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大学生的压力现状


 

目前大学生所面临的压力大致有如下几种,通过介绍,很容易发现对于马上迈入社会和工作岗位的群体而言,与他们即将要承受的职场压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关联性。

1、就业压力

就业已经是最大的压力源了。1999年扩招以来,2003年的第一批大学毕业生超过了200万,而后年年激增,2005年的大学毕业生达到了340万,庞大的就业群体涌向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下降,总量上供过于求。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事业单位需要有经验的求职者,30%的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95%的大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工作,大学生就业难。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逼得很多大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就四处打工,希望多挣点经验,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造成学习、工作两头兼顾的疲于奔命状态。

2、社会压力

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认为,未来社会的根本特征就是高变化性,在这里的一切事物都具有短暂性,多样性和新奇性,知识迅速产生又迅速老化。工科大学生迈入校门时就会发现,其所学知识的50%已经过时。市场经济、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等新概念所倡导的人才理念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经常会对自己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学到的东西将来究竟有什么用,怎样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怎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竞争?许多技术工人能够拿到高薪,而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就业都很难,究竟需要学习哪些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刚刚通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走过来的大学生来不及喘息,感到前途的迷茫,便又不得不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

3、学习压力

学习仍然是大学生群体的主导任务,生活中的绝大多数时间是在与学习打交道,所以由学习所形成的压力虽有时强度不是很大,与高中的升学压力相比有所减少,但持续时间长,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每天学习时间在911小时的学生占20.5%,1113 小时者占34.1%,13小时以上者占30%,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直接影响到睡眠质量和学习兴趣,甚至影响到身体的健康。同时,一些大学生为了适应将来社会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提升就业竞争力,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技能培训班,近年来在大学校园内发现的考证热(如计算机、外语、律师、会计等)就是很好的例证,据说有80%的大学生都卷入其中,过多的学习头绪和内容也给一些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