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市场月度报告(2006年10月)


证券市场月度报告(2006年10月)

 

 

10月份的沪深市场延续了9的反弹行情,随着市场活跃程度的提升,沪指不仅稳稳站上1800点整数关口,还一度攀上了1839点,并1837.9点的收盘指数创下了过去5年多来的新高,保持着强劲的做多动量。

10月,沪深两市上市公司2006年三季报披露工作正式谢幕,已披露三季报的1401家公司,共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4万亿,同比增长19.22%;实现净利润2157.5亿元,剔除无同比数据公司后,同比增长21.89%,而全年盈利增长之势几成定局。上市公司前三季度整体业绩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全年盈利的稳定预期,使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大幅提升,股票价格上涨的根基更加稳固,因而业绩的爆发式增长有望成为引爆股价向上行情的导火索,而股价的不断攀升则为酝酿跨年度的牛市行情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伴随着股权分置改革进入“收官”阶段,沪深股市的投资价值得到了显著提升,刺激入市资金步伐加快。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10月份金融运行统计数字显示,10月末,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5.8万亿元,同比增长15.5%,增幅比9月低0.5个百分点,是20054月份以来的最低点。当月储蓄存款减少76亿元,是20016月份以来首次出现月度储蓄存款下降。与此对应的是,10月机构开户数创出历史新高。10月份里,沪深两市增加的个人、机构资金合计达471亿元。其中,保证金净增加额为300亿元,当月设立的新基金增加了171亿元。

与保证金规模忽上忽下的表现不同,偏股基金的募集在今年2季度以来一直保持相对稳定的流入水平,资金募集量每月都保持在160亿元以上。10月份的状况同样如此,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内新设立的偏股基金,募集规模也达到171亿元。近3个月内发行的股票基金合计超过600亿份,而同期A股市场的保证金下降了200亿元。10月末也是股票基金发行数量最多的高峰期。有12只股票基金在月末处于发行期内。这将会直接导致11月基金设立的数量和规模都加大,在更多新鲜血液加盟后,基金的资金面状况将进一步改善。

9月份以来整体融资额也连续两个月出现上升,其中10月份融资额创出历史新高。其中主要是工商银行发行所募集的405亿元,没有上市公司进行公开方式的再融资。中国工商银行的发行再度造就了航母效应A股市场在10月份实际净增近500亿元入场资金,一洗前期市场资金连续流失的阴霾。以工行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陆续登陆,标志着中国股市已经迎来了“新蓝筹时代”(其中仅工行和中行两大指标股的市值权重占两市的比例就高达近三成)。而基于优良业绩的大盘蓝筹股的不断加入和市场的持续走强,则令股市规模迅速扩大。10月,沪深两市总市值突破6万亿元,今年成交量已突破7万亿元,前三季度印花税激增1.7倍,与此同时,新股发行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10月大盘不断创新高并维持在上行通道内运行的格局中,市场热点主要集中在金融、房地产、钢铁、石化等指标股,这些大蓝筹成为持续推高股指的主力品种,但也累计了较大的升幅。工商银行上市后,溢价幅度偏低,成为市场进一步推高股指可能利用的一个良好工具。不过,从中国银行计入成份股指数后的走势看,预计工商银行的上涨也仅可能是短线行情。目前大量资金滞留于一级市场,不利于大盘进一步向上拓展空间。而在工商银行之后,后续是否还有航母型的大公司进行IPO,也至关重要。工行对10IPO的“挤出效应”将增大11月的发行频率,实际上,目前密集的发行一致在延续,11有太阳纸业开始现金申购,112有金螳螂,113有中材科技、栋梁新材,随后还有天安平煤……这样,专做一级市场的资金在工商银行上市后会继续大规模套现,转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压力沉重。虽然时间间隔中申购资金解冻,但有将在沪市上市的进行现金申购,密集申购期间的资金解冻后会继续把握一级市场的投资机会,这是10月市场给11月留下的症结。

10月的市场两市日均成交量已经放大至近400亿元的水平,但11月份要延续升势,则需要日均成交金额放大到甚至超过5月份500亿元的日均量,才能保持足够的动量。现在看来,11月份的日均成交量放大到500亿元左右的水平,尚不具备成熟的条件,我们预计11月很可能维持在400亿的日均成交水平,并可能出现回落,而大盘冲高后将呈现调整走势。

总体来看,11月在1930点附近构筑顶部的可能性很大,投资者可把握时机大比例套现,以回避深幅下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