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社会科学院士制度将加速中国的学术腐败
胡星斗
获悉我国将设立社会科学院院士或学部委员制度,作为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我,不但没有丝毫的高兴和兴奋,反而忧从中来。为什么?因为在目前时机、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贸然设立社会科学院士制度,必将大大地助长中国的学术腐败,最后损害的不仅是院士的名声、院士制度,更会伤及中国的科技进步和学术自由。
目前,中国已经有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的桂冠,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等人一直建议取消院士制度,就是因为院士制度在中国变了味——为了院士,许多单位以巨额财力“攻关”;当选院士后立刻成为“学术权威”甚至学阀,谁也不能反对他的观点;有了院士头衔,有些人到处参加社会活动,学术也就算荒废了;有的政府高官凭着主管一些大工程,也挤身于“学术权威”的行列;按照官本位的思路,当了院士,享受副部级待遇,俨然成为高官……
现在,如果真的设立了社会科学院士,其弊害将超过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制度百倍。因为自然科学尚且有它的客观性,存在某些判断的标准,而社会科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其特点是主观性、描述性、多元化、意识形态化,所以判断它的对错优劣往往失去了大家认同一致的客观标准。在目前中国盛行官本位、权本位的状况下,启动社会科学院士制度,必然是——谁有权,谁当院士;谁有势,谁当院士;谁招官员喜欢,谁当院士;谁“紧跟”,谁当院士。其后果,必然是院士的名声扫地,院士制度的威信扫地,中国的科学精神扫地。到那时,不仅是公款攻关当院士,社会科学学霸挑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而且是以权力标准来衡量学术成果,中国社会科学的繁荣局面可能戛然而止,学术腐败将无法遏制。
(胡星斗,邮编:100081,地址:北京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电话:010-89837944,E-mail:[email protected]。“胡星斗中国问题学”:http://www.huxingdo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