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只是一个题材


释义:

所谓题材,就是指没有实质性内容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会带来任何大的结果或转变。

如果这个故事能够带来实质性的内容,那它就叫做利好。

我要解释一下这里面的实质性内容,个人认为:

从狭义上讲,这表示能够给企业带来正的现金流式的利润。

从广义上讲,这能够增加会计报表上所体现出来的净利润。

本系列将对目前市场上最大的两个炒作理由进行阐述,包括人民币升值以及新的会计准则。其中上篇介绍人民币升值及解释一下H股的上涨,下篇将介绍新会计准则及真正的利好。

 

1004点以来,只有一个声音始终围绕在所有投资者的身边,那就是人民币升值。

“经济学告诉我们:人民币升值会给本国的股市,银行及地产带来实质性利好”……不知道是谁最先突出了这个看法,但是可以确信的是,这个看法一经提出,就被大众包括广大的投资分析师广泛地接受,一直延续到今天。并成为了持续炒作银行和房地产公司股票最正当的理由。

事实果真如此吗?人民币升值真的能给相关企业带来利润吗?我们一一来看。

 

首先是房地产。关于房地产,我在再论房价——人民币升值与房地产(原创)一贴里已经有了具体的阐述,这里只补充一点:虽然外资的确可以通过不同非法的渠道曲线进入中国的楼市房市,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随着中国监管的越来越严格,这种方法会越来越困难,相关成本也会步步攀升,最终成为极少数。

 

其次是银行。就拿中国举例,一般的理由认为中国的银行持有大量人民币资产,那么人民币的升值将会让它们的资产升值,从而构成利好。可是这种说法缺乏一个实实在在的传导机制,但是不要忘了,中国的资本市场和银行市场不是一个国际型的市场,除了中国银行在海外还有一些业务和部分银行参与的国际结算业务以外,绝大部分业务仍然只是在中国大陆这个小圈子里完成的。相反,通过银行的财务报表我们只看到了由于银行现存的几百亿美元外汇敞口而造成的多达几亿元汇兑损失。

综合来看,人民币升值除了能带来汇兑损失以外不能给银行的利润带来丝毫的影响。

 

再次是对企业的影响。经济学的知识告诉我们:人民币升值对于企业的影响主要来自与那些上下游来自于国际市场的企业,对于出口型的企业,人民币升值显然对于它们产品竞争力来说是不利的(主要是美元,由于人民币对欧元实际上是贬值的,所以对出口欧洲的企业来说是有利的),对于进口原料的企业来说是有利的。

但是我们看到,每年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只有大约2-3%,除非企业的成本50%以上来自与美元计值的物品,而且只有在那些物品价格稳定的情况下,才能真正获利。(但事实上,我们却看到了不断涨价的原料,如铁矿石,造纸原料美废八号等)。

综合来看,人民币升值对相关企业的利润增幅顶多也就在几个百分点左右。

 

最后是股市的影响。这里我们要分类讨论。

第一是H股来说。个人认为H股(单指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的公司股票)的上涨是正确的。事实上,人民币升值对于以非人民币计价的国内企业的确构成的利好。我们举例说明:

假设某公司今年利润1亿元人民币,那么换算成港元也是1亿元。如果人民币升值一倍(为了计算方便,夸张一点假设),该企业的利润保持不变(因为是纯国内业务),换算成港元便一下子变成了2亿港元了!凭空多了一倍。所以,香港乃至国际投资者可以通过购买以港元计价的人民币业务公司的股票来变相对冲/投机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损失/利润。

    前提是人民币大幅升值,因为在股票市场里2-3%实在是说明不了什么。

对于A股,我认为除了对上述某些进出口型的企业以外没有实质性影响。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热钱为了赌人民币升值流入国内,于是等于增加了资金的供给,用资金推动了股市的上涨。我认为这种解释也是牵强附会的。同上理由,如果人民币升值只有中国央行“预测”的那样每年2-3%的升值,对股市来说,2-3%根本弥补不了什么。

说到这里,恐怕就会有人提出反驳意见了:那为什么日本,台湾和韩国当时在本币升值的过程中股市出现了大幅度的上涨呢?

那是因为在它们本币升值的时候同时也是它们经济腾飞的时候,就算没有本币的升值,企业的利润自然也会因为水涨船高,股价当然会上涨。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可以说明问题:在80年代,上面三个国家的本币仍然是快速地升值,但它们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却出现了雪崩式的下跌,同时它们的经济也是停滞不前的。这就说明了本币升值不是驱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上涨的因素,真正能够使股市上涨的因素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企业效益的增长。

 

个人认为本波指数翻倍的行情同样是这个道理,1000点的时候的确是有很多企业的股票价值被大幅度地低估,从而导致了大幅度的修正价值式的上涨。但是从1000涨到现在了,绝大部分公司的股价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高估(像近18倍市赢率的中国石化,38倍的工商银行也出来了),同时支持股市上涨的最主要的因素只有一个本币升值题材了,但是记住,由于实质性因素导致的上涨是不会回来的,由于纯题材炒作导致的上涨最终是要市场上的投资者吐回来的。

    想当初2000年的时候大家在为了网络概念炒破头、大家对与股市还不懂的时候,那时候的题材是网络经济,其实到现在来看只是一个非常幼稚的题材(故事)。而现在投资者的素质提高了,年龄层次逐步趋向年轻化,投资群体逐步趋向机构化,本币升值概念又成为了这一波的题材,显然高级了许多(用到了许多人所不懂的经济学术语),高级的题材很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