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和是山东耶莉娅集团的总裁,他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工作了26年,多次化解了耶莉娅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从而使耶莉娅集团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国内服装行业的常青树。
虽已年近60岁,但是他很少去考虑所谓的养生之道,每天抽两包烟,喝两次白酒。他说抽烟可以帮助自己思考,高度白酒不仅可以让自己的胃口更好,也可以让自己结交更多的朋友。
2005年,耶莉娅集团在实现了8个亿的销售额的同时,保持了零库存,这不能不说是服装行业的一个奇迹。袁文和说自己还很年轻,奇迹还会出现。
60岁的董事长,26岁的耶莉娅
第17个年头的跟头
1997年元月6日早上,袁文和像往常一样走向他的办公室。他当时正在思索着货款回收的事情。此时距春节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国内的生意往来有春节收账的习惯。从财务报表上看,1996年对于山东耶莉娅算得上是一个丰收年。
如果能够在春节前收回80%的货款,企业就可以在春节之后,从欧洲引进一条更加先进的西服生产线,并能拿出几百万用来改善职工的住房和工作环境。想到此,袁文和脸上洋溢着笑容。1997年,是他在耶莉娅工作的第17个年头。他希望在自己的带领下耶莉娅能够持获得持续健康地发展。
然而这几乎触手可及的一切在几分钟之后化成了泡影。
袁文和还没有坐下,电话响起,耶莉娅集团河南办事负责人向袁文和汇报了河南市场的货款回收情况:由于河南市场的传统百货商场正处在改革过程中,改革方向尚未明朗之前,货款回收工作举步维艰。
接下来,类似的消息从全国各地办事处传来,凭直觉袁文和知道国内服装行业的又一个冬天来了。
1996年10月11日,原国内贸易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揭开了针对传统商业领域的改革大幕。河南郑州商场最先试点,全国快速跟进。那场改革不仅彻底改变了国内商业、物流的经营模式,而且对国内服装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商业改革使传统百货渠道迅速坍塌,依靠各地的百货大楼实现产品销售的服装企业到了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上,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销售和货款回收成了致命性难题。能够快速反应的企业,很快的撤离了百货大楼这一传统渠道,并在短时间内建立自有销售渠道,以专卖店,旗舰店的形式把产品销往各地市场。如杉杉,雅戈尔等一批企业基本上都是抓住了那样一次机会,在国内市场脱颖而出。反应慢的企业,因销售受阻,慢慢的被改革的大潮吞噬。
袁文和说:1997年耶莉娅的反应速度慢了半拍,也到了一个需要直面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耶莉娅并没能够快速从百货商场全身而退,而是陷入了一场剪不断、理还乱的资金危机之中。直到2003年,耶莉娅才完全从传统的百货商场退出。但是企业失去了建立自由渠道的最佳时机。因此直到现在,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很少见到耶莉娅的服装专卖店。
1997年之后的三年内,袁文和的身影更多的活跃在日本、韩国和欧洲等地的。他希望能够找到一条真正属于耶莉娅的发展大道。1997年以前,耶莉娅一直以商场销售为主,辅以团体定做、外贸出口,并且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随着传统百货渠道的衰落,袁文和自然而然的把重心放在了团购和外贸出口上。
让袁文和感到庆幸的是自己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耶莉娅并没有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的过程中销声匿迹,而是走出了一条以工艺提升为支撑点的单裁单做的原创西服的发展道路。耶莉娅在国际国内市场度取得了较大的收获。
往事记忆犹新,袁文和无限感慨:其中既有因错失机会的惋惜,也有欲火重生后的欣慰。
做不成保送生,做了董事长
袁文和1947年出生在潍坊郊区一个半工半农的普通家庭。在童年的记忆中,三反五反,大炼钢铁等各类的运动接踵而来。互助互爱的集体主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爱国主义信念支撑着袁文和从小学就开始了挑灯夜读的习惯。潍坊一中连续三年全校三好学生称号成为他一生中最为珍惜的荣誉。
1966年,袁文和以优异的成绩被潍坊一中保送到同济大学土木建筑系深造,但是文化大革命的突然到来结束了袁文和尚未开始的大学梦想。1967年,袁文和成了生产队专职从事副业销售的业务人员。
他说“文化大革命真是一场触及人的灵魂的运动。”那年那月“实践出真理”的口号呼喊得震天动地,但是却找不到一个能让人真正静下心来从事实践的地方。所有的人都去参加政治运动,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去怀疑,所有的人都有可能被打倒,只要你有足够的“激情”。当文革结束后,袁文和发现自己除了喜欢打打篮球,竟然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而这项运动因前几年打球时拉伤了腿而被迫停止了。
1976年,袁文和到一个村办锻制厂工作,不知不觉间又过了五年,他也从业务员干到副厂长。他说那五年自己学到了很多,明白了很多。
1981年,村里组建呢绒厂,袁文和成了厂长,到今天他已经在这个企业一把手的位置上干了26年,只是名称从厂长换成了董事长,潍坊市呢绒服装厂也发展成为现在的山东耶莉娅服装服饰有限公司。在袁文和看来,厂长和董事长没有多大区别,都要把企业做好,让大伙好生活得更好。现在自己的年龄大了,可肩上的担子明显的重了。因为职工的数量已经从当初的30几人增加到了2000多人。企业的市场也从潍坊扩展到了世界各地。
对服装行业一窍不通的袁文和白天在车间里和工人们一起参加生产,晚上思考着如何进行技术创新。在一无技术,二无经验,三无市场的情况下,以童装、中山装为主打产品,袁文和硬生生的闯出了一条以外贸出口和商场销售的路子。1981年,改革开放才刚刚开始,呢绒服装厂算得上是全国最早的一批村办服装企业,与它一起产生的服装企业现在已经所剩无几。
1985年底,一向以稳重见长的袁文和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银行贷款,引进全新的西服生产线。听说要贷款几十万,全村人都反对。当袁文和用从日本引进的轰隆隆的西服生产线取代了文革期间遗留下来的老式家用缝纫机时,很多人仍然认为袁文和是把企业往死里整。
1986年3月10日,第一次全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更快的速度向前推进。一大批因为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服装企业在改革的洪流中遭到淘汰。山东耶莉娅因为提前进行了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反而得到了快速发展。就这样原先反对袁文和的人也开始给他最大的支持。
抽烟助思考,喝酒悟商道
在采访正式开始之前,袁文和非常仔细地翻阅记者带给他的《齐鲁周刊》,他说经常在飞机上阅读《齐鲁周刊》。当他看到美食版有关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养生之道的文章时,他看得更加仔细,几乎阅读了所有的文字。
今年已经60岁的袁文和说自己没有什么嗜好,也没有什么养生之道,但是身体出奇得好。和一些老哥们打打牌是自己缓解压力的最好方式。烟抽得很凶,现在每天都要抽两包烟,曾经是戒过几次,但都没有成功。记者问他是不是因为抽烟对思考有帮助,他说是因为自己的毅力不够。
他告诉记者自己和酒更有缘分。在少年时期,感到冷的时候,喝上一口高度白酒成了他取暖的最好方式。现在除非碰到特殊情况,他每天中午、晚上都要喝点高度白酒,不然就吃不下饭。喝完酒后需要小睡一会,然后继续工作。
一次在美国的火车上。一个30多岁的美国小伙子,非常友好的请袁文和喝酒,并借机向他请教中国的事情。袁文和拿出随身携带的景芝神酿与对方共饮,边喝边向对方讲解中国的历史。美国小伙子听得入了迷,不觉间三两白酒已经下肚。可能是有点醉了,小伙子在火车上手舞足蹈又唱又跳起来,结果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被列车员请下了火车。
说到此处,袁文和爽朗的笑了。他说自己每次和外国人喝酒都特别有精神,一定会陪对方喝好,不然的话他会觉得有失中国人的好客之道。但是已有近五十年饮酒史的袁文和从来没有喝醉过,更没有因为醉酒影响过工作。
酒品如人品,袁文和的诚信、热情、大度在潍坊也是出了名的。耶莉娅的职工有三部分人构成:一是当地的村民,二是在各县区招聘,三是近几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在耶莉娅很多中层管理干部都是从基层一步步培养起来的。袁文和说耶莉娅从来不在同行中挖人,因为每一个企业培养人才都不容易。
接触的时间久了,无论是生意场上的搭档还是竞争对手最后都成他的朋友。袁文和说,交的朋友越多生意做得越大,企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广交朋友的过程。
池田俊成是来自日本的留学生,现在就读于北京大学,接下来他将会在耶莉娅度过他的一年实习生活。他的父亲和袁文和是多年的老朋友了,是父亲把自己推荐到耶莉娅实习的。池田俊成告诉记者:和袁文和在一起,能够学到很多,做人的和经商的。这样来自海外的实习生,在耶莉娅每年都有很多。
打造26岁的耶莉娅
在经历了1997年的大动荡之后,国内服装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耶莉娅到底该生产什么样的西服呢?在那几年,袁文和始终在做着这样的思考。
2000年,袁文和与意大利著名服装专家特拉纳先生之间展开了持续三个月的谈判。袁文和希望聘请特拉纳先生到耶莉娅担任首席设计师,但是在设计理念上双方存在着非常大的争议。袁文和认为变革应在耶莉娅原有的设计理念上基础上进行调整。而特拉纳却认为必须推倒重来,耶莉娅的必须和所谓的中式西服作一个彻底的告别,完全按照西服的原创理念对耶莉娅重新定位。
袁文和很难一下子接受这种推倒重来的变革,但是一次欧洲之行彻底改变了他的思想。
在欧洲,西服已经有了几百年的历史,西服的工艺和样式也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如何保持手工制作的原创性和工业化大生产之间的工艺整合一直是他们研究的重点。
在法国,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手工服装店吸引了袁文和的注意。店的规模很小,但是生意出奇的好,当地的很多政府官员和商界人士都到这家小店来订做西服。在闲聊之中。袁文和知道这是一个西服世家。从爷爷的爷爷开始就开始手工制作西服,但店的规模一直没有扩大,问其原因,店主说为了保持西服的原创性。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袁文和每天都光顾那家手工店,他希望能够对原创性的西服概念有更深的了解。
三个月后,耶莉娅以每天1500美金的高昂报酬与特拉纳先生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合作协议。这样的价格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但是袁文和却认为很值。袁文和说:谈判的过程是他本人思想转变的过程。这样的转变对耶莉娅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产品的档次有了根本性提高之后,2003年袁文和逐步舍弃了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原本非常重要的客户。他说那些客户的是一些低端客户,与耶莉娅生产原创性西服的企业理念不符合。虽然为此耶莉娅每年减少出口量达25万套,但是可以有效的提高耶莉娅品牌的含金量和附加值。
现在仅在韩国市场耶莉娅专卖店已经达到30家,每天早晨都有200套的单裁单做的耶莉娅西服准时从潍坊发往韩国。在国内市场耶莉娅已经建立了20余家分公司,形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国内很多家保险、航空、电信等很多部门的标志服都是在耶莉娅生产的。
2005年,山东耶莉娅集团的销售额突破8个亿。但真正的奇迹不在于这8个亿的销售额,而在于2005年耶莉娅实现了零库存。2006年首期投资6000万的休闲棉制品原料生产基地即将开工,届时耶莉娅将真正实现从原料到设计到生产的全程原创的目标。
袁文和说:60岁的自己很年轻,新的奇迹仍然会不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