不确定因素相当多,过于依赖政策扶持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其次,我们看到张江高科在其投资的初期投资方向过于集中在医药行业,而后大举进军高科技电子产业显得仓促,且电子类产业更新换代的时间周期相当短暂,炮沫经济成分相对较高,这些都是其潜在的经营风险,不可忽略。
附 表一:
98年配股及资产变动情况
注释:
注1:
本次配股以现有总股本19500万股为基数,每10股配2.3077股,共 可配售发行股份总数为4500万股,由于发起人之一的上海久事公司决定全部放弃其675万股的配股权,故配售发行股份总数3825万股。
社会公众股股东:每10股配2.3077股,可配售数量为1125万股。
国有法人股股东:可配售数量为3375万股,其中675万股的国有法 人股配股权全部放弃,故国有法人股股东的配售股份为2700万股。
注2:
本次配股如所有股东均以现金认购,则应可募集资金28687.5万元 。因本公司最大的股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部分配股拟以1.85平方公里的土地使用权评估作价15614万元认购,除去这部分资产,预计可 募集资金13073.5万元,扣除298.5万元的发行费用后,约可得配股款1277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