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今用 (27)


古法今用 (27)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

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意:在“军政”这本古代军事专典中讲过:

因为听不到声音,所以有金鼓,因为看不到影像,所以有旌旗,金鼓与旌旗,都是统一士卒耳目(事实上是意志,行动)的重要工具。把耳目集中在同一个焦点上,意志力就能统一,意志力统一就会有节奏,攻守就会自然有节奏,这样一来,勇悍者就不会独自前进,怯弱者就不会独自后退,这是指挥大部队的方法。

部队征战时,两军流血拼杀,战场混乱一片,杀声震天,战尘密布,指挥调度就会有困难,因为命令很不容易确实下达,这时候,只好借助金鼓,旌旗下达攻守进攻之令,由于金鼓声音低沉宏远,旌旗影像清晰能见,即使在混乱的战场上,也能很快成为耳目的焦点,所以,能在最快的时间内,达成令行禁止的效果。

作为发号施令只是金鼓旌旗的消极性功能而已罢了。。。。。。。他最重要的功能则是要统一节奏。

作为一个部队,一场战争,肯定会是由很多人组成,人一多,成分就复杂起来,有智,有愚,有勇,有怯,有贪,有廉,有公,有私。。。。。。。。。。。。。是不一而足,一旦上了战场,在混乱的场面中,假若从各自为征,依自己的本性,想法去面对战争,尤其是勇猛膘悍的人,恃勇前进胆子怯懦的人步步后退,这样一来,就失去了节奏,没有节奏的军队。。。。。。。。。。再大的军队,也会是一群乌合之众,乌合之众决不会是一支虎狼之众的对手,更不会胜利了。。。。。。。。。

要想组建一支劲旅。。。。。。。严明——战能胜——退而速——要节奏。

做为公司,无论人员多少,若能作到同进同退,齐进齐退,攻守有序,就可以发挥最大的战斗力,所以,兵不是多的问题,而是精的原因,阻碍任何一个公司发展的原因——自我无法放弃。

 

军令比勇士要重要,吴起杀勇士。

战国名将吴起——与秦军决斗,一勇士,在攻击令尚未下达时——自恃勇猛,独自向前杀两敌——来请功——吴起杀之——别人说:这人是勇士——不能杀。

吴起曰:军令比勇士重要。。。。。。。。。。。。。

现在的很多公司!另必行,禁必止。。。。。。。。。。。

求勇士易,求军令难!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气:气势,勇气,士卒战胜的最重要的法宝。

心:将帅的心理素质——气势——勇气

胜兵之道,在于打击敌人三军士卒的士气,勇气,气势,挫则敌军将帅的心理素质。

有士气的军队会有气势,气势会怎么样呢?勇往直前。。。。。。。。。。。。。。。震慑对手,无声奇人。。。。。。。。。。。面对如此军队怎么办?

统帅而言,胜负最为关键的是心理素质。

将帅与三军(军队)之间的关系,牧羊人——羊群,羊群一牧羊人的意志为依归。。。。。。。。

例:一个公司。。。。。。。。。。。。。。

所以,有一句话:打蛇打七寸,擒贼先擒王。。。。。。。

造成群龙无首,军队心理上就产生如何了。。。。。。。。。。。。。

将军可夺心,不但在战场上,现实中,无不如此!这种战法,若能在政治中运用,成本更低,效用更广。。。。。。。。。。。。。

例:秦王,后来的始皇,要用五百里地换安陵五十里地,安陵君不肯,有一次,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秦王与唐雎耗了半天,唐也答应换地,秦王火了,你知道君王怒了会怎样?唐装糊涂,秦王:就会有百万人死亡,流血千里,唐雎:大王知道平民火了会怎样?秦王不屑一顾。。。。。。。。。。唐雎:。。。。。。。。勇士的愤怒,专诸刺王僚,聂政刺韩傀,要离刺庆忌,这三人为平民,现在,还有我!就是第四人,当勇士发怒时,只有二具尸首,血流不过五步。。。。。。。。。。。。。。气势。。。。。。。。压倒一切。。。。。。。。将之心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