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证券市场行情分析


2006年证券市场行情分析

 

第一部分  2005年证券市场总结

第二部分  2006年证券市场行情分析

1、 政策面

2、 宏观面

3、 微观面

 

 

第一部分  2005年证券市场总结

2005年深圳证券市场概况

                                                         截止2005.12.30

指标名称

数值

比年初±

增减(%)

上市公司数

544

8

1.49

其中:中小企业板

50

12

31.58

上市股票数

586

8

1.38

其中:中小企业板

50

12

31.58

总股本(亿元)

2,133.65

129.18

6.44

其中:中小企业板

56.14

23.91

74.18

流通股本(亿元)

934.30

111.49

13.55

其中:中小企业板

22.20

12.62

131.60

总市值(亿元)

9,334.15

-1,707.08

-15.46

其中:中小企业板

481.55

68.12

16.48

流通市值(亿元)

3,875.91

-461.86

-10.65

其中:中小企业板

185.29

65.33

54.46

总市值占GDP比重

6.84

-1.25

-15.46

综合指数

278.75

-37.07

-11.74

成份指数

2,863.61

-203.96

-6.65

中小企业板指数

1,415.65 12.50 0.89

B股指数

195.61

-24.19

-11.01

加权平均股价(元/股)

4.37 -1.13 -20.59

其中:中小企业板

8.58 -4.25 -33.13

平均市盈率

16.36 -8.27 -33.58

其中:中小企业板

24.49 -6.84 -21.83

投资者开户总数(万)

3,536.86 69.33 2.00

其中:机构开户总数

15.85 0.54 3.52

指标名称

数值

同比±

增减(%)

本年累计股票成交金额(亿元)

12,424.57

-3,408.32

-21.53

其中:中小企业板

1,203.92

382.72

46.61

本年累计基金成交金额(亿元)

196.37

-33.03

-14.40

本年累计债券成交金额(亿元)

229.44

-94.03

-29.07

本年累计权证成交金额(亿元)

425.46

-.--

-.--

本年累计股票筹资额(亿元)

30.29

-166.43

-84.60

其中:中小企业板

29.09

-62.00

-68.07

本年累计股票交易印花税(亿元)

25.60 -37.58 -59.48

其中:中小企业板

2.42 -0.71 -22.83

本年累计新增投资者开户数(万)

54.07 -29.34 -35.18

其中:机构开户总数

0.52 -0.06 -11.04

2005年上海证券市场概况

                                                 截止2005.12.30

· 市场规模

项 目

上市证券
(只)

发行金额
(亿元)

上市总额
(亿元)

市价总值
亿元)

流通市值
(亿元)

A股

824

4919.54

1470.16

22856.07

6500.65

B股

54

103.51

103.24

240.06

237.49

企业债券

47

505.83

619.69

485.53

581.50

可转换债券

18

26.90

0.00

3.54

0.00

基金

26

430.61

426.10

260.96

257.93

合计

1021

5986.39

2619.18

23846.17

7577.57

上市公司
844 家

上证综合指数开盘2005年1月4日开盘1260.78点,2005年12月30日收盘1161.06点,下跌62.82点,跌幅-4.80%

2005年深圳成分指数下跌6.65%,上证综合指数下跌4.80%。同比于2004年,已经有了明显的好转。

第二部分  2006年证券市场背景分析

一、政策面分析

1、《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目前股改已经进行到第18批,除少数几只股票外,其他股票都获得了通过。

股改后,原有的股权二元格局被打破,上市公司大股东及管理层将会受到股价的约束,中小股东更容易用脚投票。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是走向牛市的根本基础。

2、《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

截止到目前,央行共公布了18家金融机构具有从事短期融资债的资格,而企业短期融资券的推出将促进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根本性转变迅速成为现实,将有助于推动商业银行更新观念、加快市场创新。同时短期融资券不仅仅可以促进企业降低融资成本,而且由于其具有期限短、收益高、结构灵活的特点,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国内债券市场的产品层次,还为债券市场提供了一种兼顾安全性和收益性的投资品种。据初步统计,截止到目前,我国企业发行的短期融资债券已经超越了千亿元大关。

3、《上市公司回购社会公众股份管理办法(试行)》

允许上市公司回购股份无疑将使价值投资的理念得到更广泛的关注。股价低于净资产、市值低于重置成本的公司都可能回购。并且,这还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收购重组。

4、《关于股息红利个人所得税有关政策的通知》和《关于股权分置试点改革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

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无疑是政府长期努力的方向之一。这有利于提高股市的投资回报率,提高股市的吸引力。

5、《上海证券交易所权证管理暂行办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权证管理暂行办法》

权证的推出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品种,增加了资本市场对短线投机者的吸引力。实践证明,权证的推出,搞活了年底的市场。权证的成功为股票的“T+0”制度和股指期货的推出积累了条件。

6、证券法、公司法修订本的出台

司法、证券法的出台将为中国证券市场未来的发展拓展了合适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进一步规范了上市公司的发展,会对我国未来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7、《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规范意见》(试行)

这对规范上市公司运作、提高管理层的工作积极性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8、《关于证券公司借入次级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

此次政策的出台应该说是中国证监会给国内券商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9、《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

外国投资者对A股公司进行战略投资,将限于协议转让、上市公司定行发行新股方式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并只能在全流通的公司中投资。这对于扩大A股市场对海外资金的吸引力、扩大上市公司融资选择都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扩大了股市的资金来源。

10、证监会向证券公司征求关于券商融资融券的意见

如果年内出台有关允许证券公司融资融券的法规,将大大扩充股市的资金来源。

 

政策总结:股权分置改革对市场进行结构性调整,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同股不同权的痼疾;加大对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管力度,有望扭转A股上市公司业绩烂、运作不规范、投资价值低下的局面;加强对证券公司的监管、扶持优质证券公司的发展,将提升资本市场的生命力;逐渐放开对外资的限制,将增强股市的吸引力,推动资金型牛市的到来。

 

二、宏观面分析

1、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

2002——2004是我国经济增长周期中的上升阶段。这四年来,在进出口和投资增速大幅度增长的带动下,我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但是,以外贸和投资拉动的增长带来了大量的问题,包括贸易争端剧增、环境迅速恶化、资源进一步枯竭、房产等消费品价格迅速上涨等问题,另外,石油和铁矿石等资源品的涨价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实现经济软着陆,经济增长方式从进出口和投资拉动转向内需拉动是政府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几年的宏观调控目标。

未来三到五年内,我国经济将进入调整期,GDP增速将逐步放缓,初步预计在7%-9%区域。其中,进出口增速将放缓,这将影响到港口、海洋运输、纺织、电子等与进出口密切相关行业的业绩;投资增速保持平稳,水泥、钢铁、电力等面临过剩,高速公路等行业也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石油、煤炭、矿产等上游行业前两年获得了大量的利益。但是,为了经济增长平衡,上游产业将面临更多的税收负担和生产能力过剩压力,而下游和消费产业则会出现较大的投资机会。

2、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机会

人民币升值将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将影响到我国进出口平衡,进口比重将增加,出口比重减小,经常收入顺差减小,资本性收入流入增加。另一方面,人民币升值将提高我国GDP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提高我国企业在海外的价值和地位。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人民币升值将有力地促使海外游资从各种渠道购买国内金融资产实现套利,这将从资金面上推动股市市值的增加,并且将引发大量的并购机会。

从行业来分析,地产、银行、造纸、钢铁、航空等板块将受益于人民币升值;化肥、电子、纺织、汽车等板块则会受到不利冲击。

值得关注的是,人民币升值对在海外上市的中国公司股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3、十一五规划

1)铁路、高速公路建设飞速发展

十一五”期间,中国将完成时速在300公里以上的客运专线大约5457公里。而且此次将要建设的项目时间非常紧迫,规定5年内要建设成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宣布,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将投资12500亿元人民币,建设17000公里铁路新线。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这些客运专线主要有京沪、京广、京哈、沈大、陇海等,列车时速将达到200至300公里。

不止是客运专线中含有高速铁路,此外,刘志军还透露,“十一五”期间,在1.25万亿元人民币的总盘子中,还要建设京津、沪宁、沪杭、宁杭、广深、广珠等相临大城市之间的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列车时速达到200公里以上。以已经开工的项目的造价估算,在12500亿元人民币的总投资中,用于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交通的投资,将至少有1万亿的份额。

2004年国务院会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测算,未来15年我国铁路建设的资金总需求为2万亿到2.5万亿元。然而,到了今年年初,预计的“十一五”期间的投资规模,就已经达到了12500亿元人民币,说明建设规模扩大了,进度也推前了

注:高速铁路:国际上通用的高速铁路是以时速270公里为起点的标准

2)国务院发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政策涉及的20多个产业将新划分为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三大身份。

a、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即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对机场、高速、港口、铁路、煤炭、石油、电力、信息运营商、水利等部门的重组兼并是利好;尤其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参与企业形成极大利好,包括建材、工程机械、通信设备提供商、建筑承包商等。其中,工程机械、铁路、通信等行业机会较大些。

b、以振兴装备制造业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装备制造业将成为国家政策照顾重点,包括造船、集装箱、专用设备制造等行业。

c、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水电、新能源、新材料等行业获得国家政策扶持。

3)小排量汽车

国务院办公厅1月9日转发发改委等部门《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

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已成为汽车发展的主流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比例已占70%以上。

 

三、微观面分析

1、上市公司业绩将整体下滑

我们预计A股公司整体利润2006年大总体净利幅下滑。预计全部A股公司2005、2006年净利润增长-4%、-7%。相比2003、2004年润增长35%、28%,2006年业绩的大幅下滑将严重制约市场表现。

2、市场容量将扩大

股改的根本目的是融资。随着市场的向好,大批优质股份公司将上市,中国铝业等海外上市的蓝筹将回归A股市场,股指期货等新品种将推出,市场的投资品种和数量将更加丰富。另外,已经完成的股改的公司有强烈的再融资需求。

3、市场资金流入加大

2005年有60%左右的空帐户,而我国储蓄额却高达17万亿。随着股市投资吸引力的加大,大量的居民储蓄将转化为投资。另外,人民币升值促使巨量的海外资金购买国内金融资产。

4、市场预测

2006年将出现较大的行情。特征是资金推动型。指数预测将上涨20%-30%,上证指数有望突破1500点,深证指数有望突破3800点,ETF有望突破105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